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02福建省莆田市第三中学郑丽婷

学苑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情感

福建省莆田市第三中学 郑丽婷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各学科的教育目标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例如,在新课程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已经从过去简单的词语和拼音转变为培养具有基本技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在新时代,现有的语文教学方法肯定不再适用。教师必须采取措施加强中国的领导思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出现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念较为传统落后。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始终担负着传播知识、传承民族文化等重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师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爱国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然而,如果观察当前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虽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以至于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使得在语文课程中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善尽美。究其原因,除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外,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许多教师根本没有终身学习的内在动机,大多数教师无法充分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这给他们带来了困难,以致无法落实优质教育理念。

2.爱国主义与语文教育的结合过于片面和僵化。

当前,一些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过于统一、僵化、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创新等问题。学生的精神思维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多数学生具有活泼、有趣、喜欢新事物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这一阶段,教材内容和爱国主义内涵严重缺乏。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3.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和互联网信息不断渗透到中国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领域,因此,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缅怀中国的英雄,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历史耻辱而哀悼,为祖国的福祉而自豪,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深。一方面,老师们总是用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来教授爱国主义,另一方面,中国教科书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往往远离现代学生的生活,这就是学生对这些爱国主义历史事件缺乏亲近感的原因。

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教师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渗透体现。

通过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产生爱国热情和更多的爱国情感,将教材中获得的知识与良好爱国意识严格结合起来,接受更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诗歌令人惊叹,照亮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教师对诗歌教学过程有着非常详细和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对诗人的语言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加深他们对革命和中国建设过程中重大事件的理解。

2.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负责。教师应考虑到语文教育的新成就和新趋势,特别是语文课程的新内容和新发展。教师应经常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新的语文知识内容,并结合时事,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必须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与当时的信息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在学科领域表现出新的效果,他们不仅会感受到我们伟大国家的繁荣,而且会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繁荣的信心,从而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夯实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3.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形成良好合作精神的科学。教授这些内容将决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环境保护意味着保护自然,因为自然之美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祖国美丽的河流和山脉以及五彩缤纷的鲜花和植物是学生的生活材料。学习语文课程,教师应组织学生感受和理解自然,让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理解学科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和正确的心理导向。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所有成功者都有相对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充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等等。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正常的心理素质,就会导致某些极端行为,最终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和前景。

三、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1.通过剖析词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必经之路。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捕捉关键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并将教授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爱国主义内容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以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先阅读文章,然后逐段分析文章的意思。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它不能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学生在学习后很难感受到效果,当然也很难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文章中表述的中心情感为主导,利用情感分析和问题引导,对其中表达观念或者爱国情绪的词句进行感悟,才能从教学的角度上,升华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

2.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

目前,大多数教师过于依赖现有教材,但因教学形式和内容有限,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在语文课程内容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之后,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爱国主义教材,增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程度,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复制历史资料和图像、真实案例,组织爱国主义班会,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养成,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深刻含义和精神价值的深刻理解。

3.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语文爱国主义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理论训练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扩大实践教育活动的范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通过详细介绍英雄事迹和观看相关的事件记录,让学生体验英雄的经历。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访问现有的退伍军人,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退休士兵向学生介绍他们的经历和英雄行为,让这些经历和行为渗透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助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4.以课外阅读为平台,延伸爱国主义教育。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阅读用书应同时满足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如中外名著。中外名著是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吸收文艺食粮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中的许多人都充满了爱国主义。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出现了典型的保罗形象,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理想的精神,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罗广斌、杨一燕的革命小说《红岩》是一部激奋人心的爱国名著,徐云峰、蒋雪芹致力于民主解放,坚定忠诚。在阅读这些内容的同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国家的奉献感。结合生活实际,他们可以体会到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难能可贵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仅要充分,而且要全面,如果有必要,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作品来阅读,让爱国主义主题得到最广泛的认可和确认。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必须准备专门的课程,并设定特定的目标,让参加每个课题的学生都有参考书目,让他们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熏陶情怀,进而培养爱国情怀。

5.以课外活动为契机,润泽爱国主义教育。

(1)课外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辩论会、历史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广泛收集资料,大胆发表意见,讲真话,理清思路,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演讲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以“爱国人物”、“爱国者”为主题的系列演讲和专题讲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水平,促进爱国主义的培养。

辩论。辩论可以让学生运用他们的大脑,以多种方式看待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进而加强团体间的默契、团结和互助,增进友谊,教会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实现“教知识、学真理”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讨论“爱国主义教育是否远离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并创造好的思维。

(2)岗位选拔中的爱国主义实际行动。

学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清明扫墓、领略烈士丰功伟绩、悼念烈士等,使学生加深爱国主义意识,更深刻地了解国家安全,并从小培养献身国家的奉献精神。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延续革命优良传统,学校可以举办以“寻求红色通道,继承强国雄心”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学习旅行。透过这种活动,学生们能够在伟大的社会阶层中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国力富强,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总之,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使“文学”和“活动”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成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以及科学文化素质。

6.在具体情境中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1)从感受形象出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

这种“爱”是强烈而深刻的,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和知识。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尤其是学生。学生越年轻,生动的形象就越能影响他们的思想。教师要向学生解释他们的观点,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就要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的个人感知,深化教材内容,深化总体感知。当然,这与学生的意识是一致的。

(2)用老练的语言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

当学生感受到这一情感时,教师认识到最重要的条件是引导其内部情绪。学生的情感是在理解主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很难知道具体的形象,教师的讲述已经成为学生理解的对象,因此,教师的情感必须表达出来。教师要用富有情感的引导和语言去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去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精神,引起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

(3)用高尚的情感创造正确的想法。

学生的情感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释放,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创造情感上。由于学生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变化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的情感发展阶段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创造真正的想法,让“想法”因素包含在“情感”教育中。因为“情感”和“理性”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刻的关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护理情感。这正是因为学生的情绪发展不稳定,教师必须观察从“情绪”到“理解原因”的转变,引导学生将“情感”与“理性”结合起来。

结束语

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语文教学,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进步和运用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不断研究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育。这样可以营造爱国感情,丰富教材,扩大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综合提高学生的爱国素质,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