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家堂,140年未竣工

2022-03-02陶建国

莫愁 2022年5期

文/陶建国

漫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所看到或欣赏过的景点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正在建造的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圣家堂诞生立面

圣家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始建于1882 年。1883 年,高迪接手主持该教堂的工程,他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元素,即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高迪将晚年投入教堂的建设,直至1926年去世时仅完工四分之一。高迪去世后,现任负责人是路易斯·博奈特之子乔迪,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建筑和设计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从而使得圣家堂的建设加快了速度。

高迪最初计划建造十八座高塔,按照高度上升的顺序依次是十二门徒、玛利亚、圣经四福音书的四位作者以及耶稣基督。截至2010年,对应诞生立面四门徒和受难立面四门徒的八座高塔已经建成。四福音书作者对应的高塔,立有他们各自的象征雕塑。中央的耶稣高塔上立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圣家堂共有三个立面,即面向东方的“诞生面”、面向西方的“受难面”和面向南方还未完工的“荣耀面”。诞生立面是1894 年至1930 年间建造并首个完工的立面。受高迪的自然主义风格影响,雕刻作品采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图像,各自表现着自己的特质。立面朝向东北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该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高迪选择这个立面来为整个教堂的架构和装饰定型。他很清楚自己等不到教堂完工的那天,因此为后人留下了可参考的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样例。

建造中的圣家堂荣耀立面

圣家堂受难立面

圣家堂内景

受难面受高迪风格感染最为直接,于1917年设计构想建造,1976 年完工。朝向西面日落的方向,立面由六根倾斜的红杉树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八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

受难面的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塔顶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形象憔悴。它是由大量光秃的石头组成,上面刻有醒目的直线,与骨架上的骨骼相仿。高迪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立面将恐惧感带给参观者,通过“破坏”弧线、“切断”立柱,采用明暗配合,进一步展现耶稣受难的深重与残忍。

荣耀面是最大型、最引人注目的立面,始于2002年开始修建。它是三个立面中的主立面,从这里可以直接进入中殿。高迪提前制作了教堂模型,该模型在1936 年的内战中被毁,但模型的碎片为立面的建造提供了基础。正在施工的立面门廊上有七个石柱,底端有七宗罪的象征物,顶端则有七个美德的象征物。

抬头仰望,只见正在施工的吊车紧张地忙碌着,数座高塔还在翘首期盼中。高塔的完工,将会使圣家堂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圣家堂的内部又是另一个世界。立柱是高迪独特的设计风格,除了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最为典型的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变成了八边形,接着又成了六边形,最后变成圆弧形。

当你走进教堂内,只见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的五条走廊相互贯通。中殿的拱顶和两侧分别高45 米和30米。半圆形后殿的立柱,由于基于比利亚尔的设计间隔稍有不同,部分立柱的设计在回廊中进行了过渡调整,使得平面图上立柱的分布呈马蹄铁形。十字架构的汇聚处是四根斑岩立柱,支撑起了巨大的双曲面结构,周围还有十二个围成环形的双曲面仍在建设中。圣家堂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达75 米的双曲面穹顶。当参观者站在主入口时,能够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更能感受到拱顶依次升高的美感。

漫步在圣家堂,还可以注意到,其内部构造的表面都不是平面的,而是由抽象形状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高迪巧妙地利用光效原理增强了圣家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他曾说过,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正是圣家堂独有的表现特质。所以,当你走进圣家堂大殿参观时,其视觉效果犹如在美轮美奂的水晶宫一般,又仿佛是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梦幻中。那象征生命的色彩充满了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圣家堂与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他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高迪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建筑艺术的杰出创意与贡献”,“呈现了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和“对花园、雕塑以及所有装饰艺术和建筑的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圣家堂以独具一格的姿态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