依托信息化手段 创设数学美育课堂
2022-03-02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松龄小学孙冬姝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松龄小学 孙冬姝
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学科往往是死板、僵硬、固化的,给人晦涩难懂且枯燥无趣的感觉。然而实际上,这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一种刻板印象。数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教师科学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非同寻常的美感,获得数学学习的快乐。创设数学美育课堂,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创设优良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学科往往存在畏难心理,如果教学活动趣味性不强,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信心。同时,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为困难,需要教师注重教学难度与教学趣味性的合理把控,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趣味性体验,以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巩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图形的形状”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取材,将篮球、书桌、杯子等物体的图形形状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各种几何图形。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下,学生可以观察到各种图形的几何美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偏重于说教和灌输,教学方式固化单一。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沉闷,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造成了一定障碍,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数学知识抽象性和逻辑性强,而小学生贪玩好动、好奇心旺盛,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对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可以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符合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中的抽象美、符号美、和谐美,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丰富数学美育资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个人经验,教学设施和用具都十分简陋。这是导致课堂环境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的客观环境。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优质的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学生对新奇有趣的要求。
例如,在“七巧板”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学习其他教师授课的经验和技巧,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设计,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简单的教学图形,再引导学生尝试设计七巧板图形,用课件展示七巧板设计与完成过程的重难点环节,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再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借鉴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心制作微课视频,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很难理解面积计算的原理和思路,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实物模型,带领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组合和分割过程,以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使其感受到数学中蕴藏的图形之美、规则之美。
三、依托信息化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而学习是一个建立在旧知基础上获取新知的过程,如果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活动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没有任何育人的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美育课堂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依托信息化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和生活相融合,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知识时,学生很难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如美丽的蝴蝶,展示蝴蝶那又大又漂亮的翅膀,如火红的枫叶、新年的剪纸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之间存在哪些共同点。在学生讨论回答后,用计算机对上述轴对称图形进行重叠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自己可以动手制作哪些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动手实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图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对轴对称图形产生直观的感受,在感受画面美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并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去发现和创造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仅仅从教材出发,会增加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难度,削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为此,在数学课程美育渗透过程中,更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独特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总结数学规律,使生活的美与数学的美相融合。
再如,在学习“圆形的运动”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圆形物体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这是学生体育课上最为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展示这些生活情景,再将焦点放在圆形的运动上,让学生感受到球形的运动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将生活中的美与数学之美进行结合,找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掘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数学美育效率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还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学活动更加紧凑、高效,节省教学时间,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进行更多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每节数学课的时间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教师既要完成课堂导入、交流讨论、总结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生动性,如果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使用板书、画图、挂图等来讲授数学知识,即便不考虑教学效果,也要耗用大量的时间,挤占了其他教学活动的空间。而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可以节省板书、画图等方面的时间,将更多工作放到课前准备阶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紧凑高效,也使美育的渗透更富有效率。
例如,在学习“时、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关于比赛的视频内容。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龟兔赛跑元素,用时针和分针展示龟兔赛跑的画面。接着展示钟面,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再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1秒钟有多久,而1分钟又有多长。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使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脑袋想,快速掌握时、分和秒的相关知识,并建立了时间观念。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用高度概括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去描绘自然规律,变复杂为简单,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美。
数学有一种理性的美、逻辑的美、图形的美、规则的美,可以说数学的美无处不在,体现在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就是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示数学学科中的美育元素,使学生真切的领悟和感受到数学之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实智育与美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