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2-03-02周丽娟
周丽娟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第一中学,甘肃 陇南)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当前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满足于此,而逐渐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课程,不仅能够从中掌握理论知识及基础技能,而且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及思维发散能力,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长足发展,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另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及学习态度。因此,在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难以满足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作如下论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1]。因此,学习实践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将会成为后续求知的不竭动力源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当前高中化学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之一就是重视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提升当前化学学习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一)教师需重视教学艺术,提升讲课水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发现,同样一门课程,有的教师讲课学生爱听,并在学期末学生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优良;有的教师讲课学生抵触情绪明显,且学期末该课程成绩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课程讲授质量以及教学艺术的差异。若想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认真备课,精选教学内容,同时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巧妙设计,应用形式新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深入讲解课程,将这门课程讲清、讲精、讲透。另外,在日常授课中还需注意语言表达艺术。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语言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严谨性、逻辑性之外,同时也需要兼备趣味性,方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成效。教师口头语应当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幽默有趣,语调要抑扬顿挫,用词要准确形象,课堂板书也需整洁、明晰、美观。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被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吸引,同时教学过程中又兼具严谨性、逻辑性、理论性。因此,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性,并渴望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从而保持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
(二)应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表明,人们基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左右;基于听觉所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15%左右;而将两者协同结合后,人们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可高达65%[2],充分发挥了“1+1>2”的优势,而直观性教学就是通过应用视听觉协同来实现的。因此,在应用过程中相比单纯的听、看,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则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在化学课堂日常教学中应当紧扣教材大纲,同时要尽可能地应用教具、挂图、模型、板书以及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演示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教学路径
(一)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在进行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环境进行密切联系,如此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进入高速运转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硅石时,就可应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由于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化学材料并不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也并没有刻意留意诸多化学材料的具体应用。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硅这个非金属化学材料并不了解。但是学生却对日常生活中以硅酸盐为主所形成的水泥、玻璃等常见物品非常熟悉,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化学问题,例如,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水泥、玻璃等物质,大家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吗?以此来引发学生对其物质组成的思考,从而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随后继续抛出问题:那么硅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其他应用呢?硅结构与碳结构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硅与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切联系来进一步讲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对硅物质的探索欲,通过应用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找寻课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将自身的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问题的解决进行密切联系。另外,学生自身的科学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对于其形成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中,教师需要对自身老旧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设置,尤其是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追赶教学进度,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其教学主体地位,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逐渐向知识引导方向转变[3]。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提升其学科学习能力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
(三)课程教学中加大化学实验的比例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来讲,许多化学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单靠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更难谈应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日常化学课程中需要加大化学实验的教学比例,引导学生对部分化学现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思维发散意识,能够使其从表面化学现象入手,看清其本质所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可提供锌、铜、稀硫酸等物质为原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并进行将灯泡点亮的化学实验。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发现,电流指针不断转动,会对这些化学反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发散思维,提出更多的化学问题,例如,如何改进原电池设置,才能使原电池更为耐用?而通过对这些化学现象的进一步观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并且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化学思维体系,使其在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在培养其勇于探究精神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应用更多的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当前国内科研水平的不断革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当前高中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有效支持[4]。当前,在高中课堂中多应用多媒体及大数据技术作为化学课堂辅助教学手段,为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奠定技术基础。特别是应用多媒体试听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另外,针对一些危险系数较大、场地要求较高的化学反应,可通过Flash 动画模拟或者网络录制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实验的反应规律,有利于突破当前空间、时间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力。
三、结语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而当前创新型人才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而学好高中化学则是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特别是随着国内基础课程教育革新的不断推进,当前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后续将越来越重视强化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优化情境设计、改善教学观念、加大化学实验比例以及应用更多科技手段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从当前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教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