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当厂长那些事

2022-03-02韩今

莫愁 2022年5期

文/韩今

1986年3月,在我35岁生日那天,公司领导开车送我到南京塑料二厂,宣布我担任该厂厂长。南京塑料二厂是国有中型企业,正在争取上一个“双向拉伸聚酯薄膜”项目,南京市政府为了尽快争取把这个投资8000万的项目落地南京,将南京塑料二厂划归到包装公司。我曾在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干部班学习三年,成为当时较早一批的经济管理干部。公司派我去担任厂长是为了让南京塑料二厂的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

巧过难关

上任后,我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新班子,新气象,势头还算不错。没想到第二个月,我就受到当头一棒。

1986 年4 月5 日,《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地膜质量差,急煞种瓜人》的文章,批评了南京塑料二厂发往江浦汤泉农场的一批地膜有质量问题。文章最后严厉地写道:“这样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怎能叫人满意呢?”

企业的销售顿时面临压力,一些原来就不服我的老职工也在等着看笑话。我凌晨醒来就睡不着,脑子里想的全是厂里一件件要处理的事。想起经济管理课程里有如何对待媒体批评的案例,我决定借势发力,积极应对,把坏事变为好事。

我首先在厂领导班子中统一认识,决定以此事为契机,在全厂开展一次“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大讨论。我让宣传科把《南京日报》的文章抄在大字报上,贴到厂宣传栏和车间的墙上,警示全厂。同时,我带领经营科和质检科的科长,去了汤泉农场,召开用户座谈会,听取意见,赔礼道歉,用合格产品换回有问题的地膜。做了大量工作之后,我又让宣传科写了一篇整改情况的汇报,送到《南京日报》新闻部。

一个月后,《南京日报》专程来厂,对我们的整改工作进行考察采访。1986年5月10日,《南京日报》刊登了以《塑料二厂正确对待报纸批评,厂长背回低质产品,全厂增强质量观念》为题的后续报道,文中引用了车间加强质量管理的实例。这场危机在我们的积极应对下得到化解,工厂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工厂形象得到修复,我这个新厂长也因此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次帮忙

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作为新任厂长,我出台了提高一线工人奖金系数、干部值夜班等一系列制度。我带头值夜班,在车间和工人们谈心。一次,我和拉丝车间一个大班长谈心时,他向我倾诉了夫妻分居两地的辛苦。他和妻子曾在丹阳插队,妻子被调到镇江一个纺织厂,他通过招工到了南京,结果夫妻分居两地。女儿两岁多了,妻子一个人又带孩子又要工作,很是辛苦。他经常在周六下午骑自行车去镇江,帮忙照料一下孩子,星期天再骑车回来,单程就要四五个小时。

他的境况拨动了我的心弦。当时我的女儿上一年级,学校比较远,只好请邻居奶奶每天带她坐公交车。推己及人,我想帮这个一线生产骨干解决夫妻分居的问题。当时,进南京是要指标的,我费了一番功夫才要到指标。南京塑料二厂的党委书记支持我的做法,说厂幼儿园缺人,干脆招到我们厂吧。三个月没到,我就帮助大班长解决了夫妻分居的问题。

这事传开后,大家称赞我一心为一线工人排忧解难,但也招来一些流言蜚语,说我一上任就把农村的亲戚调进厂里,又说大班长给我送了礼。有人反映到公司,公司纪委为此含蓄地提醒我,在厂里要严格要求自己。另外,不断有职工来找我,反映分居两地的困难,说我心好、有路子,也帮助他们解决一下困难。回头看这件事,我倒是很坦然,觉得没做错什么,毕竟帮助一个职工解决了难题,让他们夫妻团圆,调动了一线生产工人的积极性。而且,我心怀坦荡,身正不怕影子斜。

两次“勇闯”

我做南京塑料二厂厂长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争取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项目,这是包装公司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南京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为此,我还“闯”过南京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和北京的京西宾馆。

这个项目用的是外资,从法国引进设备,生产一种透明的包装用膜。8000万人民币,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额,因此必须有中国的银行担保并提供配套资金。当时,好几个省市都在争这个项目,竞争激烈。为了取得南京市领导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支持,我决定直接找市委书记汇报。当时的市委书记来自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十分关注,我相信他一定会积极支持。我找到在市委办公厅当秘书的同学,请他帮忙引荐。同学建议,早晨在书记上班的楼梯口等着,看到他进来,立刻跟着他进办公室,最好两分钟汇报完毕,等他处理。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副厂长就到了办公厅,在书记办公室的楼下候着。看见书记夹着公文包进来,我立刻跟上去,一边走一边汇报:“我是南京塑料二厂厂长,为我们厂一个项目来向你汇报,请书记关心一下。”书记皱着眉头问:“什么项目?”我很快报了项目名称,说:“现在需要市工商银行出个函,好报国家计委。”书记似乎知晓这个项目,问过情况,立刻吩咐跟进来的副秘书长:“你给王副市长打个电话,请他协调处理。”王副市长打电话给经委,很快招来一位处长,带着书记、市长的指示,陪同我们驱车直奔工商银行而去。

虽然那天工商银行行长没有答应出函的事,但是南京市委书记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关注对推动项目的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上报国家计委后,我们到北京想找机会向国家计委的领导汇报。厂里驻京办事处的小王是个敢闯的年轻人,他说:“省长来北京开会了,她以前是国家计委的,是否请她帮忙做工作?”

我欣然同意,立刻带了有关材料赶往京西宾馆。到宾馆已是晚上,站岗的解放军战士不让进。我们赖着不走,大概是被我们两个年轻人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就帮我们打了个电话,找到江苏代表驻地,问到省长房间。房间没人,服务员说今天晚上放电影,大家都去看电影了。我们有点失望,解放军战士说:“我叫服务员打字幕,把她叫出来。”

电影银幕上打出:“江苏省某省长,大门口传达室有人找”的字幕。值班室接到省长的电话后让我接。我说:“我是南京塑料二厂的厂长,为了一个项目到国家计委汇报。省长以前是国家计委的,请帮我们说两句话。我们带来了项目建议书,想给省长看看。”省长说:“你等一下,我马上请秘书到门口来取。”

两年后,这个项目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正式实施,为我国包装材料的现代化作出贡献,企业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987 年2 月,我结束了一年的厂长任职,前往南京市委办公厅工作。但两次“勇闯”的举动,我至今记忆犹新,深深体会到各级领导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对企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