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化将军”,18年荒山变成生态林

2022-03-02正裕

莫愁 2022年5期

文/正裕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后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回到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投身防风固沙,为家乡筑起绿色屏障。2021年10 月18 日,张连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返乡种树

2003 年5 月,张连印退休后,对妻子王秀兰说:“我退休没职务了,可我仍是共产党员。我想回老家去植树,帮助治理风沙。”接着,他召集三个儿女,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和你妈准备回老家张家场村植树造林。”儿女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对父亲的决定感到不解。

原来,退休前一年,张连印回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探亲,看到很多乡亲住上了大瓦房,开上了摩托车,可放眼望去四周几乎看不到绿色,风沙拍得窗户“啪啪”作响。左云县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地处京津沙源风口,沙尘暴危害严重,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生态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张连印冒出一个强烈的念头:退休后回老家植树造林!

张连印要回乡种树的消息传开,张家场村炸开了锅。“瞎弄!咱村的荒山几十年就没种活过树,你不要逞这个能。”时任村支书的堂弟张连茂找到张连印“泼冷水”。还有村民问张连茂:“你那大哥真有意思,当了那么多年官,年纪大该享清福了,咋想起种树这麻烦事?不种树咱们几辈辈不也过来了?”

当时还有几个与张连印关系熟络的人打电话劝他,投资办煤矿或给企业当顾问,挣钱不费力。也有当地一些企业得知张连印要回乡,向他伸出橄榄枝,予以高薪相聘,但张连印都不以为然。“回村植树苦是苦点,但从小家乡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回去植树,绿化荒山,也算是回报家乡,心里踏实。”张连印说。

倾尽家财种树苗

2003年8月,张连印和王秀兰义无反顾回到了老家张家场村,在荒滩上搭起简易帐篷,置办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左云县昼夜温差大,河滩风又硬,老两口白天组织施工,晚上在四处漏风的帐篷里过夜。就这样坚持了近一个月,直到房子盖好。

张连印

植树造林可不是小工程,盖房、建苗圃、打井、修渠,张连印夫妇的30 万元积蓄很快花光了。找亲戚、求朋友、向银行贷款,张连印多方筹措,三个子女也拿出积蓄给父亲。“投入这么多,肯定是等树长大了赚钱。”面对这些非议,张连印没有多解释。他与乡村签订了造林绿化合同,作出承诺:“不要林权,不要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生态建设成果无偿交还集体。”

然而,左云县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没有治理风沙经验的张连印只能按“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第一年,他们栽下了上万棵樟子松树苗。可一开春,栽下的树苗被风沙“吹”了个精光。“没了再栽!”但第二年栽下的1.5 万棵树,又死了大半……“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张连印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对张连印来说,他已经把脚下的荒山当成人生的第二个战场。如果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无异于做一名“逃兵”。

树苗死了,张连印十分伤心,但更多的是不甘心。他先后二十多次到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咨询专家,还两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他边向苗木专家请教,边购书自学种植知识,还跑到外地林场学习植树造林的方法。张连印八次到辽宁采购树苗,六次赴山西省林业厅汇报情况,邀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勘测论证,制订《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人工造林、道路绿化等让全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凭着一股韧劲,张连印重新投入植树造林。他既是指挥员,也当战斗员。“他哪像个将军?天天和我们干同样的活,一身迷彩服灰扑扑的,耳朵、嘴里都是沙子,脸晒得黑黑的。”“嫂子和他一样,嘴上被风吹得裂口子,怪不得两个人能成一家子。”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而张连印却乐呵呵:“我种树,为乡亲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村民们被张连印夫妇的不屈精神深深感动,纷纷参加植树队伍。

在张连印的不懈努力下,他摸索出了在沙化土地上种树的门道,第三年栽上的树苗成活率竟达95%以上。张家场村的荒山、荒滩渐渐披上了绿色。

荒地变绿洲

2011年,一心扑在植树上的张连印病倒了,肺癌中期,需立即做手术。家人都吓坏了,张连印却安慰说:“没什么,能治的。”

很快,张连印就感到了癌症对身体的消耗:化疗药一打进去,马上就要吐;一梳头,头发一簇簇地往下掉。熬过了五个月的化疗期,张连印可以暂时告别医院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回到朝思暮想的林场。

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张连印满脑子都是种树,刚到地方,就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一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六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张连印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 年,张连印在劳作时经常感到肋间痛,医院确诊为肺癌骨转移,多位专家都下了最后通牒“做好最多一两年的心理准备”。张连印在家人的监督下再次住进了医院,可一个月后,面对“死神”的威胁,他却偷偷跑出医院,又一次回到种树现场。“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可能因为这份顽强与大爱,张连印的病情经治疗渐渐稳定并好转。

每天天蒙蒙亮,张连印就上林场了。他身穿迷彩服、头戴草帽、肩扛铁锹伫立在山头,晨光映照下的剪影稍显佝偻。张连印眺望着脚下这片绿色的海洋,油松、樟子松、云杉、新疆柳,一排排、一列列,犹如一个个士兵,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站岗放哨,保卫家乡不被风沙侵袭。

张连印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如今,他离被确诊为癌症已过去十年,肺癌已经钙化,身体不错。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回乡十八年,张连印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1.8万余亩、210万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建成了300余亩的苗木繁育基地,育有樟子松、油松、侧柏、新疆胡杨等二十多个品种。而今的左云县,青山绿水花草香,塞北大地穿新装。张家场村已成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