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逻辑理路

2022-03-02吴成达陈延斌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党理论课中国共产党

吴成达,陈延斌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2.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P8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

一、历史逻辑:建党精神的生成历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目的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厘清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逻辑,讲清楚建党精神的生成历史。一切精神皆有渊源,追根溯源,伟大建党精神必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复杂演变和各个阶级新旧更替思想嬗变的历史进程;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他们共同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中国开始了国家受劫、民族受辱、人民受难的凄惨命运。“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3]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很快被联合绞杀;地主阶段领导的洋务运动也未能挽救封建王朝的崩溃;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宪政改良运动——百日维新的失败,让中国人民认识到必须掀起更为深刻的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探索道路。而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西方文明的输入;扛起民族和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都为迎来无产阶级思想革命作了充分铺垫,为生成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实践基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恰如唯物辩证法闪耀的光辉,马克思主义在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等一系列论战中,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真理越辩越明,传播日益广泛,逐步形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骨干力量,初步确立了在各种社会思潮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P3时代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主渠道,课程开设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教育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历史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了追求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不怕流血牺牲、跨过种种难关的责任担当。而这种最直观的历史叙事和最凝练的精神表达,所传递的精神信念与思政课的教学目的高度契合,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前提和逻辑起点。

二、理论逻辑: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P13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内容上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个课程高度契合,是其重要的教学资源。要实现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材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找准建党精神与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同质”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几乎每一章节都能体现建党精神,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建党精神,例如: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的教学中,可以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激励中华儿女,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国家民族的伟大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用美好青春书写“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人生华章。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通过讲述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动故事,如李大钊为了“求达于真理”的理想而从容慷慨就义;毛泽东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选择“走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大路上”;刘少奇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资源,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把理想信念的火种、伟大的建党精神继承下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发远大理想引领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奋斗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中,讲清楚奋斗精神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之中,拼搏意志深存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广大青年学生要把建党精神和中国精神紧密结合,“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同一个过程。建党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力量之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灵魂和精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是讲述“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6],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建党精神的生成历史。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红船精神”,到革命战争时期锻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凝练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整个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课程中均有所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课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任务就是要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这与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内容高度契合。只有讲好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让学生准确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实质,从而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才能坚定唯物史观,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才能在行动中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把自己的青春和人民的事业融为一体,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建党精神的宣讲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内容,宣讲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推进党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以伟大建党精神浸润广大学子,教育引导其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

三、价值逻辑:建党精神的价值引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方向上具有同向性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灵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可以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立足点和基础。一百年来,无论是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艰苦的建设时期,抑或是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用青春、热血践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新时代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7],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成长成才的航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补足精神之“钙”;在行动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奋进、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党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作为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面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局面;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P21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鞭策广大青年学生自强不息,在矢志奋斗中贡献青春力量。不怕牺牲,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气概;英勇斗争,则是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昂扬斗志的生动写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4]P12。在革命战争年代,几百万共产党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英勇斗争、敢于胜利,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改革开放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这鞭策广大青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勇于斗争,才能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贡献更大力量,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唯物史观,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在建党之初,就形成了以“忠诚于党、牺牲个人、永不叛党”为主要内容的入党誓词,一百年来,正是靠“以身许党、舍生忘死”的忠诚,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战胜了无数困难和敌人。“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切映照,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8]。这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懈奋斗,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实践逻辑: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路径上具有可行性

第一、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全面准确把握建党精神的生成历史、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用伟大建党精神武装自己,做到信仰坚定、理论过硬,“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把伟大建党精神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同时要坚持“八个统一”具体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围绕弘扬建党精神,打造政治正确、知识准确、形式新颖、案例生动、教育深刻的“思政金课”,增加建党精神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使学生从情感上得到震撼,心理上做到认同,行动上能够践行。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高校思政课教学也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现高质量的育人效果,思政课教师要在理论上真实、准确、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建党精神,并能用贴近生活、观照历史、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建党精神的理论讲深讲透、讲得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优化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一是组织好课内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建党精神演讲、党史故事分享会、读书报告会等课内实践活动;二是组织好课外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衔接起来,组织党史宣讲、拜访革命英模、瞻仰革命遗址遗迹、录制党史微课、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切身体验、认真思考,“知情意信行”的良性转化,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第三、 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把建党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是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力量、人民立场、责任意识、忠诚品格、奉献和奋斗精神等,是所有课程的重要育人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其他各类课程,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二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弘扬建党精神,“将建党精神的话语叙事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体系建构之中”[10],在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及法治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弘扬建党精神,进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运用新媒体技术,把建党精神、党史故事、革命英烈事迹“搬到”网络上去,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建党理论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