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3-02黄华芝刘建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目的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黄华芝 刘建军 丁 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一、前言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集中发生地,是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地,是旅游资源所在地,是当地社区百姓生产生活所在地,如何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游客体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地方旅游企业效益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客观上要求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增设“旅游目的地管理”这门课程,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不够科学、教学理念不够新颖等。为了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及教学研究情况,笔者以“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检索,检索出4篇相关文献。例如,学者覃琼玉、李宁以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为背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1]。谢新丽通过比较“旅游景区管理”与“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培养目标,认为应从课程定位、优化知识体系、丰富教师授课经验和完善实训体系等方面来实现“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建设的目标[2]。范文艺、王敏娴等对本校开设的“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全英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3]。此外,学者王雅萍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进行了归纳与探讨[4]。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的新增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课程定位等方面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在旅游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并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路径,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新增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法陈旧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可选的优秀教材有限,在有限的教材当中,教学内容又不尽相同。教学内容的变更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另一方面,作为新兴课程,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都相对稀缺,这成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一大障碍,无奈之下,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又被搬上讲台,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冲击;对学生而言,该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旅游学概论”重复,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倦怠感。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学,导致课程教学内容枯燥,这显然无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相对不足

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选择邹统钎、王欣编著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为该专业的教材,该教材为新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涉及了地方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竞争力及旅游目的地供应链等理论知识,过多的理论讲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受条件限制,很多可以进行实践的内容无法实现,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学生将来可能遭遇就业瓶颈。

(三)考核方式单一,过程性评价相对欠缺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考核方式多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讨论四项内容,而期末成绩则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因此,结果性评价仍是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闭卷考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终归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检测,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难以提高。

三、“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目的地管理”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形象定位、营销策划、危机公关等问题提出见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并试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团队合作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另外,学生在完成“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学习之后,将掌握一些旅游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后续完成的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都有所脾益。同时,注重对学生旅游目的地管理能力和接待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拓宽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本专业学生较好完成毕业论文的基本条件

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专业核心课,“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当中的每一个专题都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所以,在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入当前学界研究的相关成果,旨在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选题指明方向。

(二)本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专业素养涉及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品质,内涵十分丰富。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其必然途径就是学科的教育教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获取学科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进而实现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引领型教师的蜕变。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创设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以知识引领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三)本专业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的重要前提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就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提升。以“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入与所授专题相关的主要文献,通过文献的简单梳理,指导学生理清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文献查阅、文献述评、论文构思、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最后,可以通过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水平进行检测,以此督促学生把提升科研能力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从而切实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素养水平。

(四)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

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想成为教学能手,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的获取不能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课本以外专业领域的前沿成果,必须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学情的不同,因材施教,理论必须要付诸实践,方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把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交给学生来讲授,让学生切身体验上课的整个过程。通过在尝试中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将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相当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和方式。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新业态”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具有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也需要涉猎经济、信息技术、金融、管理、科技、服务、会展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在教师选择、课程选择、学习内容方面科学地进行弹性管理。

(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旅游“新业态”下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以教育理念的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的全面创新。因此,教学方式必须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向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例如,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给学生提前布置小组任务,由小组长进行任务分工,组员间共同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检查的方式,要求各小组制作PPT,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8-10分钟的任务汇报,并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

(三)加强校企合作,增设第二课堂,开启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强与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开展真正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逐步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与旅游行业领域接触的机会。“第二课堂”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较少,更加注重的是实践和运用。通过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并能使其更快地融入社会环境,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四)加强以毕业论文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终极检测。为了保证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机制,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科研课题、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等,同时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质量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可以尝试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在考核内容上,应尽量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能激励学生去探索、钻研;在试题的选择上,应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加大案例分析等主观题的分量,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尽可能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形式,逐步探索开卷考核、分层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考核方式。

猜你喜欢

目的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动物可笑堂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