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颂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022-03-02于海根鲍旦旦

关键词:科学精神思维

于海根 鲍旦旦

(1.镇江高专苏颂研究所 江苏镇江 212028;2.镇江高专文旅学院 江苏镇江 212028)

北宋科学家苏颂以其在天文学、药物学等领域的创新性成就在世界科技文明史上占据耀眼席位。苏颂,字子容。宋元祐七年(1092)入相。其人好学求真,悉心研究经史和诸子百家,尤其是天文地理、医药、文字等。在世界科技史上取得多项第一。医学方面,嘉祐二年(1057),编成《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共二十卷,载药一千零八十二种。嘉祐六年(1061),《本草图经》成书。天文方面,撰写《新仪象法要》,主持建造水运仪象台,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受到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极高评价: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1]苏颂不仅以其科学成就留名于科技史,还以其为相、为文的成就名垂青史,苏颂的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长久的价值。

一、苏颂科学精神中的治学内涵

苏颂的科学精神源自其求学之路,践行于其科学实践过程中。其显著特点便是严谨自律、踏实进取。苏颂自幼承袭家学,受到其祖父、父亲的悉心教导和母亲的长期熏陶,苏颂祖父仲昌系宋仁宗二年进士,严于教导子弟,苏颂父亲苏绅系天禧三年(1019 年)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苏颂母亲亦出身书香世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苏颂不仅学习知识,更是习得良好治学习惯,养成踏实严谨的科学求索精神。其曾自述“生五岁,先公口授《孝经》、古今诗赋,皆成诵。”[2]祖父教诲之严,苏颂终身未敢忘,其孙象先有言:“祖父年七十余,犹梦先太师训诲之严,或惊惧而觉。”[3]这样的严格训练使其养成自律的习惯,学习过程即便有事耽搁,也夜以继日,迅速弥补,不敢松懈,“幼时与华直温会课无锡,日有定规。间或亲知宴游,日不能逮,继之以夜,或至达旦。”[2]苏颂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落第的挫折,但他能做到发愤图强,踏实努力,再求进取,更是自立自强,拒绝了父亲苏绅要以门荫使其入仕的想法,靠自己的学习,终以科举之途入仕。

苏颂受益于家学训教,但对于学校的作用,苏颂也有自己的看法:“闻古者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虽王之诸子、卿大夫之子弟及国之俊选皆造焉。三代所以教化行而习俗成者,由此道也。”[2]由此可见,苏颂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重视学校对教化社会风气的基本作用,不仅自己善学,而且希望通过学校这一场所使得更多的人受到教化,是其务实的科学精神使然。

二、苏颂科学精神中的治术之道

求学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奠定了苏颂一生的精神底色,在其后来的治术过程中,科学精神一直是最重要的指引力量,纵观其道,务实求真、系统思维是引导其科学认知的主要基础。

在其《历者天地之大纪赋》中,苏颂写道“且夫天之运也,日与星而代逢;地之道也,柔与刚而莫穷。非乃圣无以探其赜,非立法无以举其中。我乃错综气候,参稽变通。起建星而运算,故积岁以成功”,其中包含着综合系统气候信息,参考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认知思想。

在其《进仪象状》中,苏颂写道:“今则兼采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中。”众所周知,天文史上的两大争论之一便是中国的“浑盖之争”,即“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争论,这场学术争论从公元前2 世纪持续到公元12 世纪,众多学者加入其中,各执一词,苏颂却本着博采众长的务实精神,“兼采诸家之说“,并应用于水运仪象台的制造中,最终制造出让世界瞩目的作品,名垂科技史。这种务实的态度正是源自科学认知的精神,不拘泥一家之见,而是博采众长,熔于一炉,为科学目的服务。

三、科学精神在苏颂官宦生涯中的体现

苏颂的科学精神贯穿于其为官生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事论事的实践精神,二是独立自主的客观精神。这两点使得苏颂官宦生涯与众不同,具有了身在庙堂则兢兢业业,陷身于党争却卓尔不群的个性化特征,这使得他可以做到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漩涡中秉持为国为民的本心,务实而又创新。

首先是就事论事的实践精神,苏颂作为宋代官员,苏颂为官秉持的是“忠君爱民”的思想,忠君之事,廉洁爱民,在此“事”之外,别无旁骛,唯其如此,方能就事论事,付诸实践。苏颂的忠君,并非愚忠某一位皇帝,而是整个国家,当皇帝命令与律法抵触之时,苏颂敢于不唯上命,不惜官位身家,最典型的便是“三舍人”事件,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欲越级提拔李定,苏颂等认为不合规定,数次封回词头,后因此得罪皇帝,被申斥罢职。其执着于律法的较真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后人论及苏颂,多感叹其在北宋新旧党争之间的进退自如、独善其身,其实这是苏颂自己独立自主的客观科学精神所决定的结果。时值北宋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人事浮动,政治风起云涌,苏颂既不依附新党,也不托庇旧党,“避远权宠,不立党援”(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载《苏魏公文集》)[4],其行事风格始终如一。依据宋史记载,苏颂人品高尚,宽宏厚道,其时其后,为人为文为事均有受人称赞之处。虽曾官至宰相,却廉洁清贫,曾肇在《赠司空苏公墓志铭》中写道“虽贵,奉养如寒士。筑第京口,仅蔽风雨。比薨,来吊哭者,见其服用俭素,皆叹息而去”[4],足见苏颂在镇江京口建宅的简朴。

苏颂在《次韵王伯益同年留别诗》中有“惠爱于民此最亲”之句,当是其“爱民”思想的直白表达。但是苏颂的爱民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实践,得益于其自身极高的科学素养,苏颂的爱民行动往往着力于具体工程,着眼于长远之计,例如,在开封时,“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4],积极疏浚水利。沧州任上正值黄河泛滥,苏颂亲自调研,指出疏引之法。担任颍州知州,上书减轻百姓负担,直至事情解决,当地人都不知道苏颂所做的这些工作,足见其重于力行,注重实践,注重创新,这离不开他自幼养成的科学精神。

四、科学精神对苏颂诗文的影响

苏颂一生留下大量诗文著述,科学精神是其为文的底色,苏颂诗文中充满大量的时空符号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理念,正是其科学精神的体现。

在苏颂的仕途文章中,《历者天地之大纪赋》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其二次科举应试之作,该文章系仁宗庆历二年(1042)省试试题,苏颂凭借深厚的天文学基础和科学素养,发挥出色,并借此进入官场,实现了他自己科举入仕而非依靠父荫为官的夙愿,实际上,在此之前的科举中,苏颂的《斗为天之喉舌赋》也写得不错,可惜“犯声病格”,遗憾落第,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学习,也没有放弃天文历法方面的兴趣和研究,拒绝父亲为他申请官荫的想法,苦读数年,最终科举得中。苏颂长期浸淫天文历法等科技知识,厚积薄发,强调努力和苦读,这是其仕途文章得以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踏实稳步的科学素养奠定了他厚积薄发的底蕴,打造了苏颂科学精神的坚强底色。

关于苏颂诗歌中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王密密在其硕士论文中这样写道:“他对于诗中所要描绘的事物甚至能具体到特定时空下的形态、方位、数量,无一不渗透着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他的诗歌不与确定的时间胶着,超越瞬间经验而与不同时空的节奏共振。”[5]苏颂诗词中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多见时令、自然之语,类似“乘震司春令,先天布政经”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而在其主持或参与其他典籍的编撰过程中,更可见其严谨务实的态度。

苏颂直接参与了《神农本草经集注》的校正补注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书中类似“其茎有似牛膝,故以为名”这样细致描写植物外观、以便采药识别的文字比比皆是。苏象先《魏公谭训》有云:“祖父嘉嘉祐中奏诏同修本草图经,时掌禹锡大卿为官长,博而寡要,昧于才识。笔削定著,皆出祖父之手。”[3]

此外,苏颂一生著述甚丰,但为文平直质朴,充满淡然之风。这种风格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科研工作,唯其如此,方能取得闪耀世界的科技创新成就。

五、苏颂科学精神的价值

苏颂科学精神的价值是多维度的,于当时的科学而言,苏颂精益求精,博学多闻,使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夺得多项世界第一;其人平时孜孜以求,精研历法,在出使辽国期间面对宋辽历法上的细微差别从容应对,科学解析,于外交上不辱使命。在地方上为官期间,务实为本,爱惜民生,以实践行动为百姓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为同时代及后世为官者树立了以民为本、不尚空谈、注重实践的实干型官员样本。苏颂俯仰天地,思索时空,将自己的价值追求置于宏大宇宙中,不唯上命、不违本心、不贪财富、不恋栈权力,这正是其科学精神的多维价值所在。

夏诗荷总结道:“苏颂在天文仪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星图绘制上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有诸多原因。而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他致力于创新的科学精神。”[6]诚哉斯言,创新是苏颂科学精神中的宝贵价值之一,对于苏颂如何创新,夏诗荷等已有论述,此处要讨论的是苏颂科学精神的跨时代价值,抑或是苏颂科学精神留给后世的借鉴价值。苏颂是宋朝的,也是永恒的,为官,其人至于宰相,属于宋朝人士,但作为科学家,其成就闪耀于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其科学精神的价值都值得深入探究。苏颂科学精神的内涵具备客观自然、冷静求索的特点,这些特点跨越时空距离,依然可以为后世提供观照和借鉴。然而,客观自然、冷静求索的特点是不便描述和标准化的,也难以承续和传播,从中抽离出的是苏颂科学精神的重大价值点,即系统性思维。

所谓系统性思维,在拉兹洛看来,是“一个具有高度应用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概念框架。这个概念框架,就是系统哲学的价值理论”[7],在苏颂的科学精神世界中,系统性思维首先建构在宇宙观上,集中体现在其主持建造的水运仪象台上,水运仪象台以漏刻水力驱动,集天文观测、演示和报时于一体,广泛吸收此前仪器的优点。苏颂的宇宙观是具有高度应用价值的,这在其《历者天地之大纪赋》已有体现,其对历法的思考充满应用思想:“或立元而谨其始,或节事而授于民。”其在构建水运仪象台的时候不为一家之说,而是博才众长,致力于使用,使得科学思想得以服务于实际应用,其价值也得以实现。

苏颂科学精神中的系统性思维还体现在其编纂校注药典时,有感于此前药典的缺乏与混乱,苏颂提议:“诸路州县应将产药去处,并令识别人仔细辨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并一一开说着花、结果、收采时月及所用功效。其番夷所采药,即令询问榷场、市舶、商客,亦依此供析,并取逐味各一二两或一二枚,封角,因入京人差赍送当所投纳,以昭凭证。画成本草图,并别撰图经,所冀与今本草并行,使后人用药知所依据。”[2]其动笔之前,系统思维先行,这项工作相当繁杂,苏颂编撰工作中贯彻了六项工作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建立在科学思考的基础上的系统考量,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基于科学认知思维,苏颂在其图经系统中保留了存疑待考的内容,为后来者进行拓展留下了空间与基础。可以说,这样的实事求的精神正是其系统性科学思维的体现。

苏颂的系统性思维还奠定了他从政的坚实基础,历经五朝,曾被构陷下狱,也曾身居相位,却始终不改初心,进退有度,在当时与身后都留下了政坛传奇。苏颂能够如此,固然有其为官之道,但本质上还是他内心深处建构的科学精神基础上的系统性思维使然,系统性思维使他牢记自己的入仕初心,为国为民,务实求真,使他具备系统大局观,能够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卑不亢,刑罚加身也不改其志;使他能够从国家法度出发,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使他始终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使他能够从容退下相位,归老典籍之中。

受到时代和认知局限性的影响,苏颂的认知和思维并非完美无瑕,其留下的作品也并非全然是精华,但其立足科学精神、俯仰天地的系统性思维的宝贵价值足以穿越时空,与其科技成就并存不朽,为后世所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