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与管理分析
2022-03-02董桂梅
董桂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四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过重的作业负担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降低学生作业负担,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之中,虽然义务教育要求中小学校三点半放学,但是校外的补习工作明显增加,导致校外补习给学生带来的作业负担处于失控状态。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优化和管理分析成了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适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优良品格和主要能力,强调突出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感等,能够形成自主创新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涉及语言的概括和应用,思维的提炼和发展,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和理解等多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丰富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而形成的。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要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格,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锤炼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传统模式的教学环节中,核心素养主要是将课本知识作为主体,学生语文成绩作为目标,缺乏了对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关注。就初中语文作业来说,作业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方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课内课外知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展现学科的人文性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衡量语文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尽量用学科中涉及的丰富人文内涵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引导学生积极向文人志士学习,帮助学生在典故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健康的品格。但是在社会迅速发展以及文凭影响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不少教师将工作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中,将考试成绩和语文素养直接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些教师从考试的角度出发,作业布置完完全全是考试技巧方面的内容,忽视了课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体系受到一定限制,长此以往,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成绩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下,学生本身的人文素养可能难以大幅度提升,同时在面对生活时也容易过于偏激,在分析生活常见现象时缺乏一定的逻辑认识和辩证能力,容易出现学生看待问题过于单一化和机械化的问题。因此,根据上述现象,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应该重视将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苏州园林》,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不仅需要保证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辨析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同时也要以文章内容为基础,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层次。在课堂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了解中国其他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并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课下作业。学生为了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如图书馆查找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借助多媒体展示作业结果,并邀请其他同学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提出其不足之处,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对高质量完成作业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分享和浏览其他同学的搜集信息之后,可以深入感受到丰富的中国境内的人文景点,跳脱了课本内容对学生语文知识和体系的限制[1]。作业模式的调整降低了语文技巧类知识在作业中的比重,但是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引导学生搜集课外信息之外,为了防止原本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出现非黑即白的现象,教师也可以灵活根据课堂内容和教材讲解推进进程等为学生布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作业。学生在分析热点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同一个社会热点的不同评论,并对其中优秀的评论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增强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进行评论时尽量更多地体现出对生活和社会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在完成阅读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评论文章的作业之后,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更加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形成健康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三、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系统协同性
不同学科之间虽然在知识构成以及理解侧重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不同学科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联系。长期以来,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将侧重点完全集中在挖掘初中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优势上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文和其他人文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的联系,出现了语文讲解内容涉及范围狭窄,教育不到位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会逐渐忽视构建不同学科逻辑框架的重要性,造成知识面有限,自身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协调整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有着明显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不仅如此,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也是学生理解和吸收其他学科内容的基础。就思维模式来说,不同的学科教育共有的一个特征便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形成自主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层次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的逻辑性,增强理解力,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在把握语文学科个性的基础之上,适当适时地开放各学科,进而使得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素材《三峡》,这篇文章涉及较多的景色描写,从高耸挺拔的山地到湍急的河流再到春冬景色。教师在正式讲解这篇文章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提前预习文章的作业,学生需要利用空余时间查生词读音并理解文章大概内容。教师将具有和文章写作气势类似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上传到学习通中,并提前告知学生,教师在课上讲解时会使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当学生可以流利阅读文章之后,自行配背景音乐加强练习。教师将音乐融入语文作业的布置之中去,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除了音乐和语文的结合,教师也可以将生物和语文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奇怪的克隆》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同学按照8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然后小组需要在课下时间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无性繁殖的生物进行实验并观察,学生借助本身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并在网上搜集信息顺利完成实验。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观察书写感想,学生在组内交流感想并分享自身的书写结果,纠正基本的错别字错误句子,然后上交给教师。教师需要认真阅读学生的写作作品,并根据学生的词汇运用、情感表达以及篇章布局等进行评分,将评分和评语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上的不足之处[2]。教师在审阅时如果发现某位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较差,需要及时邀请该名同学到办公室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其作业完成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本身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还是学生认为观察之后写作文浪费时间等,教师了解完成实际情况之后,需要结合学生本身的情况提供帮助,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认真完成课下作业的重要性。
四、合理设置课堂作业,提高学生上课专注度
课堂作业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课内知识框架的初步构建以及加强对知识系统的巩固,课堂作业也能够向教师及时反馈出课堂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件设置、讲课进度以及师生互动等作出合理调整。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缺乏对课上作业的设计,仅仅是从增减作业量的角度上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但这种方式不符合双减的新课标要求。课上布置的语文作业大多数是要求学生重复抄写生字生词和注释,完成课后练习然后将书写记录落实在纸张上,这种作业类型单调且有较高的机械性,长期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对语文本文内涵的思考意识和能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被抑制,进而丧失掉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只是将作业视为一种会在心理上带来压力的任务。除此之外,传统的语文课上作业过分重视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忽视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教师一般认为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较少,因此同学们在小组之内进行沟通和交流效果不高,是一种浪费课堂上课时间的行为。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作业虽然可以在较大程度保证学生思考的独立性,防止过分依赖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但是学生受到自身语文知识积累有限以及生活经验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遇到较高难度的作业时可能无从下手,在充满迷惑的情况下甚至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打击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布置课上语文作业时,应该从整体角度上出发,不仅关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初中八年级教材《愚公移山》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查清单课堂小作业,即将词汇题目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自主浏览然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教师为学生提供5分钟的回答时间,然后邀请同桌彼此之间互换作业,教师将正确答案投放在多媒体上,同学评分。在同学评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在班级范围中来回走动,并全面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中出错率较高的词汇在课上多次讲解重复强调,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当词汇问题处理完成之后,教师讲解文章内容然后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够从愚公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同学们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每一个小组都需要选出一名代表概括出组内的讨论结果。同学们商讨结束之后,教师随机邀请代表上台分享,在同学分享之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通过这种课上互动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真地完成作业,在有效降低了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提高学习效率。组内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扩展形式,保证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扩展和延伸,不仅能够承担强化和落实教学内容的任务,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课后作业、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为了满足双减教育的要求,课后作业应该尽量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以及趣味性等特征。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素材《三顾茅庐》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按照完成类型划分为三种。首先是常规性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配套的练习,进而巩固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能力迁移。但是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作业的布置量以及难易程度,教师需要提前仔细浏览一遍练习题,如若发现其中某些语文题目超出了学生当前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应该选择性地忽略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作为首要标准。再者便是阅读型作业,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量,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应该在350万字以上,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后作业中应该尽量提高对学生阅读素材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搜集一些与学生年龄相仿、符合当前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外阅读。当教师讲解《三顾茅庐》时,便可以搜集一些和诸葛亮有观的课外读本,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能够将课外知识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再者便是实践性作业,这部分作业需要学生深入到社会之中,将语文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教师邀请学生就“才能和工作职位”的主题询问家中长辈,将询问内容进行汇总,通过作文的方式反馈出来并加入自身的感想。教师可以将实践性的作业提前分享给家长,向家长说明布置实践性作业的目的和重要性,耐心地解决家长存在的质疑,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双减政策坚持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休息时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整体层次上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应该从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安排上出发,合理设置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