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价值引领从上好“起始课”开始
2022-03-02李娜
李 娜
(北京建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双减”政策的落地呼唤学校和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深化育人理念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如何增加课堂有效供给,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时代抛出的必答题,将精心的设计、精细的手段、精致的标准加以整合,打造出一堂好课,是教师职责的应有之意。
一、定好弦,方能唱好曲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一位教师在哲学起始课上是这样处理的:以温家宝同志考察同济大学对全体同学提出的要求为开端,“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能经常地仰望天空……”这段话语重心长,但对于还没有接触过哲学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似乎并不能真正理解“仰望天空”的内在意义,于是教师便埋下了一颗兴趣的炸弹:同学们,温家宝同志为什么要我们仰望天空呢?这与一个民族,与我们这堂政治课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开头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二、幽默诙谐——精彩课堂的调味剂
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适度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既能彰显教师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会让教师和学科散发特有的魅力。有了它,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同样,在这节哲学起始课上,教师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以降低学生因对哲学学科的未知而产生的畏学甚至厌学情绪,有效减轻了学习上的心理负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学重点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突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镜头一:在讲授哲学的产生时,师:哲学产生于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惊讶,知道什么是惊讶吗?噢?哇!那么“哇”一下就能产生哲学吗,这只是停留于问题表面,要想搞清楚哲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就要探讨“哇噻”背后的故事。
镜头二:把魔术引入课堂,给学生表演传说中的乾坤大挪移。师:不动用任何手、脚等肢体,只用意念,就可以使粉笔移动。我要发功了。注意,粉笔,过来,(粉笔当然不会动),(做生气状)不听话,娜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过来,再不过来我把你染成彩色的……还不过来,求你了。看来演示失败。无论我多么激动,粉笔始终不被我的思想支配,仅仅不受我的思想支配吗?你们行吗?(学生摇头)那我就放心了。除了粉笔,还有哪些事物不受人的思想支配?
镜头三:在讲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这个知识点时,给出松树的图片,要大家即性作诗,同学们正在思考之中,老师说:“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就是一位诗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自我陶醉:太美了)画家:水墨丹青,大笔一挥,一幅人间巨著就此诞生了;木匠:太美了(做锯木状),然后拿出一个小板凳。
哲学本身就具有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润泽生命的功能,设计生动的起始课,不仅达到了哲学教学内容的既定目标,同时也为课堂远离枯燥、摆脱说教开阔了思路。每一次欢声笑语之后,都会抛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欢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学到知识和技能,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育德——润物无声的价值渗透
德育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要灵活生动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努力将德育渗透做到恰到好处,化成春雨,浸润心田,德育化无形,心灵润无声。
镜头四:日本东京奥运会上大家记住了很多人的名字,有拿金牌的人,也有没取得名次的,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14 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曾有这样一位姑娘——伊拉克选手达娜·侯赛因,因为饱受战争的苦恼,伊拉克的经济陷入困境,所以即便是那里最好的短跑运动员,她的运动装备也是非常的简陋,一条白毛巾,一支塑料的秒表,还有一双裂口的二手跑鞋,她的训练场地是干裂的水泥地面,因此在短跑冲刺的时候,她多次被地上的杂物绊倒,但最可怕的不是这些,她的训练场地,也常常是那些狙击手们光顾的场所。从2003 年到现在,伊拉克已经有104 名教练员和运动员丧生,22 名奥委会官员失踪。一次,一个凶手也向达娜射出了子弹,与她擦肩而过,她还是被震晕了,可是半个小时以后她还是继续训练。2008 年8 月,她终于来到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可遗憾的是,初赛她就被淘汰了,一位记者问她,为了参加奥运会,你付出这么多,值得吗?请问同学们,你会怎样回答?(学生发言)让我们来听听达娜的想法吧,她说:“最重要的,是我来了,我的国家没有缺席。”
教师总结: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就是梦想,一个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同样为自己赢得了尊敬,同样也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了尊重。同学们,你们认为个人的荣誉和祖国的利益到底哪一个更能为生命注入崇高的价值呢?哲学,将会告诉你一个正确的答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相信,学好哲学,我们每个人都会获得心中的金牌梦想。
短短的几句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鼓动,但却意味深长,触动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世界,不禁让学生多了些对人生价值的思索。讲好故事是发挥思政课价值育人作用的常用教学方法,要将故事内容与教学任务建立关联,增强教育感染力,恰当地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榜样事例引入课堂之中,建立起学生与榜样人物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力量,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收获——一节好课的最终归宿
学习是学生的权利。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时空,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是好课的标准之一。今天的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挪到学生头脑中的搬运工,而是富有智慧的创造型匠人,利用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成长需求。这节起始课,教师牢牢把握了“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这一主旨,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流的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随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困惑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的同时,促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要改变讲风过盛的风格,学着适当退出,让学生成为课堂战场的主力军,成为学习真正发生的核心主体。比如,一些结论的归纳,由学生先想再说,再尝试,再推敲,再归纳;一些学习活动,探究的、论证的、发散的,安排学生去主持、去组织。关注学生的状态与实际获得,打造高效课堂,也正是“双减”政策的应有之意,才能深入滋养学生成长的需求。
五、激情——课堂的生命与灵魂
激情是师生拥有有意义、不寻常的校园生活的强化剂。好的教育,好的课堂一定是生动的,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给学生以爱的教育和对未来无限憧憬与责任担当的传递,无不渗透在我们的课堂中。关注并践行“双减”教育理念,积极主动进行课堂革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生命力,课堂的生命力,成长的生命力,实现立德树人。政治学科的课堂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对学生清风流水般的评价赏析,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一种至美的情境和氛围……如此教法,没有什么新鲜感,听者却能感受心灵的涤荡。这样的政治教学,少了些令人生畏的死记硬背,少了些令人生厌的架空分析,代而替之的是主体思维的相互撞击,情感相互交融的生命运动,学生在琅琅书声中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关注自我成长,这将是一种十分诱人的教学前景。
六、深情的尾声——课已尽,意无穷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的导入巧妙设计,更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结尾的精心安排。在这节课的结尾之处,教师温情地问道:“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仰望天空了吗?并再一次和学生回顾温家宝同志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民族有一些经常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能经常地仰望天空。”这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达到了锦上添花,余味无穷的深远效果。
力行“双减”,未来已来。教师是提高课堂实效,研磨精品课堂的践行者、推动者。思政课教师从起始课做起,从教学理念的建构到教学设计的实施,真正把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上,这不仅关乎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育人使命,也更是自我职业生涯中的一场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