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同情义近义名词语义韵对比研究
2022-03-02余江陵马武林
余江陵 马武林
(1.四川外国语大学 词典研究所,重庆 400031/北京邮电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2.四川外国语大学 科研处,重庆 400031)
0 引言
近义词是词汇教学与研究的关注焦点。在基于语料库的词汇研究中,近义词是指在概念义或指称义上具有高相似性,但在搭配与语义韵等方面呈现差异性的词语(Xiao et al.,2006)。在近义词词汇教学或词典编纂实践中,我们常采用近义词“循环释义”的方式呈现语义信息(Tognini-Bonelli,2001:89)。近义词释义法强调词汇的语义共性,诚然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加快对词汇的概念义认知,但对概念义共性的强调无形中弱化和模糊了个体词汇独有的搭配特性和语义韵潜势。
语义韵研究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近义词汇的搭配行为与语义特征,为近义词辨析提供新的视角。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术语由Louw(1993:157)首次提出,用以表示词汇与共现语言单位产生的语义色彩结果和评价态度意义。弗斯(Firth, 1957)的著名论断“察词观其伴”,揭示了通过词语搭配行为观察语义特征的本质,也指明了在扩展意义单位中研究语义韵的方向。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词汇在语料库中的全面行为特征得以客观描述,这为通过词汇搭配行为描写近义词的语义韵差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量化研究途径(Gries et al., 2010;Liu, 2013;吴淑琼 等, 2020)。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大量真实语料,以英汉“同情义”近义名词的语义韵对比分析为例,考察跨语言近义名词之间的语义韵对应关系,并探讨语义韵研究对近义词语言教学与习得、双语词典编纂、翻译中的双语词汇知识多维对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文献综述
语义韵研究发展的20余年间,学界就其概念属性、极性分类、研究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语义韵与语义倾向(semantic preference)的关系等问题不断探讨(Sinclair, 1996;Partington, 1998/2004;Whitsitt, 2005;卫乃兴, 2011;李文中 等, 2019;濮建忠, 2020)。Whitsitt(2005:283-286)将学界对语义韵的定义归纳为三种:语义传染说(Louw, 1993)、内涵意义说(Partington,1998)以及态度语义说(Sinclair,1996:87)或功能说(李文中,2019)。虽然“内涵意义说”与“态度意义说”均将之定义为说话人的评价义与态度义,不过Partington(1998:66)将语义韵视为具体词项本身固有的内涵属性,而Sinclair(1996: 87)则倾向于将其视为具体词项与共现搭配词共有的态度义。在语义韵的极性分类上,学界目前常采用的是Stubbs(1995)提出的积极、中性、消极的三分法,但在语义韵研究单位的确定上,学界目前还存在分歧。Partington(2004:131)认为词或短语的语义韵可通过与之高频共现的搭配词的极性态度义(消极/中性/积极)进行测量;Hunston(2007)等则认为语义韵是节点词与搭配词所构成的复合词项的更加具体的态度意义。Morley等(2009:151)折中提出,语义韵研究一般以具体词项为起点,但需要把被考察词项放到扩展意义单位中确定复合词项的语义色彩和极性态度义。 词项语义韵的确立与测量常常依赖于其语义倾向。语义倾向是搭配词语义特征的抽象概括(Sinclair,1996),搭配词的共同语义特征所产生的语义集构成了节点词的语义倾向(Hunston,2007;Bednarek,2008)。Partington(2004:151)也提到了语义倾向对于确立语义韵起到的重要作用。 虽然有学者认为通过极性态度义判断语义韵的方法具有一定主观性(Bednarek,2008:122),但现有语义韵的实证研究文献多将复合词项传递的具体态度义首先归纳确定为极性态度义, 研究者通过某类极性态度义索引行占总索引行的百分比率计算语义韵强度,并基于计算结果,对语义韵的具体态度义展开进一步分析(李晓红 等,2012;濮建忠,2020)。
笔者对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语义韵”为主题词检索到的26篇CSSCI刊源文献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语义韵理论引介与研究综述、单语词汇或短语结构的语义韵实证研究、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词汇语义韵研究、翻译文本的语义韵特征研究等研究领域。与本研究相关的词汇语义韵实证研究中,调查对象多为致使性动词(卫乃兴,2002;王海华 等,2005;马拯,2010)或短语结构(卫乃兴,2011;甄风超 等,2019)。跨语言视角下的近义词语义韵对比实证研究不多,且调查对象为情感状态的名词语义韵研究几乎空缺。因此,本文以表达“同情义”近义名词(SYMPATHY与COMPASSION及其词典中的译义对等词“同情”“怜悯”)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翔实的语料数据,对比分析两组词汇在搭配行为、语义倾向以及语义韵特征与强度方面呈现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探讨语义韵特征能否成为判定双语对应词语单位的关键因素。
2 语料与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基于汉英两个语料库的语料数据进行分析: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CMLC)以及iWeb语料库。它们分别是当代汉语与英语大规模的通用平衡语料库,全面收集了诸多学科语域的语料,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
首先,提取英文目标词项语义韵特征。具体步骤为:(1)提取目标词项高频搭配词观察语义倾向。在英文语料库中,通过搭配强度指标MI值与共现频率指标确定SYMPATHY与COMPASSION的名词和形容词搭配词,借助搭配共现的实词确定节点词的语义倾向。(2) 提取索引行。随机抽取前100条与两个节点词高频搭配的名词与形容词KWIC索引行(每隔五行),确保删除重复行或不合乎义项要求的索引行。(3)语义韵标注。根据扩展语义单位测量标注SYMPATHY, COMPASSION在KWIC索引行扩展语义单位中的语义韵极性特征;标注过程中,对于难以反映节点词语义韵极性特征的索引行,综合语境信息与行业专家意见确定。(4)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统计数据分析讨论这一组表达同情义的近义名词在语义倾向与语义韵上的异同特征。
其次,提取对等汉语词项的语义韵。研究步骤同上从略。对等译义词“同情”“怜悯”的确定来自《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第9版))两部权威词典相关词条信息。
最后,对比分析目标词项在语料库中的搭配信息与语义韵特征,探讨语义韵对甄别近义词、确定双语对应词语等的启示。
为方便测量语义韵,本文采用Morley等(2009)的观点,将语义韵视为复合词项所传达的极性态度义(积极、消极、中性),并根据节点词表达的积极或消极语义韵与节点词总频数的相对比值获取语义韵极性特征。复合词项整体所传达的具体态度义(节点词与共现语境传递的具体态度、感情或评价等人际意义),由于更具主观性,且不便重复计算,因此仅作为辅助分析。
3 语料分析及结果
3.1 SYMPATHY, COMPASSION的主导语义倾向
主导语义倾向反映目标词与频数最高的某一组语义范畴的高频共现。名词用法中,常见有三种语法结构:动名结构、形名结构(修饰词+名词)以及并列名词结构。对这三类实词的挖掘与分析可描写目标词项的主导语义倾向。搭配词检索时,我们将最小MI值设为2.5(Church et al.,1990),跨距范围+/-4;提取与节点词搭配的三类实词。因iWeb语料库库容庞大,单一采用MI值,会筛出很多不太常见的搭配词,故同时将共现频率纳入观察指标。最后,按搭配词词类,各取与之高频共现的前10个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因与目标词搭配的高频动词趋同,故研究聚焦共现名词和形容词,并根据搭配词语义,粗略区分为语义趋同与语义凸显两层(见表1)。
表1 SYMPATHY, COMPASSION的高频搭配实词
表1所示,与SYMPATHY与COMPASSION共现的除了语义共核词外,也各自吸引了语义特征差异较大的共现词。以名词为例,与COMPASSION的高频共现词有kindness, respect, god, wisdom, integrity, justice;SYMPATHY的高频共现词有family, card, loss, expression, message, condolence,victim等词项。形容词方面,与COMPASSION搭配共现的有unconditional, divine, fellow, tender等词,而SYMPATHY的高频搭配词为Nazi, mutual, pan-Arab等。以搭配名词为例,笔者根据细分语义将之概括为以下四类:(1)表示“同情、共情”等情感语义的抽象名词empathy, sympathy, understanding, love等;不难看出,这类词可视为这两个词的近义词或概念义共核;(2)表示“德性、智性”语义的抽象名词integrity, justice, wisdom;(3)表示“不幸、罹难”语义的名词loss, victim;(4)表“社交、表达”语义的名词expression, message, flower, card。据表1数据可知,COMPASSION多与表示“德性”的抽象名词共现搭配,而SYMPATHY则与表达 “不幸、罹难”等语义词集搭配共现。搭配名词的典型语义类型差异表明了目标近义词可能的语义倾向,从而从语义微殊上帮助学习者甄别近义词。
3.2 SYMPATHY与COMPASSION的语义韵极性特征
为进一步考察这一组近义词在扩展意义单位所具有的语义韵,我们按表1提取与节点词高频搭配的KWIC索引行进行语境分析。采取前100条每隔五行提取一条索引的随机抽取方式,计算该词在某一高频搭配词索引行中的语义韵,对于难以反映节点词语义韵极性特征的索引行,笔者邀请了两位本族语者和两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来对它们进行判断。语义韵计算测量采用PSpos.= Fpos./Fn (Wei et al.,2014),即积极语义韵强度=积极索引行的频数/节点词的索引总频;消极语义韵与中性语义韵强度测量亦然。其高频搭配名词的索引行语义韵强度的统计测量结果见表2。测量数据结果表明COMPASSION具有显著积极语义韵;而SYMPATHY具有消极语义韵。
表2 SYMPATHY与COMPASSION名词搭配词语义韵对比
3.3 “同情”与“怜悯”的主导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特征
Tomaszczyk(1983)认为,从某种真正意义上讲, 任何一部双语词典都是对比词汇研究的习作。 在《英汉大词典》(第2版)中,SYMPATHY的对等译义词被确定为“同情”,COMPASSION为“怜悯”。词典中给出的译义对等词是否具有相同的语义倾向与语义韵,也即,汉语词汇“同情”的语义韵是否有SYMPATHY的态度义,“怜悯”的语义韵与主导语义倾向与COMPASSION是否一致。为增加英汉词汇对比分析的词类基础与使用特征基础,研究取两个汉语词的名词用法;汉语词类标注标准参考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王仁强,2011;王仁强 等,2014),并将语料库中语法上作主宾语、语言功能上作指称用法的索引行视为名词用法;目标词项名词用法信息见表3。因为名词用法在语料库中索引行相对较少,笔者进行全语料人工标注,将共现跨距设为+/-4,确保提取节点词的高搭配实词。研究对检索结果根据搭配词词性和共现频率,以及与搭配词构成的复合词项的语义韵做了简要呈现(见表3)。
表3 “同情”“怜悯”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搭配词及共现频率
初步结果表明,汉语同样具有主导语义倾向与语义韵极性特征。首先,同样从目标词项的名词共现结构来看,与“怜悯”共现的搭配名词为“厌恶、卑微、怯懦、畏惧、鄙视”,其语义集呈现显著的消极态度义;“同情”的搭配名词为“支持、信任、宽恕、友爱、美德”等,呈现了积极态度义。再则,从目标词项的形名搭配结构看,均表示程度类、人物/机构类、情感类语义的修饰词,“同情”词项表达了中性偏积极的语义韵,而“怜悯”表达了消极的态度义。最后,动名结构中,二词的语义韵相对隐蔽,笔者对高频共现的“表示……同情”“对……的同情”等结构的索引行阅读发现,这两个结构均体现了积极语义韵;这与该结构中缺失的修饰语常表示积极语义韵的结果相一致。
表4 国家语委语现代汉语料库语料库中“同情”名词用法的语义韵分布
表5 国家语委语现代汉语料库语料库中“怜悯”不同用法的语义韵分布
表4与表5分别为“同情”“怜悯”两个词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义韵测量结果,计算方法仍采用PSpos.=Fpos./Fn(Wei et al.,2014)。表4结果显示,“同情”作为名词的三种用法(形名结构、动名结构以及名词共现结构)均具有显著的积极语义韵特征。表5为“怜悯”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义韵分布情况,其中“怜悯”作为名词的用法,总体上彰显的是消极语义韵特征。只有当该词出现在“怜悯心”“怜悯之心”“怜悯之情”等少数词组用法中,才彰显了明确的积极语义韵,且它们常与“饱含”“充满”“培养”“唤起”等动词进行搭配。
4 结果与讨论
4.1 汉英同情义近义名词语义韵特征对比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汉语与英语虽隶属于不同语系,但都具有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特征。此外,这两组跨语言的近义词除了具有基本语义共核之外,也呈现了各异的主导语义倾向与语义韵极性。在iWeb语料库中,与SYMPATHY高频显著搭配的是辅助“情感表达”类的词汇(expression, message, family, flower, card, victim),与这些词搭配共现的复合词项表现出该词在西方语境中特有的主导语义倾向:以卡片或鲜花为媒介,向罹难者及家属表达情感支持,与谢意、歉意、祝贺的表达一样,是一种社交功能的情感表达。我们借高频索引信息可进一步观察该词之前述及的语义倾向,与“family”搭配时的显著索引包括“Your family will have the SYMPATHY of the entire community”;与“card”“flower”搭配时的显著结构“SYMPATHY card”,或者“flowers expressing SYMPATHY”。但是,这种情感表达常被赋予“疏离、流于表面,甚至居高临下”等消极态度义,不能真正为罹难者提供核心情感价值。 SYMPATHY的语义韵与国家语委语料库中测量到的汉语对等译义词“同情”所表达的主导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相悖:“同情”没有西方语境中表达的情感社交功能,其主导语义倾向于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劳动人民、包身工、同胞、饥民)所处境遇的共情,含有“关爱、安慰、呼吁改善现状”的积极态度义。可见,《英汉大词典》将SYMPATHY解释为“同情”的意义,从语料库中观测到的二词在语义倾向与语义韵方面是具有相当差距的。
COMPASSION在iWeb语料库中多与honesty, generosity, kindness, justice, wisdom, respect, integrity等表示德性、品格的抽象名词共现搭配,从索引行信息来看,COMPASSION主导语义倾向中既包含着高于SYMPATHY的情感共情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利他的善意与仁爱的慈悲。由此可见,COMPASSION代表的是一种美德或品行。此外,COMPASSION与love, compassion , mercy, grace, forgiveness, Him(God)出现,体现了“慈悲”“恻隐之心”等宗教意义。搭配词的语义特征及类型说明了以节点词为中心的复合词项的态度意义(濮建忠,2020)。由此可见,COMPASSION提供了“仁爱、善、美德”等积极态度义,常出现在宗教与哲学的语境中。《汉英大词典》(第二版)提供的中文译义词“怜悯”无法与COMPASSION的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特征相匹配而从国家语委语料度中考察到的“怜悯”一词,带有“懦弱”“卑微”“惶恐”等负面情感价值与人格特质。可见,语义韵特征再一次在词典信息中被片面表征。研究建议,考虑语义韵对等层面,可将COMPASSION的汉语对等词处理为儒家之“恻隐”或释家之“慈悲”,SYMPATHY的汉语对等词处理为“怜悯”或“体恤”。
综上可见,甄别近义词的关键是掌握它们的搭配行为及其语义韵/语义倾向信息,语义韵特征是近义词语义辨析的重要因素。然而,近义词之间的语义韵差异难以凭借语言直觉判定,需要依赖语料库数据描写并加以甄别。此外,表达同情义的汉英近义词在语义韵方面具备相同或相异的特征,二者在搭配行为、主导语义倾向、语义韵特征方面能够呈现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语义韵是确立跨语言近义词对应关系的重要因素,双语词典编纂对词目词的对等译义词尤应考虑其语义韵的对应情况。
4.2语义韵对比研究与双语词典编纂
研究中发现的异常搭配现象常源于近义词过度替代而产生,有学者认为这种替代与语文词典在区分近义词语义韵方面的不足具有本质上的关联(Tognini-Bonelli,2001;Xiao et al.,2006)。毋庸置疑,语文词典的主体功能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完整准确的词汇知识。然而,词的语义韵信息往往很难凭借词典编纂者的语感去捕捉,只能通过语料库的语义韵测量与研究帮助确立词汇的语义韵特征。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词典编纂,能够在词典微观结构表征中提供更多关于词汇的搭配、语义韵、语义倾向等信息。
跨语言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也启发了我们对双语词典中译义对等问题的理解。本研究发现,词汇对等建立在词义、语法、搭配、词频、语用等各层知识的对等,往往难以在目标语中找到面面俱到的对等词汇。不过,这些对等关系可以通过语料库测量与切实观察;通过义项颗粒度的合理切分与匹配切分义项的对等词甄选,配例中补充词汇的高频搭配信息,并着眼于共现语境内的态度义与表达义的表征,以便最大限度地呈现词条的多维对应。汉英词典的编纂概因深受本族语影响,选词立目、词条微观结构编写多以母语词典为蓝本进行编译,忽略了从语料库视角考察目标语近义词的搭配常态与语义韵表征,造成了双语学习型词典中近义词循环释义、近义词的对等译词呈现同质化等现象。双语词典中的近义词词条应积极呈现语料库分析所得的显性搭配及主导语义倾向与语义韵信息,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近义词的用法。
4.3 语义韵对比研究与近义词词汇教学
近义词习得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陷阱,因为近义词强调的是单词的指称意义以及相近义素的重合,忽略了近义词语义倾向与使用特征的微殊甄别。Nation(1990)认为,掌握一个新的词汇,意味着具备这个词在词形、词义、语法、搭配、词频、语用这六个方面的认知与运用能力。对词汇不同维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意味着不同习得能力的掌握。对词形和语义的掌握导致学习者只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输入“接受性”而缺乏该词在说、写输出能力的“产出性”知识。词的搭配与语义韵属于词汇“产出性”知识,培养学习者的产出性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近义词习得能力,在提高翻译措辞的准确度与语篇输出能力等方面也具有同样的重要价值(Morley et al.,2009)。
然而,我国传统英语教材在词汇部分通常以单词列表的形式呈现,轻视词汇在搭配与语用方面的产出性知识;造成英语学习者词汇使用单一、近义词语义韵冲突等词汇产出性能力匮乏的情况。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谨慎使用传统词汇偏重接受性知识输入、近义词循环释义等方法;普通词典难以详尽、双语词典无暇顾及的语内语际层面搭配与语义韵差异,都可通过恰当的词汇教学设计进行弥补,比如引导学习语料库中高频共现的KWIC索引行,培养他们对词汇搭配、语义韵等产出性知识的深度习得,形成内化认知。双语词汇对比教学中,适当比较母语及二语对等词汇在搭配行为于语义韵和语义倾向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汉英最佳对等词汇的甄选原则,这对掌握近义词用法,提高近义词使用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5 结语
本文从跨语言视角对表达同情义近义词的搭配行为与语义韵做了探索性研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就语内和语际而言,近义词因语义韵及语义倾向差异,在搭配上并不具有完全替代性。作为自主学习重要工具的双语语文词典,并未在词典微观信息中充分体现上述近义名词搭配行为和语义韵微殊表征。语义韵本身的概率性特点及其在语言认知中的层次性,使其具有隐匿性特征;因而,单纯依靠研究者直觉辨析近义词,或借助非语料库字源编纂的双语词典信息来确定对等词,通常会导致语言中的语用失误。基于语料库的对比语义韵研究,提供了传统近义词辨析以外的语义韵补充,拓展了语义韵释义实践运用的视野,也为近义词词汇教学、双语词典语义韵微观表征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