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目标为导向的自主建构学习策略
2022-03-02福建省南安市美林中心小学黄君蓉
福建省南安市美林中心小学黄君蓉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数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而小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各项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理论化相对较强学科时面临的困境更多,而小学生因为其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绪也相对较低,因此小学生在反复受挫的过程当中逐渐地丧失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对于数学学习厌恶感逐渐增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培育,进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是现阶段数学教师着重考量的问题重点,以目标为导向的自主建构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和分析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索取,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可以起到较好的帮助和影响,值得老师们借鉴和应用,而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引入目标为导向的自主建构式概念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体验为导向,体验认知需求过程
自主建构式教学模式较为符合于现阶段对于教育提出的诉求和标准,在自主建构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凸显,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课堂知识的传输效率和质量,更需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出发做出有效的建构和分析,进而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而在自主建构式教学模式展开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知,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真正的认识到概念本身所蕴含的道理,对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强化后续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效地解决现阶段因为数学概念性、抽象性和理论性相对较强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迟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关注,而非直接的给予孩子们答案。对于小学学生而言,通过自主探究和分析得出的答案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孩子们自己研究探索所得出的答案在以后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更好的应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开展的方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讲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学生已学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入分数的相关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的方法逐步推进。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构建出一个简单的情境,小明家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小明妈妈、小明和小明的哥哥,如果小明妈妈有八个糖果,那么平均分给小明和小明的哥哥,小明和小明的哥哥每个人各有四个糖果,如果小明的妈妈有六个糖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明的哥哥,那么小明和小明哥哥手中每人有三个糖果,这时教师再向孩子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妈妈只有一颗糖果,请问如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明的哥哥,每个人各占多少个糖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八个糖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明哥哥各四个糖果以及六个糖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明哥哥各三个糖果逐渐的了解到平均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如果只有一个糖果,在以前所学的整数知识中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当如何分配。这时学生们可能会因为脑海中的固定思维,无法有效地得出1/2这一概念,为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小明妈妈手中不是一个糖果而是一个西瓜,那么如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明的哥哥,小明妈妈应该怎么做,这时学生们会说从西瓜的中间切一刀,将西瓜平均分成两半,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一半这个概念来引入1/2的知识,明确1是指西瓜,代表一个整数,而2则是代表小明和小明的哥哥,分数的符号则代表平均分配,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于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以前的整数知识,对于学生夯实基础和接受接下来的知识都可以起到较高的帮助和影响。
二、以生活为导向,强化理解和认识
造成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一个根本原因则在于数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学生无法有效地了解概念和知识,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较多的问题,致使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迟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根本的借鉴和资源,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展开,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概念和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所借鉴,提高学生概念和知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遇到生活问题时及时的应用数学概念进行解决,这样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应用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是通过生活素材和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在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这样学生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借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在一些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如果无法有效的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同样的生活经验则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们树立生活经验,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在讲述认识周长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开展来强化学生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测量一下铁丝的长度,然后让学生们利用铁丝来围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在制作图形的过程当中,这个铁丝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哪些又是没有变的,经过思考和研究,学生发现铁丝的长度始终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铁丝的形状。然后教师再适当的加以引导和讲述,让学生们逐渐了解构成图形周长的元素以及图形周长的概念,强化学生对于图形周长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入周长教学,提高周长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塑造数学思维,建立有效的数学系统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难度较高的原因不仅仅包括概念的抽象性、概念性和逻辑性相对较强,同时也包括数学概念过多、过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有效地形成系统,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记忆负担相对较大,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有效地提高效率和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们构建数学系统,让学生的数学概念形成体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将概念形成体系可以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当学生的知识基础得到有效夯实之后,学生的新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为此教师就应当以数学思维为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论形成系统和体系,让学生学习压力和记忆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事实上,数学教学是环环相扣的,其教育内容是逐渐呈阶梯式递增的,但是小学学生因为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联系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了学生并没有将知识形成体系,进而导致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较多的困境。
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时候,学生就很难将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建构联系,而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并没有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相结合,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有效地提高质量和效率,事实上,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借鉴已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提高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回顾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利用大屏幕进行演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慢慢的让学生们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图形存在着略微的差别,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高,而长方形面积公式为长乘宽。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进行有效切割,将其中一个高所截出的三角形平移到另外一边,让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进而认识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们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有效结合,相互印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以数形结合为导向,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
协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首要工作,而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让概念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核心意义和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关联,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更加深刻。首先教师需要利用直观的演示来让学生利用图形去了解知识的概念,毕竟概念是整个数学体系学习的基础,而理论化的概念很容易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因此学生也很难理解。而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将概念利用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第一时间认识到概念的内涵。像是对于分数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圆形分成十个等分,并且将每一份标上相应的编号,表示这个圆形由十个标着数字的扇形组成,而这个大圆则表示分母,每一个扇形便是分子。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分数的构成,对于学生分数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则是积极提出一些假设,利用假设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概念。而教师则需要将抽象的数字转化成一些具体的物体,让学生能够真实、直观、有感觉地了解数字和物体的关系,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例如对于面积的描述中,教师可以将现实中的物体进行引入,比如对边长五厘米和十厘米的正方形进行对比,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边长十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利用一个五厘米的相框进行对比,同时提问学生能否对比其大小,进而引入有关面积的问题,让学生形成一个有效的空间对比观念。这样对知识直观的解释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概念的精髓,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五、以数学文化为导向,让数学知识更具美感
以往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只涵盖了例题和习题这两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于枯燥。而现阶段的数学教材经过不断改革与完善,越来越重视发挥数学文化的感染力,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来进一步明晰数学知识的发展,初步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黄金比”时,可以设计以下渗透活动。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游玩经历或是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图形,请你们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建筑!”教师应当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数学的美。必然有学生会回答:“维纳斯雕像。”别的学生也会积极回答:“故宫”等建筑,让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筑或图形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古希腊的维纳斯雕塑体现了最美的人体,整个雕塑高2.04米”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逐渐吸引学生,让学生体会“黄金比”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增强其数学文化意识。
数学教学一直以来以其概念化和抽象化过强的问题成为了横亘在小学生面前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想要有效的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课堂就需要合理的构建教学方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应用自主建构式学习,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实现更高效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