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泌素17联合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2-03-02李志俭苏秀群
李志俭,何 栩,苏秀群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佛山 528399)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目前临床认为胃癌是遗传及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0%,有报道还认为胃癌的早期筛查是胃癌防治与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因而,胃癌的早期诊断在胃癌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胃泌素17作为重要的胃肠激素,既往已有研究显示其在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3],这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报道显示,胃泌素17单项检测特异性较差[4]。幽门螺杆菌(Hp)属革兰阴性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Hp感染将显著增加癌变风险[5-6]。但有关胃泌素17与Hp感染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临床报道较为少见。为验证二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收集胃癌与癌变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将其纳入胃癌组,另收集同期浅表性胃炎28例、胃溃疡24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患者分别纳入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胃癌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50.09±13.36)岁;体质量指数(BMI)18.5~23.5 kg/m2,平均BMI(21.49±1.76)kg/m2。浅表性胃炎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51.18±12.87) 岁;BMI 19.0~23.5 kg/m2, 平均 BMI(20.74±2.01)kg/m2。胃溃疡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9.78±11.66)岁;BMI 18.2~24.0 kg/m2,平均BMI(20.68±1.83)kg/m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50.09±12.37)岁;BMI 18.5~25.0 kg/m2,平均BMI(20.77±1.73)kg/m2。4组患者性别、年龄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7]和《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8]中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年龄≥18岁;④病变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排除标准:①已接受抗肿瘤治疗者;②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肺基础疾病者;③精神意识障碍者。
1.2 检测方法 ①血清胃泌素17检测:在患者入院后清晨(7:00)空腹取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胃泌素17水平,方法按试剂盒(北京杰辉博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说明进行。②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均在清晨空腹条件下行胃镜检查,经胃镜在离幽门3~5 cm内,大弯侧取胃黏膜作为实验标本,将取下的新鲜标本置于快速尿素酶检测试剂盒(山东博迈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轻轻搅动,1~2 min后试剂变为粉红或淡粉红色者为Hp结果阳性[9]。
1.3 观察指标 比较胃癌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表达水平和Hp感染阳性率。记录72例胃癌患者分化情况,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感染阳性率,分析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感染阳性单项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UC)>0.75为检测效能较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患者胃泌素17水平和Hp阳性率比较 胃癌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感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胃泌素17水平和Hp阳性率比较
2.2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阳性率比较 72例胃癌患者中高分化26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16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显著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中、低分化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阳性率比较
2.3 单项与联合指标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 以血清胃泌素17和Hp结果为检验变量,以是否为早期胃癌为状态变量,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胃泌素17水平和Hp感染阳性率联合诊断筛查早期胃癌的敏感度较高,联合预测概率的AUC值显著高于单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和图1。
图1 单项和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ROC曲线
表3 单项与联合指标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结果
3 讨论
胃癌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经内镜取病理标本进行活检是目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检查为有创操作,且对于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存在漏诊。肿瘤标记物诊断作为胃癌传统诊断方法,在胃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EA、CA125、CA199等是胃癌常规肿瘤标记物,但既往研究显示,上述常规肿瘤标记物单一诊断均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10-11]。因而,探索新型肿瘤标记物备受临床关注。
胃泌素17主要由胃窦G细胞分泌,正常情况下胃泌素17可促进胃酸分泌,加快胃黏膜细胞生长,从而参与胃黏膜修复过程,并调节胃肠功能[12]。近年来研究发现,胃泌素17水平异常可能是胃癌早期病变的标志。胃癌多经过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过程,对于萎缩性胃炎病变,壁细胞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进而负反馈调节胃窦G细胞,使胃泌素17分泌增加[13]。另外,胃溃疡也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报道显示超过80%胃溃疡患者最终进展至胃癌阶段,而胃溃疡的发生多因胃酸与胃蛋白酶失衡诱发,胃泌素17参与胃溃疡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胃酸分泌、形成局部高胃酸环境有关[14]。此外,浅表性胃炎作为癌前病变,可经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进展至癌变,而胃泌素17水平异常升高可促进胃酸分泌,进而加快病理进程[15]。本研究对比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结果发现胃癌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提示血清胃泌素17水平异常升高将显著增加癌变风险。
另外,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患者H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p感染也是癌前病变进展至恶变的重要诱因。基础研究显示,Hp感染的持续存在可促进IL-6、TNF-α等炎性因子分泌,引起胃黏膜炎症反应;另外,Hp感染可促进CDX2高表达,进而导致肠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病变[16]。付伟等[17]还认为Hp感染还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血管生长因子的修复再生。因而,本研究将Hp感染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指标,结果也显示不同分化程度患者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量化胃泌素17和Hp感染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本研究采用ROC分析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二者联合预测概率判断早期胃癌的AUC达0.810,且均高于单一指标,说明胃泌素17与Hp感染有助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其原因可能在于胃泌素17和Hp感染从不同机制阐释胃癌发病诱因有关,胃泌素17和Hp感染的检测对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防止癌前病变进一步恶化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综上,血清胃泌素17和Hp感染阳性与癌前病变恶化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