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博机构传播黄河文化的路径探索

2022-03-02周青建

新闻爱好者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博文创黄河

□周青建

如何拉近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与民众的距离,使其在传播黄河文化时,变得可亲可信;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形式,发挥不同类别的文博机构的作用,使黄河文化的传播效果更好;如何在黄河文化的传播中,通过对馆藏品的再创造,赋予黄河文化传播的商业价值,助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借此反哺黄河文化传播?

若想回答好上述问题,就需根据传播对象的特性,随物赋形,构建与之相对应的传播路径。

一、腾“云”驾“网”,扩放黄河好声音

如何让黄河文化通过文博机构,传播得更加深入人心,这就需腾“云”驾“网”。黄河沿线各文博机构,除了与传统媒体合作外,更需与时俱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互联网传播手段,依靠自媒体等各种互联网传播平台,积极、主动地进行黄河文化的传播。为此,黄河沿线各大博物馆适时推出了在线直播活动,让馆藏文物从静态冰冷的展示到动态的直播,更加生动、鲜活地讲述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

据媒体报道,2020年3月2日,沿黄九省(区)博物馆“云探国宝”直播活动正式开播。让国宝当“网红”,红的不仅是国宝本身,红的也是绚烂的华夏黄河文明。一个小时的直播,河南博物院便吸引了百万级曝光度的“围观”。四川博物院讲解员王俐俐特别介绍了东汉七盘舞画像砖,画像砖刻画了两千年前黄河流域孕育出的乐舞艺术形式。一个小时的直播,让四川博物院所展示的文物产生了千万级的曝光。[1]

笔者注意到,这种超高人气的交互式直播,对黄河文化的传播,远远超出了“我说你听”的平面化、单向传播效果,而网友海量的互动留言,更是对黄河文化的二次解读传播,这种复合式的传播效果,甚至远远超过了现场参观的效果。

随着大数据技术走向成熟,博物馆除了利用VR、AR、移动APP、网络直播等新兴的传播形式传播黄河文化外,有的博物馆还利用网红、大V 来传播黄河文化。如2021年12月2日,“黄河岸边是家乡——‘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活动最后一站来到位于山东东营市的黄河文化馆,学习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变迁。这些网红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黄河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信息化、数字化环境中,社会公众对于纸质图书和资料的获取越来越少,人们更加习惯利用各种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在线阅读或在线检索,这种趋势造成传统图书的阅读量大幅下降,因此依托数字化技术传播黄河文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要广泛实现纸质图书资料呈现的数字化表达,要优化各类型黄河文化图书资料的数据化上传流程,还可以运用二维码技术,加快黄河文化书籍出版的效率,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规律。其次也可以开设黄河文化图书资料出版的官方账号,对面向大众的图书资料信息发布进行统筹管理,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实时推送黄河文化的传播内容,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各种文字、图片、短视频等信息,深入体验黄河文化的核心魅力。[2]

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个性化、即时性,使得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传播黄河文化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效果也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对文博机构传播黄河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注意到,文博机构传统的传播手段,往往是“我让你看啥你看啥”,而采用线上直播模式,网友会针对展出的黄河文化藏品不停地进行互动提问,这就给文博机构此类项目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文博机构提前储备、预设大量的黄河文化知识,以防和网友互动交流时卡壳。

二、沿黄联动,同频共振效果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如何传播黄河文化,如何讲好黄河故事,成了全国特别是沿黄流域省份关注的热点话题。黄河蜿蜒奔流,生生不息,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如青海、甘肃地区的河湟文化,陕西、河南地区的中原文化等。笔者注意到,沿黄一些省份的政府机构,特别是文博机构纷纷发挥自身资源、品牌优势,规划各自的黄河文化传承方案,举办各种各样、颇具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传播活动。这些规划、活动各有特色,为传播黄河文化作出了贡献。但因区域限制,这些规划、活动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梳理,无法呈现黄河文化的全貌,在传播上无法给人整体的震撼感。

如何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奏响“黄河大合唱”时代最强音? 对此,沿黄省份的一些地方政府和文博机构,自发牵头、轮流组织,利用沿黄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馆藏的黄河文化素材优势,组织跨区域的活动联动,整体设计、有序进行、统一发声,以起到优势互补,壮大传播声势,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的效果。

如2021年6月22日,首届“黄河流域城市阅读发展合作机制” 区域阅读发展论坛在济南市图书馆举办,来自沿黄九省(区)33 个城市的专家出席活动。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刘显世在致辞时说,要注重沿黄九省文旅融合跨地市、跨区域、跨业态协同发展,希望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合作机制框架下,努力让图书馆成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主阵地,让阅读成为人们认识黄河文化的最佳方式。[3]

2022年2月,由国家图书馆等承办,青海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八家沿黄省级公共图书馆支持协办的“九曲弦歌”——沿黄九省(区)公共图书馆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系列讲座举办。这又是一次图书馆系统联动的黄河文化传播活动。

而沿黄流域的博物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举办黄河文化主题文物联展,更是亮点纷呈。2021年4月30日,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开展,黄河流域九省(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罕见地集中亮相。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开展仪式时说,“黄河珍宝展” 汇集沿黄九省(区)博物馆资源,协同推进黄河流域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挖掘阐释,是讲好黄河文明故事的又一创新实践。[4]

2021年12月21日,又一场利用馆藏品传播黄河文化的联动活动“金相玉式——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这种利用沿黄各博物馆馆藏珍宝通过联袂展出的方式,对整体、系统地传播黄河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所引起的震撼效果也是沿黄博物馆各自为政传播黄河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受访时认为,最大限度的合作,打破省际界限、地域界限,实现多文化一体化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共赢。需要进一步深化沿黄九省区合作机制,融合中原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联动协同规划沿黄生态廊道、文化景观和文化长廊,突出黄河文化中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5]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唐金培指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既要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又要有种好“责任田”的使命担当;既要加强区域横向协同创新,又要加强上下纵向联动;既要打破上中下游和干支流行政区划的限制,又要加强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共同保护利用。[6]

三、文创赋能,反哺黄河文化传播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文博机构传播黄河文化,这种从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只有深深植根于经济基础中,并逐渐渗透在民众的衣食住行中,方能根深叶茂。因此,传播黄河文化,不能曲高和寡,更不能脱离民众的经济生活。

为了挖掘沿黄九省(区)众多博物馆中的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集中反映和展示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窗口,让人们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一些文博机构加大了黄河文化文创产品的商业开发合作力度。

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10月16日举办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文创产业研讨会”上,黄河流域28家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结合自身实践,交流研讨博物馆文创经验。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创开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2020年国庆假期每天都能实现5 万元左右的文创销售收入。

“我今天佩戴的丝巾、耳钉都是根据镇馆之宝彩陶瓶研发的文创产品。”甘肃博物馆文博馆员葛雅莉现场“推销”起自家产品。她说,彩陶文化是黄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甘肃博物馆目前已开发彩陶文化系列文创产品150 多款,融文化、创意、实用、品质于一体,受到游客青睐。[7]

毋庸置疑,像甘肃博物馆开发的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彩陶文化系列,被越来越多的民众作为一种商品购买、佩戴,这种文创产品的热卖,其实是黄河文化热的兴起,更是黄河文化通过文创产品传播的成功案例。

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开发和黄河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亦有不少优势。比如图书馆可以将所藏珍稀的黄河非遗文献或作品进行筛选登记,通过数字化手段编制数字特制图册;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为例,印制二十四节气册页并编制成笔记簿,或为不同节气设计LOGO 印制文化T 恤。文化创意产品为各馆开发特色馆藏开辟了一个新平台,不仅能吸引更多用户和黄河文化爱好者,还能通过出售文创产品获取经济利益。文创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既发挥了对用户传播黄河文化的作用,也发挥了补充图书馆资金的经济效用。[8]

对于文博系统的上述尝试,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认为,图书馆、博物馆这些文博机构,利用自身资源品牌优势,进行商业开发合作的力度可以更广、更深,可以和一些文创公司、景区、互联网公司等合作,如和文创公司合作打造黄河文化系列文创产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元宇宙”系列,虚拟黄河文化场景,让网友在线上感受真实的黄河文化。另外也可和景区合作,打造诸如“黄河映像”的实景演出等。这些合作,都是根植经济社会,能让民众充分参与的黄河文化传播路径。这种合作不但利用文博机构的资源传播了黄河文化,还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其社会功能十分明显。文博机构作为合作方,也能在商业合作中获得经济效益,作为自身黄河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传播经费,反哺黄河文化传播,实现良性互动。

四、结语

文博机构对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无须赘述,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虽然不少文博机构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对黄河文化的重视程度、传播路径、传播技能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沿黄9 省(区)的15 所有特色馆藏库的图书馆中,仅有9所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库收藏了黄河文化或黄河非遗的相关资源。而馆藏形式也比较单一,图片、视频、音频类的黄河文化藏品较少,无法充分激发公众对黄河文化的兴趣。[9]

截至目前,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博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传播黄河文化馆藏资源的手段较少,形式较为单一、技术力量不够。在通过文创产品推广黄河文化上,存在产品缺乏创意,文创设计推广团队中专业人士匮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让文博机构在传播黄河文化时发挥更大作用,单靠文博机构自身力量还不行,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统筹规划、拨付专项资金,从政策和用人机制上进行扶持。而作为文博机构,也应该与时俱进,培训传播黄河文化的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只有通过外部赋能、内部挖潜,多方合力,构筑更好的黄河文化传播路径,方能为黄河文化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博文创黄河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陶溪川文创街区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黄河』
文博扬帆起航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