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让主问题点亮生本思维火种
2022-03-0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陈静仪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陈静仪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具体组织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学习时,需要一些辅助手段的支持,主问题设计简单易行,其激发调度效果显著。教师利用主问题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顺利启动学生阅读思维,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筛选主问题设计取点、梳理主问题打开程序、推出主问题阅读活动、延伸主问题训练维度,都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教师科学运用主问题展开教学推演,学生响应积极,思维启动顺利,阅读训练效果显著。
一、筛选主问题设计取点,启动生本架构思维
语文学科有固定教材,教师在主问题设计时,要深潜教材之中,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研究,找到主问题设计取点,并及时投放主问题,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开始建构阅读框架,建立阅读学习起点。
1.发掘教材内涵。
教师设计阅读主问题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研讨,以提升主问题设计的统领性、启示性,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核心,在深度思考中建立阅读认知体系。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设计阅读主问题,需要考虑学生接受实际,如何实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教师深度发掘教材内容,为主问题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如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这篇课文以古诗开始,先写微雨,后写丁香花,再写丁香结,揭示一定的生活哲理,教师对文本展开深入分析,设计了阅读思考问题:文本题目是“丁香结”,可文本前半部分写的都不是丁香结,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丁香结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阅读文本后,你有哪些感悟?学生针对教师设计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问题展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解读情况做具体提示,让学生找到思维的切点。有学生认为,本文前半部分没有写丁香结,但都是在做铺垫,作者写作重点还是在丁香结,对其深刻寓意做深度发掘。有学生在谈及阅读感受时,对人生不如意的这个问题做个性解读: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生活难题,唯有拿得起才能放得下,“死结”也会变成“活结”。教师对学生问题解读情况做评价,阅读学习效果显著。
2.吸纳教辅精髓。
学科教学需要更多素材的支持,学生手中也有不少辅助材料,教师在阅读主问题设计时,要合理利用这些辅助材料。教辅材料大多是对教材的解读、学法指导,教师深入研究教辅内容,为阅读主问题设计提供重要参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学生对教辅材料的应用存在盲目性,教师不妨吸纳一些精髓内容,为文本主问题做辅助设计,让学生在主问题探索中建立思维框架。
教师科学利用教辅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能够产生丰富助学作用。如教学《开国大典》,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国庆视频片段,并展开问题设计:阅读文本后,我们都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你从哪些地方获得这种精神力量的?你看过多少次国庆阅兵视频?有哪些体会和感受?学生对教师设计话题比较感兴趣,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国大典具有划时代意义,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视,阅读这篇课文,能够让我们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教师对学生问题解读给予积极评价,要求学生借助课外素材梳理展开深入阅读学习,通过国庆阅兵典礼的观看,增长民族自豪感。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广泛阅读和思考,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馈,特别是多媒体视频的观看,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学生阅读思维顺利启动,其阅读体验更为深刻。
二、梳理主问题展现程序,提升生本感知思维
主问题是阅读学习核心问题,教师不仅要做筛选处理,还要对主问题打开方式、切入时机等做对应研究,以提升生本感知思维品质。主问题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做好学情调查,以提升主问题激发效果。
1.简约阅读教程。
阅读教学有一定程序和模式,教师执教时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利用主问题展开教程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生本阅读感知思维。教师直接运用主问题做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能够缩短学习时间,减少阅读教学环节,获取最佳阅读效果。主问题带有统领性、贯通性,教师推出主问题,学生研究主问题,师生互动频繁高效。
教师执行教案程序时,需要有简化意识,删除一些繁琐的环节,推出启思性主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如教学《竹节人》这篇课文,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主要情节做梳理,然后推出主问题:这篇回忆性文本,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你对竹节人这种游戏玩法熟悉吗?文本说明、描写有哪些特点?学生有了阅读经历,自然进入问题讨论环节。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大多不熟悉竹节人的玩法,教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从说明、描写较多处做引导,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从鉴赏角度进行阅读分析。经过多重互动,学生对主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阅读学习获得不少收获。教师从写法角度展开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鉴赏学习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设计问题比较有启迪性。
2.优化指导策略。
教师利用主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主问题进行学习引导,都能够产生丰富激发动力。学生阅读感知呈现差异性,教师根据学生阅读实际设计主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深入阅读,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核心。教师主问题设计带有更高启示性、引导性,学生接受更为自然,学法指导作用鲜明,阅读教学效果显著。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对教程做优化处理,不仅要减少一些繁琐的环节,还要在学法传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针对学生阅读学习需要做出契合性指导。如教学《桥》,这篇小说虽然情节和人物是虚构的,却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先为学生讲解小说三要素,小学生对这些专业术语不掌握,教师在不涉及专业术语的情况下做引导,让学生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做分析,并以问题形式做发动:这篇小说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敬佩哪一个人物?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学生开始阅读思考,对小说人物形象做详细分析,阅读学习进入深度探究环节。有学生说,“老汉”这个人物最典型,他为群众着想,舍身救人,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伟大追求。也有学生这样评价:“老汉”是党支部书记,思想觉悟更高,将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何等伟大的胸怀。
三、推出主问题阅读活动,强化生本互动思维
阅读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围绕主问题展开设计,让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建立阅读认知,能够形成认知强化效果。教师组织话题讨论、问题辩论、语言鉴赏、课堂演绎等学习活动,都能够为主问题渗透创造机会。
1.组织鉴赏活动。
语言鉴赏是阅读核心任务,教师利用主问题展开引导和组织,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鉴赏学习环节,能够赢得阅读学习的主动权。学生语言鉴赏能力还比较低下,教师在语言鉴赏环节推出主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对应思考和交流,自然启动鉴赏思维。学生对语言鉴赏还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教师利用问题做启迪,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启示。
再以尼泊尔为例,尼泊尔的抗震区划是以地震危险性分析为基础的,将尼泊尔全国划分成为4个区[8],主要反映在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参数中的地域系数中,四个区的地域系数分别为0.8、0.9、1.0、1.1。这和我国的抗震区划概念不同。经过对其设计基本反应谱的分析,其总体相当于(略高于)我国7度设防水平。但根据国外相关机构对尼泊尔硬土场地500年重现期(相当于超越概率10%)的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分析,尼泊尔的地面峰值加速度远高于我国7度,甚至8度区的设防水平,接近我国8度强地区的设防水平。
教师利用问题设计推出语言鉴赏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启示。如教学《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做筛选性阅读,找出最为喜欢的片段准备做语言鉴赏学习。学生对精彩描写比较敏感,都能够顺利找到这些内容,并主动展开语言鉴赏操作。教师跟进观察,针对学生鉴赏情况做提示:语言表达特点分析时,我们不仅要找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从典型词语应用、句式特点、情感主旨、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方面做思考,可以获得更多鉴赏启示。你能够找到多少鉴赏角度呢?学生学法积累有限,在教师引导下,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为学生带来更多语言鉴赏的启示。教师再度进入课堂,对学生个性解读做具体指导,语言鉴赏学习顺利展开,学生从鉴赏操作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2.推出辩论活动。
主问题设计和应用有不同目标追求,教师利用主问题组织辩论活动,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深度阅读思维。辩论是激烈的观点碰撞,教师科学设计主问题,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分歧,为课堂辩论奠定基础。阅读辩论能否获得预想效果,关键要看教师的话题设计,教师深入研究阅读文本内容,研究学生阅读思维,以提升话题设计适合性。
教师利用问题做学习调动,学生能够快速做出回应。如课堂辩论活动设计时,教师不妨利用争议话题做调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核心,在深度研究互动中达成学习共识。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直接推出辩论话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真的别无去处,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有人说,人类是地球居民,自然要爱护这个家园,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也有人说,人类活动是有限的,自然有强大自修能力,过分强调人为的作用是毫无意义的。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有阅读经历,大多数会选择前者,课堂阅读进入辩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做辩论发言,对学生辩论表现做出积极评价,学习气氛火爆起来。
四、延伸主问题训练维度,拓展生本趋势思维
延伸主问题训练设计,教师需要有课内课外对接意识,借助主问题设计读写训练任务,渗透阅读反思内容,都能够为学生阅读认知成长创造机会。教师推出阅读问题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主问题研究展开阅读训练,其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1.创新读写训练。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延伸意识,围绕主问题展开任务组织,推出读写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延伸阅读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利用主问题设计形式呈现读写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仿写、续写、扩写、读后感、阅读反思、读书笔记等,都属于读写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将主问题做贯穿处理。
教师设计阅读问题要贴近学生认知,这样才能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表达了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后,利用问题设计训练任务: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呢?从情感传递角度展开思考,写一段阅读感想。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后,很快就进入读后感操作环节,教师观察学生撰写情况,及时做出具体指导:读后感不是一味介绍文本内容,也不能不联系文本一味讲自己的感受,需要做好对接。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调整,顺利完成读写任务,在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诵读自己的读后感,课堂交流气氛逐渐建立起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主问题展开设计和组织,将学生带入深度思考之中,在对接阅读和读写构思中建立阅读体验。
2.引入反思阅读。
教师利用问题设计阅读小结,能够快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学生大多没有主动阅读反思的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做阅读反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做阅读梳理和归结,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反思可以是读写,也可以是学法交流讨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做设计和组织,利用主问题做推介手段,能够为学生阅读训练创造更多机会。
《少年闰土》是鲁迅的一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少年闰土的情况,文本中少年闰土形象描写很精彩,教师设计仿写任务:少年闰土是朝气蓬勃的模样,阅读相关描写片段,你能够建立怎样的阅读体验?少年闰土有哪些突出特点?从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到什么呢?不妨选择熟悉的一个人,对其展开肖像描写,抓住其主要特点做介绍。学生对肖像描写比较熟悉,针对文本描写做互动讨论,逐渐找到描写方法的应用,寻找身边熟悉的人展开观察和描写,仿写进入实际操作环节。教师设计一个仿写任务,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不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还让学生对描写方法应用展开深度思考,在具体操作中建立阅读认知。阅读反思有多种形式,教师以仿写训练进行设计和组织,学生在自悟自省中成长思维能力,这无疑是比较有价值的设计。主问题不仅具有思维调度作用,还能够与训练任务相融合,形成更多学习激发动力。
阅读教学设计有多种呈现模式,教师根据学生阅读需要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阅读学习和探究,都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更多教学成长点。所谓主问题,是观察阅读学习过程的线索性问题、主轴性问题,教师负责主问题的设计和调动,引导学生在主问题思考和互动中达成阅读共识。主问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问题串,教师要科学设计、合理利用,让主问题发挥重要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