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2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范阳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范阳小学 李 喆
传统小学数学课上,教师主要运用填鸭式教学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听课效率普遍不高,教学效果有限。数学知识抽象、复杂、琐碎,而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手段的设计与选择上,教师要突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让数学课堂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在本文中,笔者依据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趣味教学法构建有活力、高效的数学课堂,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
一、趣味教学法的概述
在应用趣味教学法之前,首先要了解趣味教学法是什么,有哪些作用,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一教学方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应用。笔者结合查阅的资料以及自身教学实践,对趣味教学法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就特点性而言,趣味教学法以“趣味调动、趣味引导、趣味发现”为主,有相对切入性特点,即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切入。与此同时,趣味教学法有融合性特点,即将学生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相利用、相融合,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成效。
其次,就实质性而言,趣味教学法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被动层面的理论教学为主动层面的实践学习,这是最关键的,它并非片面、单一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合理、科学的系统布局。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发展需求、育人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设计。
最后,就作用性而言,在现代素质教育中,趣味教学法是其形成与开展的重要前提,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滞后性,重新定位教学主导对象,坚持以学生为主导。与此同时,通过对学生趣味引导、发现和调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所以,趣味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二、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路径
(一)运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以此为立足点在数学课堂上引入故事,以此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在导入环节,一方面,学生面对的是陌生的数学知识,难免会产生害怕心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存在“课前乱”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就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消除他们对陌生知识的畏惧心理,而且会让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例如,小学生喜欢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教师在数学课上可以以佩奇、乔治等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为主人公创编故事,从而增强教学趣味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解“认识分数”这个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今天是佩奇的生日,猪爸爸给佩奇买了一个蛋糕。回到家后,猪爸爸准备分蛋糕,在场的一共有猪爸爸、猪妈妈、佩奇和乔治四个人。猪爸爸问:‘孩子们,我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我们每人吃一份好不好?’这时候佩奇说道:‘不行的,爸爸,一块蛋糕我不够吃。’猪爸爸想了想,又对他们说道:‘孩子们,我将蛋糕平均分成八份,我们每个人吃两份好不好?’佩奇听完后立即点了点头,表示两块够自己吃了。同学们,你们认为佩奇多吃了蛋糕吗,为什么呢?”讲完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很多学生主动、自觉地在草稿纸上画图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从而给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以图片、视频为载体的文本知识相较于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更加有趣。这也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呈现图片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时,若是直接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并讲解这类图形的特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抽象的知识让部分学生内心生出畏惧情绪或者抵触情绪。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笔者在课上以多媒体为载体给学生播放了一系列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如宏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表面洁白光滑的陶瓷花瓶、过年张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停留在花朵上的蝴蝶和蜻蜓等。在这些图片的吸引下,学生认真盯着大屏幕,基于此,笔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东西吧,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是因为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而被放在了一起?”即笔者组织学生找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后再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并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与印象。
(三)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好动、活泼,动手实践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契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实际现状,将动手实践作为调动课堂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使学生在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动脑动手的乐趣以及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圆柱体表面积”这个知识点时,若教师直接引入公式并且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让学生记住这个公式,但是他们并未理解公式背后的内涵,在遇到一些较为灵活、开放的问题时便不知道如何着手,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故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制作圆柱体。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发现制作一个圆柱体需要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卡片和一个长方形卡片,而且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S=2πr(r+h)。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法。究其根源,在很多小学生的眼中,数学知识枯燥、抽象、难以理解,所以他们存在畏惧、排斥等各种负面心理。生活化教学让数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学生对此感到熟悉和亲切,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生活化教学还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内化。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因为抽象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他们往往付出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现象就能轻松理解知识,从而达到快速内化和吸收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小数加法减法”的知识点,笔者组织学生将教室模拟成商场,所有的学习用品变成交易产品,并且每个产品上贴上价格标签,所有的价格都是小数,如铅笔1.8元,橡皮0.9元等,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商家,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交易买卖,要求学生自己计算价格。其中,“商家”需要计算顾客所买商品花费的总价,再计算找多少零钱。同样,“顾客”也需要计算自己所买商品花费的总价并核对商家找的零钱是否正确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十分接地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小数加减”的认识,而且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计算技巧,也切实有效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落实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数学思维有积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最大化实现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必须探索、实践、总结和反思,根据趣味教学法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本文中分享的关于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上的运用措施,经教学实践表明均有益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希望能为广大同人在课堂上运用趣味教学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