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形式 彰显朗读教学的效能

2022-03-02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语速朗读课文课文

□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蒋 烨

朱自清说过:“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是朗读者进入文本,体会文本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声音对文字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朗读不是让学生简单读读就算完事,而是一种有声的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教师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对于朗读多数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单纯从学生能否把课文正确流利朗读下来,学生的朗读是否有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少有教师从朗读的方法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而且课堂中还存在着朗读形式单一,基本以学生自由读为主,忽视对学生朗读中美的渗透与熏陶方面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长远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凸显出朗读在小语课堂的教学价值呢?

一、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方法的指导

朗读有许多技巧,包括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等方面,小学生朗读经验匮乏,他们在朗读时大都只是会按照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把课文内容读下来,很少从朗读技巧方面去考量,学生整体朗读水平不高,据此,教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1.指导学生读好轻重音

朗读时有些地方读得重一些,有些地方读得轻一些,可以使朗读显得抑扬顿挫,更具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好,就需要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轻重音,哪些词语要读得轻一些,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课文蕴含的感情读出来。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句话中主要写了“乌云、叶子、蝉”三种景物,学生在朗读时这些词语要重读一些,可以突出作者描写的主要事物。“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句话中的“渐渐地,渐渐地”表现了雷雨由大到小的过程,要读的慢一些,两个“小了”要读得轻一些,以突出“雨变小了”的事实。教师依据朗读内容特点,可通过范读、听录音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轻重音的特点与变化,鼓励学生模仿读,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显得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标点有表示停顿的作用,学生在朗读时多数通过标点来把握句子的停顿。部编教材有一些长句子在朗读时需要让学生读好停顿,还有一些文言文或者诗歌的停顿学生难以把握,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中停顿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结构特点,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换气,准确表达句子含义。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这一课对学生朗读的要求是“读好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句话较长,如果学生仅仅是按照标点符号的停顿把句子读下来是很难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给句子画出停顿的节奏,再让学生读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换气,把句子有感情朗读下来。又如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中,教师就要重点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些句子的停顿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画出朗读停顿的节奏等,以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读好停顿是学生读好句子的基础,教师依据不同课文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3.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速度

朗读速度是指学生朗读时语速的快慢,有些地方需要读得快一些,有些地方需要读得慢一些,教师依据朗读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语速与情感的关系,有些地方读得快一些,有些地方读得慢一些,可以使学生读得更有感情。仍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为例,“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这句话朗读时语速要稍快一些,“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句话语速需要再度加快,“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句话在前文的基础上再度加快,以此来表明雨下得更大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句话要读得慢一点,教师从语速快慢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读得更有感情。又如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文章意蕴深厚,情感充沛,读起来铿锵有力,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语言,激情滚滚,一气呵成,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要稍微快一些,要读得慷慨激昂一些。教师从语速语调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凸显文本语言特点,让学生的朗读更具情感。

二、丰富朗读的教学形式

朗读不是让学生一味埋头苦读,只动口不动脑地读,要依据朗读内容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等特点不断丰富学生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到常读常新,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始终对朗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1.比赛式朗读

小学生争强好胜心强,比赛式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朗读动力十足。朗读课文时如果只是采取单一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读,学生兴趣自然不高,教师依据学生朗读内容特点,鼓励学生赛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挑战欲,朗读的效果也会更好。如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时,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朗读,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最流利,哪位同学最能把课文的童趣读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鼓励学生赛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行吟式朗读

行吟式朗读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朗读方式,指的是在朗读过程中根据句子的节奏融入行走的元素,他们在读书的时候爱边走边吟,这种朗读形式有助于读者朗读情感的抒发,这种吟诵形式在古诗词中运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短诗三首》时,在学习《繁星(七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走边读,并按照诗歌的韵律读出节奏感,这样的朗读形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让学生的朗读彰显出更多的活力。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彻底放开了,一个个边走边吟,俨然一个小诗人,增强了学生的朗读自信,他们朗读课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教学时教师依据朗读内容特点让学生边走边吟诵,这种类似于“踏歌”的形式可以为课堂平添几分生趣。

3.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指的是在朗读中融入表演的元素。部编教材中有许多童话寓言等故事类文本,文章中人物对话鲜明,特别适合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在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青蛙和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小鸟的同学可以做出边读边飞的动作,表演青蛙的小朋友可以做出蹲在井底的动作,指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这些句子中的“吗、哪、吧”等语气词都要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边读边演,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在表演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抓住“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一愣”等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让学生演一演,这样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显得更加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

三、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评价

必要的评价是推动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肯定学生的成果并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与潜能,达到教师期望的朗读要求。

1.多元评价

学生的朗读不能只是由教师评价,当学生朗读完毕之后,教师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朗读的不足,可以让学生在改进中提升朗读水平。如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读完之后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有学生说他读得太快了,有点紧张,应该再放松一下。有学生说听着他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有学生说读“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这句话时要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评,说说自己读得好与不足的地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在这样的朗读氛围中,学生积极广泛参与,体现了课堂教学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整体提升。

2.适切评价

适切评价是指评价标准与朗读要求相对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标准要与对学生的朗读要求相呼应,这样注重对学生朗读的适切评价,可以使学生的朗读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师适切的评价中真正完成朗读的目标任务。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主要特点,学生朗读这段话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朗读字音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朗读语速的快慢,尤其是“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中间用的是逗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顿号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语速就不能过快,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是否把西沙群岛的美读出来了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年段特点,评价标准应符合学生的基础朗读水平,及时发现学生朗读方面的进步之处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适切评价下朗读能力不断提高。

3.具体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不宜总用“你读得真好”之类的评价,而要针对学生的朗读具体地说出学生朗读中存在的不足或者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朗读的重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后读得更好。如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教师让学生先以同桌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朗读向大家展示。对于红头“救命啊!救命啊!”这句话的朗读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把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对于青头“你在哪儿”这句话的评价要放在学生是否把他担心、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教师结合学生朗读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可以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

四、关注学生朗读的长远发展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渗透,还要从形象美与声音美等方面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美贯穿于学生朗读的全过程,为学生朗读的长远发展服务。

1.朗读的姿态要优美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形式,学生朗读时的姿态要优美。不管是学生坐着读还是站着读,都要有良好的姿势,坐着读的时候不要趴读,要坐端正,双手拿书,课本微微倾斜立于桌上,胸口距离课桌一拳,眼睛距离课本大约一尺,良好的朗读姿势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气息更加畅通,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当学生站着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身躯笔直,眼睛与课本保持适宜的距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注重朗读姿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有的歪着脑袋读,有的眼睛离课本非常近,这些朗读姿势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与视力的保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朗读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读书姿势的纠正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朗读的声音要优美

朗读中的美不光表现在姿态优美,还表现在声音优美,学生朗读时适宜的声音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在无形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朗读声音要依据朗读内容的不同有所变化,可以是如沐春风的,可以是慷慨激昂的,可以是一波三折的,也可以是引人入胜的。学生悦耳动听的声音可以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文,文中把孩童的语言描写的灵动巧妙,而且还具有句式丰富、节奏感强等特点,朗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读好问句、读好省略句、读好语气词等方面让学生的声音美表现出来,读出儿童语言的俏皮灵动,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综上所述,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贯穿于学生整个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评价,依据朗读内容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朗读形式,注重学生朗读形象美与声音美的渗透与熏陶,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速朗读课文课文
辩论赛之语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青铜葵花》选段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背课文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