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策略研究*

2022-03-02邹剑峰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校企

邹剑峰

(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随着产教融合与双创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区域型知识积累、区域型知识创造、区域型知识传播的核心主体,是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与技术成果转换的重要平台与重要载体。新时期背景下,产教融合早已成为高等院校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产业学院则在传统产教融合模式的基础上完成升级与改进,是实现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得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社会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一、产业学院的核心特征分析

结合目前国内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状况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内容以及创建形式极为丰富,并且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与育人方向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产业学院框架之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与地方行业、地方企业形成平等互动、平等沟通的合作关系。在建设环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持。具体而言,产业学院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依托于地方产业

由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产业或者地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基层执行人员明确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性,针对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可行性、实施内容以及资源情况、预期产出开展综合性考量。相关企业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享有冠名权以及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建议权、毕业生优先选择权,并且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共享硬件资源、研究成果以及知识产权等内容[1]。

(二)育人目标极为明确

产业学院育人目标设定环节主要以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为基础考量标准,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活动,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设定标准,确保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活动实施效果,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此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在此环节,科学建立产业学院,可以拉近校企双方之间的距离,突破传统校企合作壁垒与束缚,形成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职业型人才培养标准,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科学设计针对学习任务,确保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可以在产业学院当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产业学院专业设计应当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做出优化与调整,确保其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产业学院专业设计环节,同时避免专业重复设置或者专业高度雷同的现象发生。紧随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创新发展趋势,同时集合高校办学资源以及业界优质资源,发挥校企双方的作用与优势,创设新型专业,满足产业长远发展需求。同时,要求产业学院专业围绕产业中短期发展需求与长期发展需求,精准设置差异型培养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专业课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授课模式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科学设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探索各个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以及专业研究领域,由合作企业与高等院校通力协作,共建产业学院。针对性汇集教学资源,保证产业学院专业与相关服务产业的契合程度,提升教学互动效果[2]。

(四)企业运营环节实现多方共赢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单位联合办学环节,应当为合作企业提供教学场地支持、教师资源支持、学生资源支持以及冠名权支持。与此同时,合作企业应当为应用型高校提供实习基地支持、实训场所支持、合作育人资源支持以及就业推荐支持。校方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实现产业融合,提升办学水平,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而企业则在合作环节汲取研发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学生通过产业学院模式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生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获取优质的就业机会。综上所述,民办型本科院校合作企业与学生可以在产业学院框架下,获取相应的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五)保证校企双方合作深度

通过建立产业学院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校企双方合作深度,提升职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而且可以达成顶层战略合作意向。以产业学院现代化办学模式为核心载体,实现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突破传统技术壁垒,打造专业型育人队伍,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效果,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支持。打通产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壁垒,使社会发展与教育领域发展可以实现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教育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提供助力[3]。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创建产业学院的重要意义

在产业学院框架的支持下,国内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创新发展需求,科学选择与自身院校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合作行业与合作行会或者企业联盟开展协商,并且组建专业型产业学院。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创建优质管理机制、科学设置专业、加强基地建设效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完成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与产业学院把控,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实现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一)突破传统产教融合模式束缚

长期以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参照综合型大学发展模式,以学科专业作为教学引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理论知识储备,而对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需求则缺乏应有的重视。通过建设产业学院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突破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束缚与制约,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实现深度产教融合。提升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职业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培养效果,同时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开展培养,凸显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持。与此同时,应当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改革力度,打通传统产教融合模式壁垒[4]。

(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一直以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将应用型人才作为育人目标,而产业学院模式则有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市场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情况无缝对接。但就目前形势而言,随着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产业转型工作的日渐深入,社会应用型人才供需结构发生明显转变,由传统高校主导逐渐转变为市场发展主导。正因如此,民办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创建产业学院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可以说,新时期背景下,建设产业院校,既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市场发展做出的妥协,同时也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改革发展、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形势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做出调整。首先,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做出调整,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产业学院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其次,应当确保产业教育与本科产业学院无缝对接,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拥有更加出色、更加亮眼的表现。

(三)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上述表明,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为国内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普通高校毕业生无法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助力,这也使得国内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但就目前形势而言,传统办学理念以及传统高校体制机制仍然束缚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发展,因此,民办应用型高校不仅需要针对存量开展结构优化与结构调整,而且需要在正确设立增量方向与正确增量速度的基础上做出调整,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化解创新发展矛盾。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核心突破口开展缓冲式改革,有效避免大规模改革所带来的改革风险,同时确保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基础助力。

三、民办应用型高等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实践策略分析

针对目前国内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以及基础建设特征开展分析,不难发现:产业学院在建设环节以及办学环节,不再以社会企业或者高等院校一家独大,而是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办学规格、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合作共赢。由多方共同完成一系列管理工作与决策任务,制定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更为契合的规章制度,吸收大量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以及文化传承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显著提升产业学院办学质量与建设效果。具体而言,民办应用型高等院校可选择以下途径建设产业学院:

(一)明确核心任务

产业学院可以被理解为小型院校,因此承担育人功能。在不同阶段内产业学院的任务侧重点不尽相同,核心任务为合作企业与相关产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同时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科研活动,或者组建高素质人才交流会议,通过校企双方平等互动、频繁交流达成共识,形成阶段性人才培养方案与短期人才规划。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学院建设环节不能盲目追求理想化状态,而是结合地方产业特点以及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更加合理的地理位置,集中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效果,集中精力完成产业学院所承担的任务[5]。

(二)充分解读各方实际需求

民办应用型高等院校开展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因此应充分发挥民办应用型高校社会功能。此时,民办应用型高校具备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合作单位通常以社会企业为主,作为教育资金、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资源的主要投入者,社会企业应当综合性考量投入比与产出比,其利益应当受到双方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为此,产业学院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明确产业学院建设可以为相关行业与合作企业到了何等收益,这需要民办应用型高校针对合作企业开展综合性分析,探索合作方的实际需求,并且认真分析、认真考量当下所面临的重重阻碍与现存问题,不可掩耳盗铃,更不可一叶障目。应当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友好协商完成充分沟通,妥善处理双方关系,消除双方在合作环节所产生的冲突。

(三)创新管理机制与运营机制

为保证合作方可以真正领会战略意图,需要得到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拥有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构,可以确保产业学院建设效果。首先,民办应用型高校应当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理事会,共同完成合作形式设计任务、专业设计任务、课程设计任务、教师配置任务以及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任务,针对重大问题开展审议工作、决策工作以及制造工作。其次,理事会主要成员共同负责日常审批工作与常规管理工作以及特殊事务处理工作、理事会沟通工作与联络工作。最后,构建合作各方执行层人员在内的运作机构,主要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师生联络任务、教学管理工作、校企联络工作以及行政管理业务。

(四)科学利用合作资源

产教融合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校企双方的育人优势,确保高校教育不再处于无源之水的状态,而是可以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建设、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以业界视角对产业学院建设目标课程设计以及授课方式开展深度分析,可以探索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育人标准与育人内容,发挥业界优势,邀请知名业界大师开展实践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广泛吸纳业界先进育人案例,补充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并且发挥业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深度挖掘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合理利用于教育环节,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束缚。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促进科技产业发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课程学习环节与科研环节[6]。

(五)谋划合作成果与成果积累

产业学院作为高等院校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形式,必将生成百花齐放的合作成果。在探索环节勇于试错、勇于改进、善于完善,将催生出更多优质的教学成果以及教改项目。为此,民办应用型高校应当在产业领域内开展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合作,并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发挥产教融合优势,不断积累校企合作育人经验,探索出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联合完成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与研究工作,并且在转型改革期间对育人成果开展定期梳理,整合出更高层次的教学成果。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建设产业学院,在为自身赢得良好发展前景与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民办应用型校企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