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发展教材素养面临的挑战与纾解
2022-03-02梁梦许亚锋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梁梦 许亚锋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201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组建成立教材局,2018年,教育部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并陆续设立多个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教材建设已成为我国迈向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材作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教材不能单方面发挥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依赖教师这一中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教材素养在其中发挥作用。教材素养是指教师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有效运用教材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集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教学中的规范使用、统编教材逐步普及、数字教材的不断升级与推广,使得教师教材素养的发展不同以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民族地区,由于配套的教辅材料和数字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则更为关键,因而也对民族地区教师的教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族地区教师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材素养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赋予民族地区教师教材素养发展的新要求。这不仅关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更影响着民族地区教育的未来。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发展教材素养面临的挑战
由于民族地区特有的教学语言、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使得民族地区教师发展自身教材素养有着不同于非民族地区的特殊性。[1]新时代赋予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也对民族地区教师发展教材素养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一)部分教师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在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审视当下,新时代赋予了民族地区教师重要的使命——全面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教材素养的提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是教师发展自身教材素养的前提。然而,民族地区教师在从业之前虽已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但部分教师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例如“不能将教材上的知识准确无误地表达、传授给学生”。相关研究发现民族地区部分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并未真正过关,在教学中出现发音不标准,笔画、笔顺书写有误,语言表达语法出错,学科专业话语表达困难等问题。[2][3]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政策驱动下,深层次开发与使用教材、提升教材素养将对民族地区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教师教学经验固化对教材素养提升构成挑战
国家教材委2019年提出,要全面加强民族地区教材使用工作,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分别从2020年、2022年秋季学期起,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同年12月,教育部教材局印发的《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推进实施方案》中提出,在2022年前实现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到2025年实现全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统编教材相比于地方教材,更体现时代性、创新性,使用统编教材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统编教材作为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对于整个民族地区学生享受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4]一系列政策对民族地区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民族地区教师教材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使用统编教材之前,民族地区教师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原有教材结构、内容、体系的认知,积累了使用原有教材的教学经验,而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进程中,使用原有教材生成的固有经验已不能适用于统编教材。相比于地方教材,统编教材蕴含新的理念和体系,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一是要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素养体系,改变固有的认知结构,舍弃与统编教材不符的固有经验,做出必要的教学调整,以适应统编教材的编排,从而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5];二是由于民族地区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在运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民族地区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开发、使用。这无疑对刚开始使用统编教材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信息素养不足对教材素养提升构成挑战
数字教材集中了学校教学和学习领域里的数字媒介,是将教学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进行整合而成的综合教学资源包,是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2008年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研究数字教材;2013年,第二代数字教材上线;2018年,第三代人教版数字教材问世。数字教材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的重要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整合传统教材与数字教材二者的优势用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是大势所趋。数字教材素养是教师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有效运用数字教材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集合,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教师教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语言环境,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较晚,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对教育技术应用探索不高,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数字素养水平不高,在数字化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数字教材资源获取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数字教材的使用应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对照课标、忠于教材、基于技术、统一标准的原则上使用[6],而民族地区部分教师对数字教材认识不到位,忽视数字教材的学科属性,不能有效地将两种教材融合使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纾解建议
(一)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奠基教材素养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学校教学语言,是教师发展教材素养的前提。提高民族地区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当前可从三个方面提升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首先,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让民族地区教师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中国全社会共同的语言文字,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各族人民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其次,应针对民族地区教师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破解,目前,各级部门已开展相关的普通话网络培训,因教师日常工作琐碎等各种原因,导致问题依然存在,网络培训虽便捷但效果欠佳,各级部门还需深入研讨更适宜的培训方式,促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走实走深”;最后,依托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区高校,建立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研究中心,整合高校、内地和民族地区优秀教师三方力量,形成资源合力,深入挖掘民族地区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探索适合于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水平。
(二)提升教材使用水平催化教材素养提升
目前,由教育部教材局、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地方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的“三科统编教材巡讲活动”走进民族地区,将“三科统编教材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修内容,对教师使用统编教材做出培训指导,民族地区教师使用统编教材的水平逐渐提高。除此之外,还要面向职前教师和在岗教师两个群体开展系统性培养、培训工作。一方面,针对职前教师,鼓励各高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教材使用的相关课程纳入师范生专业必修、选修课,帮助师范生在校期间学习教材使用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为后续的教材使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针对在岗教师,应扩大培训范围,形成传帮带的教研氛围,鼓励各校将统编教材的使用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深入到课堂,与教学应用实际结合,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活动,建立区域联盟体系,加强校间交流,促进统编教材使用经验深入交流、推广。
(三)增强教师信息素养助力教师教材素养提升
数字教材为教师提供与教材精准匹配的成体系教材资源,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将数字教材运用于课堂是新时代教师教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师资力量、教育基础设施分布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近年来,民族地区逐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随之出现了教师不能充分使用现代化基础教育设施的现象。从学校层面发力,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可支持教师的方便操作的数字教材、数字化平台并坚持使用,在使用前对教师进行数字化教材知识与数字化平台操作的培训和指导。从教师层面发力,以教师为主体,建立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鼓励教师探索数字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深度融合,举办相关的教学技能大赛,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使用数字教材教学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