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情境,让高中数学课堂充满思维张力
2022-03-02李明
李 明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江苏 南京)
奥苏泊尔在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中指出:“个体的认知需要在一定的知识呈现形式中进行,而且知识呈现得越直观越有利于认知活动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知识情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逻辑性强,很多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趣味情境,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是数学活动教学的主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对于同样的数学问题所思考的方向和角度都不相同,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有层次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在问题的驱动下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了解问题,使学生可以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例如,在教学“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事件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及概率的关系,其次了解事件的和、积的运算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概念和意义,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实践性问题让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创设艺术情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重要,内容比较丰富,精彩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很多外界事物感到好奇,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中为学生延伸一些数学故事。另外,教师融入故事情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工具,还需要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所以说,生动的语言对于情境创设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具有感染力。生动有趣的语言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教材内容中可以发现,高中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数学概念、公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并没有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并且,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没有体现出来。所谓的生活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单位圆与三角函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单位圆去理解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看起来比较抽象,其实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推算影子的变化规律、估算海上船只和灯塔的角度。
三、创设微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微课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很难在课堂45分钟内高度集中,在课堂上难免会有几个知识点没有听懂或者遗漏,而微课一般只有10 分钟时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生动的画面和文字去讲解知识点。大多数数学教师采用微课教学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内容。并且微课教学可以巧妙地把重难点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图片。因此,为了提高数学效率,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微课引入教学课堂中,借助微课教学生动直观的特点,把重难点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借助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更加容易掌握。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去创设情境,在课堂导课时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如“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空间向量的概念理解和运算。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短视频为学生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在微课视频的最后几分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四、创设实践情境,体验数学实用价值
高中数学教学是实践性教学,因此,除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之外,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数学更具实践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在进行数学实践的时候,锻炼其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相关情境,同时也要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领悟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此来提高数学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抛物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去播放篮球运动员的投篮轨迹、铅球在空中划过的运动轨迹等。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五、创设游戏情境,优化学生认知方式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反复实践和反复推理的学科,高中生会被比较新颖和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吸引。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具有逻辑性,还需要具有挑战性。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选择和教材相关的益智游戏。但是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游戏只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度依赖游戏。在课前游戏选择中,教师可以选择和教材内容联系比较紧,并具有一点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产生成就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如“圆锥曲线方程”,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剪刀、足够长的绳子、画跑道线的工具,提前在学校的操场上画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在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心心相印”的游戏。游戏规则:凡是站在对称位置的学生视为伙伴,教师随机抽取学号,被点到学号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通过这个游戏来加强学生对椭圆对称性的印象。
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教学方式把课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近几年,激发学生想象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新课改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探究型问题,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探讨问题本质背后的学习意义,以达到教学效果,树立学生有效的问题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础型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和同学之间交流,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一些深入型问题,学生很难独立解决,学生在思维拓展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是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有效问题的设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探究一些新问题的时候,去寻找新的解题思路。例如,在教学“随机抽样”时,这节课主要为学生和教师介绍了随机抽样的概念,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这节课,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案例,如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个班级有50 个学生,随机抽取20 个学生,得到这些学生成绩的平均数。
七、创设媒体情境,改进学生的认知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并影响到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创设问题情境,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教学技术还可以把更多的抽象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转变得更加具体。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由浅到深,由抽象到具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把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问题的本身。比如,高中数学“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简单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去展示出立体几何,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直观地观察立体几何。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和教师的互动中去探究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式。所以,教师要大胆地探索与实践创设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唯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