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融合:打造小学校本研修新样态

2022-03-02朱家浩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模式

朱家浩

[摘要] 校本研修作为以校为本开展的研修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学校的教学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学科“独立化”、形式“单一化”以及过程“封闭化”等问题,因而尝试采用融合理念开展校本研修,提升研修的整合性、多样性以及创造性,助力多方共同成长。

[关键词] “三融”模式;校本研修;样态研究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校本培训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校本研修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校本研修的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校本研修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独立化”。在诸多老师的认知里,学科相互独立存在,认为自己去参与其他学科的校本研修活动会听不懂,是在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时也不会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使得学科的独立化现象愈发严重。

2.形式“单一化”。校本研修常用方式是线下的集体活动,如线下的团队研磨课、观点报告交流、教学问题分析等活动,而且线下活动会受多方面原因制约(如缺乏教研时间、缺少教研人员等),单一的形式使得教研质量一直难以提高。

3.过程“封闭化”。校本研修囿于校内,往往无法学习到他人的优秀方法,也就无法改变或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缺少了互相学习促进的机会,使得校本研修一直按部就班,最后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对校本研修的精准分析,一改过去“散乱”的校本研修方式,笔者尝试采用融合式的校本研修方式,借用学科+学科、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三融”模式研修理念,促进校本研修的“三性”提升,即提升研修的整合性、研修的多样性以及研修的创造性。

一、“学科+学科”融合研修:提升研修的整合性

陆启威认为:“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要抓住核心科目的本质和特点,拓展合一、总分有序地学科相融。”校本研修就是要打破学科间固有的屏障,实现多学科的共同研修与讨论。而且,研修人员需要认真捕捉与挖掘各学科的优势,通过有效地融合与运用,形成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校本研修的整体性发展。

1.以“辩学”为媒介,交互发展

辩学是指应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或结合学科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或呈现的观点等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讨论。同学科教师的辩学容易让教师的思维局限化,出现刻板印象,这时若让不同学科的老师参与进来,既充当了学生的角色,也担任着教师的角色,双重角色的加持会使得体验更真实、感受也更深刻,不同学科的老师表达自己此次参与教研活动的第一印象或主观感受,通过相互交流与争辩各自的感受,老师们出现思维的碰撞,实现认知能力的交互发展。

例如研修“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需要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来进行深刻理解,逐步使之内化于心,同时本课又要让学生学会画高以及明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存在难度。这时让语文、科学、美术、信息等老师一起参与教研探讨,既从各自学科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念的理解”“如何画高会更加方便准确”等,又能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如“是不是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高为什么要从一个顶点开始画”等。通过不同学科老师激烈的辩学活动,让之后执教的老师有更多的思考方向,通过有效地整合多科要素,实现教师间的共同发展。

2.以“课题”为纽带,协同发展

研究表明:课题研究对校本研修的开展有着正向推进作用。因此,通过课题引领校本研修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课题可以是学校的主导性课题,之后可以从主课题延伸出多个不同学科的子课题;也可以是学科类课题高度概括聚焦到某个核心内容,再由此核心内容拓展出多个其他学科的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的引领,使得不同学科教师间加强沟通与联系,促进学科间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题《小学低段数学学生提问的“思·炼·评”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出核心内容“学生提问”,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学生“四能”发展之一。笔者调查发现,学生提问能力相当薄弱,若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提问能力是不是就能100%发展学生呢?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联动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学生提问”这一核心内容借助校本研修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如图1)。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科间进行合作交流,定期进行课题推进研究的主题式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不同学科团队可以将阶段性研究成果与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献言献计,相互学习,促进多个学科的共同进步。

二、“线上+线下”融合研修:提升研修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催促疫情下的中国教育快步迈进4.0时代。互联网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模式,也改变着教师的教研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校本研修方式,正是互联网赋予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途径。只有积极尝试新的研修形式,教师才能不断挖掘自身的专业能力、转化能力、引领能力和育人能力,并在不断反思中慢慢深化提升,进而提升研修的多样性。

1.搭“云端式”研修支架,保证研修时效

云端式研修是指教师借助互联网(如钉钉等)进行校本研修活动,这极大地解决了教师凑不齐、教研时间紧张、教师层次不同等一系列教研问题。借助云端式的研修方式,由一个教师进行主持或主讲,其他老师可以通过语言或视频连麦和公屏打字的方式主动参与到研修活动,同时也可以及时分享自己的即时感受,形成教师间的有效讨论,使得研修不受场地与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校本研修。与此同时,研修活动可以进行实时录制,以供有需要的老师进行反复观看与学习。

例如,在学校高段语文教研组长的召集下,由分管校级领导、分管学科领导、高段教研组成员、低中段语文教研组长以及青年教师一同连線参加主题为“指向学生能力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的云端研修活动。

首先由高段教研组长抛出问题“如今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促使每位老师进行自我反思,组织教师连麦进行反思交流,接着教研组长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再次引发老师深思;然后由教研组成员围绕《少年闰土》的第一课时,进行了“教材的解读”“教学设计分析”“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式”等内容的系统性展示,当一位老师在进行汇报时,其他老师进行实时的文字互动,接着统一进行分享交流;最后进行研讨问题的回溯,分析此次研修目标是否达成,通过书写研修反思进行此次活动的升华总结,让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

2.搭“混合式”研修支架,实现研修高效

格林汉姆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混合式研修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模式,充分发挥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的双重优势,从而大大地提升校本教研的效率与质量。在开展混合式研修时,可以采用线上观摩线下研讨、线下观摩线上研讨、线上线下双研讨等方式,借用多样化的混合式研修模式,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位老师的专业成长。

例如,英语教研组在开展团队共研时,采用了线下观摩线上研讨的形式。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借助钉钉群直播的方式对共研素材进行深入研讨,老师们通过前期的分工,分别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内容进行线上汇报,其他老师听取后逐一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此过程以查找问题与深度剖析为主,最后形成统一想法,再将形成的统一想法通过线下课堂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观摩结束后再次借助线上教研的方式,首先进行展示老师的说课与自己深层次地查找问题,然后由观摩老师表达各自想法,共同对之前的材料进行二度修改与设计,最后是“线下展示—线上教研”的反复研磨,以此适应学生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校内+校外”融合研修:提升研修的创造性

“走出去,请进来”是开阔教师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大对外交流和往来,直接说明了开阔视野与互相融合的重要性。校本研修作为以校为本开展的研修活动,若只在校内推行自己学校的教研理念,对校外的先进、优秀的教研理念视若无睹,这会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遭遇瓶颈,进而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好的校本研修应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理念,不断接纳与吸收其他学校先进的、优秀的教研理念并进行有效融合,老师们一直处于推陈出新的教研思考状态,从而使得学生们沐浴在高质量的教学理念当中,这也让校本研修更富生命力,凸显校本研修的创造性价值。

1.理念交融,探寻生长点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研修理念与主张,而校本研修就是围绕各自的教研理念或主张展开实践。各校研修理念的交融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不断反思与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良好发展,使之更具开放性与创新性。借助邀请校外名师、教研组团队进行专题讲座与汇报或校内老师通过培训、考察学习等机会将先进的、优秀的研修理念带回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理念的交流活动,使得老师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在原学校研修理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共同探寻出教研的生长点。例如,采用如下研修理念交融模式(如图2)。

此研修理念交融模式能通过对比发现学校研修理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借鉴他校研修的优秀经验与做法,与本校的研修理念进行一定的融合,探寻出学校研修方式的新路径。最后,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不断实践与改进,进而实现学校研修不断完善。

2.实践并行,发展共生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学校研修理念的支撑,实践环节必不可少,除了通过校内自行的实践方式,更需要邻校、共同体学校、片区甚至县内学校的互相实践,如可以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多元化观点报道等实践方式开展校内外的融合式研修活动。在多校研修活动中,不同学校的教师充分展现研修理念的多元化并充分感受研修理念交融带来的活力,实现校与校间的共同发展。

例如,在研修“分数与除法”时,均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研修理念,但学校间在教学设计上存在诸多不同(如图3),均有各自的独特理解:

围绕同一研修主题进行学校间的同课异构实践展示,展示中充分体现出各个学校的研修理念,不同教学设计的呈现使得研修与教学出现闪光点,促使老师对比多方的研修理念,进而主动思考自己的研修理念,探寻研修理念相互融合的契机,实现校本研修的重构与创新。

当前,校本研修已然成为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正如“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研促教正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为改变校本研修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积极尝试“三融”模式,开展好学科+学科、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的融合式研修活动,让校本研修真正融入每位老师的日常教学,促使每位老师在研修中不断地收获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范华佳.多措并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04):58.

[2]陈贵宗.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及对策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03):86-87.

[3]李光.校本教研求实效 务实創新显特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2):27.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模式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