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特色发展研究

2022-03-02张越炜黄贤群陈宇

科技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

张越炜 黄贤群 陈宇

摘 要:当前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体制机制。为弥补中介机构缺失的不足,应因地制宜建立产学研的信息沟通平台;组建实验室虚拟团队,解决人员队伍组建问题;重视中试熟化工作,助力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改革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共享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同时抓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种举措,让实验室的发展走上一条适合时代发展、又兼顾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实验室;欠发达地区高校

一、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通过各方的相互协作,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1]。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2]。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通过产学研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3]。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当前科技创新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而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占有特殊而关键的位置[4]。

当前我国的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无论是在软硬件、信息资源,还是在师资建设、科研团队力量、实验室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大大小小各类问题,需要在产学研过程中逐步探索合适的、具有欠发达地区特色的模式和路径。

位处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且当地又缺少产学研的中介机构;而另一方面,当地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需求却十分迫切,客观上确实需要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来振兴地方经济和社会。这种矛盾局面亟须予以改变。

二、因地制宜建立产学研的信息沟通平台

在发达地区,产学研的信息沟通,可以借助产学研中介机构,但欠发达地区普遍缺少此类中介机构,而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形势相比发达地区更为迫切,这也为该地区的高校实验室带来一定的契机。因此当地的高校应弥补中介机构缺失的不足,建立学校自身的专业化的产学研管理机构和成果转化机构,这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提升产学研合作质量的实际需求,也是发达地区先行一步的经验做法。

在机构的牵引带动之下,各实验室积极主动作为,多方联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产学研信息沟通机制,搭建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产学研力度,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才、设备等资源的同时,自身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也将得到提升。

在定期征集企业的技术需求的同时,欠发达地区高校应积极开放实验室,对外展示实验室的技术、研究成果,发布实验室的可转化科技成果,制作成果汇编手册并在当地广泛推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本校的科研成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实验室还应紧密关注当地科技部门、经信部门的产学研方面的政策和通知,同时积极主动联系当地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并与地方的科技局、工信局、社科联、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机构保持友好联系,多渠道、多元化争取各类纵向、横向课题,既服务了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使得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此外,实验室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展示会或政府组织的服务活动,如在科技局的组织安排下对地方的企业人员开展技艺培训,在农业局组织下送农业技术下乡,在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中逐步做大高校的实验室宣传,吸引各类企业参与到产学研合作,避免实验室的技术和成果被束之高阁。

建立产学研三方的联络机制,并保持常态化,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在实验室的人员配置、体制机制运作以及后期的科研活动、学术交流,也应充分重视与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等的互动互通,交流与合作。

三、组建实验室虚拟团队

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一部分教师常将精力用于教学而轻视科研,加之学校整体的科研能力也较弱,因此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还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科研团队因人才欠缺导致组建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当地的其他研究机构也是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均较为普通。

实验室在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应想方设法争取将发达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加入队伍,借助发达地区丰富和先进的经验、雄厚的科研创新能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各类创新设施平台,分阶段、有计划地加强本校实验室的整体实力。

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抓手,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适时组建虚拟科研团队,将本校之外的科研人才、技术、资源、资金等聚集在一起,借助当前即时、便捷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跨组织、跨地域的合作研究。

四、重视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根据“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理论,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需跨越这两道关卡。欠发达地区因各类资源相对欠缺,其成果转化过程更需尽其所能地做好成果的中试熟化工作,以期成功渡过“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实现产学研三方的共赢。

高校应引导实验室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验室在开展研究,设定技术路线时,应站在产业化、商用化的高度来统筹安排。此外,实验室的项目课题研究既有的模式往往偏向于理论性,结项形式常为论文、调研报告等,这点与企业要求大相径庭。因此,实验室的产学研研究项目的结题成果,应鼓励产出能用于商业化、产业化的研究成果。

应营造大胆创新、宽容失败的实验室文化,并努力促成实验室成果的技术试验、生产试验、市场试验等环节。成果的中试和熟化是个系统工程,欠发达地区实验室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更大,这就要求当地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应多渠道多形式,想方设法促成工作,有效促使产学研活动中的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协同及融合。在实验室产出的新成果、开发的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工程化研究,尽量提供成熟的配套工艺、技术、装备等,借此进一步确保成果的转化落地。与此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吸取相关成功经验,在产学研合作开始阶段便建立一套成熟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由产学研三方人员组成的利益纠纷处理联合机构,全面铺平成果转化的道路,助力實验室成果转化落地。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借助旨在帮扶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优惠政策、倾斜政策,也可以依靠当地的地域特色或是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

五、改革实验室教学模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集中生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资源、资本,谋求多方的共同发展。生产企业,直接面对一线生产,直接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能为高校反馈及时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为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引;科研机构,拥有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和各类科研设备等资源,能帮助高校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当前的欠发达地区高校,其本身的实验室建设,通常会因为地处欠发达地区,办学经费不充裕,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设备更新率不高的问题。而部分院系的领导的办学理念相对落后,对实验室建设认识不足,部分教师也对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课程不重视。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难以跟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实验教學质量不佳。

抓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提高高校实验室服务教学的能力,是摆在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面前的一大问题。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多方协作,完善高校内部实验室的实验课程建设,让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人员参与实验课程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学习,将一线的生产内容、市场信息等融入实验课堂,以此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同时,在参与产学研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也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实验项目内容,让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更加贴近现实,更贴近市场、经济社会的需求。

产学研三方共建教学团队,通过实验室教学模式改革,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能够有效解决实验成果的落地性问题。以产学研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改革学生的实验课程,并以实验室的团队、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们借助实验室资源参与社会实践,帮助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共享实验室的基础设施

产学研协同创新,必将会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管理模式的这些人员,将为各方的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硬件建设提供新的借鉴。

当前,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实验室存在设置混乱的状况。不同实验室分属学校里边的各个院系管理,实验室涉及交叉学科内容,有时会存在着几个院系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些都使得原本就不多的经费被再分割变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造成极大浪费[5]。一方面,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此外,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某些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原因是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6]。

高校实验室应抓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契机,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方协作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应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让实验室的基础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这对于当前的高校,尤其是地处欠发达地区、实验室建设经费有限的高校尤为重要。产学研三方应本着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精神,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等基础条件,这样既能盘活产学研各方的资产资源,也能避免重复条件建设问题。

七、创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石,安全高于一切。伴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开展,高校的教学、科研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必将越来越繁重,同时,产学研各方人员出入实验室,这将比之前封闭的校园环境显得更为复杂,这些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时代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针对合作之后人员结构复杂的情况,实验室应将安全防范工作做在前头。在企业、科研等外单位人员入驻实验室之前,组织他们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让大家及时和全面地了解高校各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以此增强大家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避免因为情况不熟悉而出现安全事故。

同时,借助当前的物联网、5G、智慧校园系统等技术,建立现代化、智能化的实验室安全监测系统,围绕实验室门禁管理、实验室视频监控管理、实验室环境检测管理、实验室电力控制等关键环节构建一套智能的校园安全预警系统,既能适应时代发展,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管理模式,也能让实验室能更好地保障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依靠校园安全预警系统,一旦实验室出现异常问题,如高温、断电、漏电等情况,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并将信息发送到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保安人员的PDA或手机上,相关人员在看到信息后,就能第一时间判断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

高校的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科技创新的一大发源地,同时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基地。实验室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科技创新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利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时机,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实验室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组建实验室虚拟团队,因地制宜建立产学研的信息沟通平台。重视中试熟化工作,助力实验室成果转化落地。改革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共享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同时抓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种举措,让实验室的发展走上一条适合时代发展,又兼顾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汤雪梅.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科技与出版融合[J].出版广角,2013.

[2]张倩.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D].燕山大学,2013.

[3]石贵舟.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下的高校内涵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16.

[4]李飞,李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动态能力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

[5]李扬,樊霞,章熙春.产业科学关联度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及创新质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

[6]郑华,郑俊虹.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

基金项目:韩山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青年项目(WQ201709);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071041);2020年度韩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0]35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项目(GDJ2019081)

作者简介:张越炜(1982— ),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研究、科研管理研究;黄贤群(1979— ),男,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与管理;陈宇(1982—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产学研合作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