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熵增定律视角下的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

2022-03-02

关键词:金课定律班会

杨 诺 姜 宏

(1.新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大学图书馆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熵增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正如“熵增定律”所示: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任何事物都会向着熵增的方向一直发展,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从而使事物原本功能减弱或失效。

熵增定律对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本身就是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以降低系统的熵增,其实质就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系统,主题班会育人实效与外界环境、教师、学生都存在着相关联系。也就是说,要使高校主题班会这一子系统保持有序高效,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就必须对抗熵增定律。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要以破“熵”为出发点,以“金课”建设标准为引领,加大教师、学生的“能量”投入,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混乱度,实现“熵减”,提高主题班会育人的实效。

一、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熵减的高阶性

“金课”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1]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抗“熵增”的过程。在现实的有机“融合”过程中,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在形成一种固有模式之后,往往会迎来“熵增”,教师、学生的一些无效或低效的行为增加必然会引起有效行为的耗尽,学生的认知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从而减弱了主题班会育人的实效。但熵增定律只适用封闭系统,作为主题班会“熵增”对象的教师、学生,可以选择投入“能量”来对抗熵增定律,“能量”投入的大小决定熵值的高低。只有当“能量”投入不足时,才会导致主题班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认知混乱度增加,这也是主题班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熵增”。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需要从教师、学生方面着手,同时增大“能量”投入,不断完善高校主题班会育人机制,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方面,增大“能量”投入,用心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作为主题班会的切入点,吸引学生目光,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或用情关心学生的“需求点”,以帮助学生解除实际问题或需求为出发点,赢得学生信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能够透过社会热点或问题,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就是向学生输出“负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背后隐藏的价值冲突,降低学生的认知混乱度,使学生能够真学真信,自觉将新的思想信息构建到原有的思想结构中[2],形成正确的认知体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

学生方面,增大“能量”投入,通过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负熵”,增强自我学习功能,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道:“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3]主题班会能否达到最终的育人目标,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保持系统的有序高效,实现自身理论内化到行为外化的转变。对抗熵增定律,学生要学会在主题班会中获得“负熵”以降低系统熵增,既要以理想信念为根基,厚植爱国情怀,不断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吸收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提升自己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本领;学会自主自觉地做出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促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熵减的创新性

“金课”创新性,就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1]高校主题班会不同于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它不拘泥于相对稳定的教材,因而更具灵活性、导向性和针对性,可以紧跟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学生的需求第一时间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并把主题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细微之处。目前,高校学生中95 后、00 后学生占主体,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使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变多,受网络多样意识形态影响加大,这也是主题班会“金课”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熵增”。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要在主题班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成果上投入“能量”实现“熵减”,满足高校教师、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主题班会中“传道”的内容可以不同,“解惑”的方法也可以不同。如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看,“传道”可以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出发,按类型进行;可以按年级分阶段进行,如对于大一年级新生可以侧重校纪校规教育、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引导教育等,对于大二、大三中年级学生可以侧重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对于大四毕业年级学生可以侧重公民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也可以按重大时间、纪念日,按时间节点进行,如开学典礼、劳动节、国庆节等。为更好地实现“熵减”,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认同”的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则会更容易以肯定的态度去参与其中,从而减少有效能量消耗,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入脑入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对抗熵增的能力,形成一套有序高效的主题班会“标准”体系,增加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主题班会的育人实效。

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的影响。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增强了主题班会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95 后、00 后的学生群体包容性更强,也更愿意去展示自己。如果主题班会还单单停留在说教式、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或停留在做做笔记、写写心得上,是不能很好地去帮助学生完成从认知的内化到行动的外化的转变,还有可能会使学生对主题班会产生抵触和抗拒。而主题班会的天然优势又在于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主观能动性,如开展微电影、艺术展、辩论赛、歌曲创作、网文分享等,尽可能引进“负熵”提高有效行为,多提供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人喜好的教育平台,实现教育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交流,增强学生责任感、获得感,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行。

三、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熵减的挑战度

“金课”挑战度,就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1]部分高校在开展主题班会时会发布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但也仅限于宏观方向的指导,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没有具体细致的设计方案。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共同投入“能量”作“熵减”,使系统的总熵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形成有序高效的状态,从而提升主题班会的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是教师。”要保持主题班会的生命力,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则是对抗熵增的重要利器。如熵增定律所述,熵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发过程,且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要保持主题班会系统的有序高效,就要强调主题班会“金课”建设中,不论教师的教育背景、学科背景如何,教师都应该想办法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融入教师自身特点、专业特长、知识经验、人格魅力等“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的“投入”,主动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理论知识进行匹配,选择适合的角度展示在主题班会中,挖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新的结合点,进而基于“学”设计“教”,多措并举调动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还要主动做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意义,及时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形成有效教育,从而降低系统的熵增效应,巩固主题班会的育人成果。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己任,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文化知识,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提升整体素养,强化爱国主义情怀,以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主题班会中的“熵增”往往是一些学生喜欢的一种过程“享受”(不参与、不思考)、结果“奔溃”(毫无所获、浪费青春)的一种状态。要达到系统的有序高效,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实际上都是需要学生主动做“熵减”这种过程“痛苦”(主动思考、积极作为)、结果“满意”(受益匪浅、前程似锦)的行为。要想让主题班会变得“有意思”,除了教师作“熵减”外,学生也要主动投入“能量”,学会自我管理和自己约束,发挥智慧才干,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当中获得“负熵”,主题班会也会变得“有意义”。[4]

另外,高校主题班会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受教师、学生的影响和制约,还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外界环境的优劣也会引起系统熵值的变化。要对抗熵增定律,有效降低主题班会系统的熵增,必须建立有效的外界行为,如建立完善的育人体系、教育管理制度、宣传教育平台、考核评价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主题班会系统的熵增效应,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以“熵”的思维方式来建设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认识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金课定律班会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