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思考分析*

2022-03-02李明月时艺铭

关键词:中等职业德育中职

方 艺 李明月 时艺铭

(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与此同时,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成绩论”思想也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最为培养优秀职业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其得到了一定的机遇,这一时期中职院校教育改革也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中职院校教学而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输送具有高素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从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来看,现在我国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道德素养要求较高,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也因此得到人们关注。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新媒体环境作为发展依托,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三观以及道德素养。

一、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存在,其概念也并不复杂,德育主要是对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底蕴,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融入传统教育的理念。德育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时代发展特色,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展开的有效教育工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对德育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秉持创新以及继承的原则;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积极践行执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将教育、管理与学生自我规范结合在一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除此之外,想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需要从精神层面入手,加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教育,并且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正确意识,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正常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品质素养进行教育[1]。德育需要从时代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创新文化精神。从根本上来看,德育是对人性的深层教育,虽然不会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产生影响,但是却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国家培养生产力的重要院校,职业教育下培养的人才未来需要投入到生产生活一线之中,基于此,学校需要加强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课程的重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思维,推动学生学习进步,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贡献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新媒体时代中等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能力有待提升

新媒体时代进程中,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入,教师的新媒体技术也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网络新媒体了解得不够充分,对软硬件以及计算机掌握得较差,对学生新媒体应用情况了解不足,都会导致新媒体技术无法推动德育工作发展,影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长。现代化社会环境中,新媒体技术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德育工作中也必须融入新媒体技术,这一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能力也迎来了不小的挑战[2]。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层面的知识,为德育工作展开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对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中等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不断融入新媒体的教学技术,在此背景下,信息传播工具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以及复杂化,其中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 等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德育内容的同时,存在着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网络信息,导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受到严重影响[3]。部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随波逐流,被错误的思想引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传统德育教学策略不再适用

传统中职院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虽然德育是职业院校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但是院校对于德育的重视并不高,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德育教学迎来了变革,但是教育方式仍然守旧,影响着德育的有效性[4]。受到传统德育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都十分有限,教师仍然被传统的教育思想所禁锢。因此,大多时候德育教师只是教育内容的演说者,学生也未能得到教师的有利帮助以及正确引导。

(四)德育教学迎来挑战

新媒体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信息时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其行为更趋于个性化[5]。德育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有利控制,德育教学的确定性、权威性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信息真假难辨,互联网充斥着各种各样形态的信息,学生的正确三观难以养成,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过多的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产生了对德育的抵触情绪,使得德育的可控性、导向性遭受挑战;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方式进行平等交流,对于处在青春阶段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其更渴望平等的互动交流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学生沉溺在互联网世界无法自拔,使得德育教学的单向性以及控制性受到冲击;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德育不再吸引学生的关注,导致德育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德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以及工作能力遭受了一定冲击。

三、新媒体时代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一)借助新媒体资源,引领学生思路发展

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师不仅需要利用课堂为学生传授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以及品德素养教育内容,还需要充分借助新媒体资源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利用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师需要从时代发展的层面出发,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以及感兴趣的德育内容[6]。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的方式,为学生传递具有德育内涵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构建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道德情操。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微信状态、QQ 状态教师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服务。

比如,在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是人生的基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前为学生发送有关职业介绍的宣传片,以此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养成对职业基本特征掌握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德育教育。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德育教育展开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向往平等的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塑造良好德育教育课堂氛围[7]。德育教育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德育内容,通过不断查询信息的方式,写出观看视频为自身带来的感悟;德育教育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并请其他学生对班级成员的想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能力,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的方式让学生们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想要满足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德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利用情境模拟以及辩论赛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层面出发,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意愿进行调查,在对学生从事职业意愿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对各个行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也更有助于德育教育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以及行业职业道德作用与意义的引导,让学生的德育素养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三)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德育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德育课程的教学课件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们发送预习视频,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发送重点总结,利用互联网方式共享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利用新媒体技术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吸收德育教学信息。新媒体教学技术背景下,教师需要脱离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方式增强师生、生生的互动能力,对学生存在的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答,促进思想政治教学能力的提升[8]。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改善传统教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感受以及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学习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比如,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形式更新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课件学习集体主义原则、爱岗敬业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办事公道原则,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以及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

(四)强化德育教师新媒体技能,坚守主流价值观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课程的主要承担者和引导者,新媒体教学背景下,互联网为德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冲击,互联网上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职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以及平板自主搜寻想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导致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德育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新媒体教学技术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能,促进自身全方位发展。德育教师需要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信息,避免学生被不良的网络信息误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需要定期为德育教师展开培训,帮助德育教师学习掌握新媒体教学技术,借助新媒体技术传输德育教育的内涵以及主流价值观,促进德育教育事业发展。

比如,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职业道德行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借助互联网手段查询职业道德行为的内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认知。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塑造,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工作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德育工作者需要创新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从新媒体发展的时代层面出发,在德育教学工作中融入新媒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身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中职院校德育教师借助新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的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