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戏剧化的三角关系
2022-03-02郭路遥
郭路遥
摘要:音乐剧《歌剧魅影》改编自经典小说,随着在百老汇的上演,其成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其中,三位主角的情感纠葛是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也是该剧最具戏剧性特色之处。笔者以剧中插曲《别无所求》为例,分析出韦伯是运用音乐创作中的不同技法,通过音乐结构的对比、调式调性的互相转换,以及音乐旋律的反复变化等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反映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剧情变化相呼应。该曲不仅将剧中三位主角戏剧化的三角关系生动展示出来,还使观众加深对剧情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剧院魅影 音乐剧 韦伯 别无所求 戏剧化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158-03
《剧院魅影》又译为《歌剧院幽灵》或《歌剧魅影》,讲述了19 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它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根据法国小说家加斯顿·勒鲁的一部哥特式爱情小说《歌剧院的幽灵》改编创作的音乐剧。该剧以奇幻神秘的故事情节、琅琅上口的音乐旋律、奢华富丽的布景、千变万化的舞台奇观,于1986年10月9日在伦敦女王剧院隆重上演,成为音乐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剧目”之一。
《剧院魅影》以音乐的殿堂——巴黎歌剧院为背景,采用古典音乐与爵士、摇滚等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其中,《别无所求》是《剧院魅影》中最重要的音乐唱段之一,它在该剧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这首歌作为拉乌尔和克丽斯汀的定情之曲,在二人互倾爱意的同时,又加入了魅影的演唱,表达他对克丽斯汀背叛的愤怒。韦伯通过这首歌曲向观众展示出非常戏剧化的三角关系,很好地刻画了三位主角对爱情的追求。
一、对比统一的音乐结构
《别无所求》是拉乌尔和克丽斯汀互倾爱意的一曲情歌对唱,也是该剧的“爱情主题”。在第一幕第七场中, 克丽斯汀和拉乌尔趁着慌乱逃到了屋顶上。在僻静的夜晚,拉乌尔向克丽斯汀表达了埋藏已久的爱意。克丽斯汀面对拉乌尔的抚慰和勇敢的示爱,也逐渐打开了心扉,接受了他的爱,二人合唱了一曲《别无所求》。然而,这一切还是没有逃出躲藏在暗处的魅影监视。在拉乌尔和克丽斯汀相拥离开屋顶后,由于克丽斯汀的背叛,魅影决定诅咒他们,剧情由此转入第二幕。《别无所求》作为第一幕到第二幕的过渡曲段,起到了承前引后的作用。
整首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其中呈示部是一个二部性的单二部曲式,采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诉说情感。乐曲开头的A乐段由男主角拉乌尔演唱,此段旋律音域为一个八度,从最低音小字组的bA到最高音小字一组的bB是男中音演唱时最为舒服的位置,韦伯在这种流畅、自然、平易近人且接近于诉说的发声状态下,表现拉乌尔对克丽斯汀深挚的爱,向观众展示出浓厚的爱情气氛。而B乐段则是克丽斯汀对拉乌尔的回应。音乐旋律的大跨度进行,体现出克丽斯汀内心的不安与纠结。在B段的演唱中,韦伯将小字二组的bE作为整段最高音放在开始的位置,与A段最后落音的小字一组的bE相隔一个八度。音域上的鲜明对比,一瞬间把观众从拉乌尔深情低沉的告白中拉出来,平稳的气息加上舒展的旋律线,表达出克丽斯汀内心对爱情的美好期盼。B段结束后A段再次重复,为了表现出克丽斯汀内心的激动,韦伯将第二句速度加快,通过动力化再现的手法,渲染克丽斯汀的情绪变化。緊接着B段进行三次反复,二人的合唱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当B段反复至第三次,也就是呈示部的最后一段时,由乐队演奏第一句,二人合唱第二句。此时,随着二人爱的告白,乐队也激情涌动,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在管弦乐辉煌的伴奏中,二人唱出了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bA,仿佛在对世人宣告他们美好的爱情。中部的C乐段是一个全新的音乐主题,二人从刚刚激动的情绪中清醒过来,对话式的旋律演唱诉说爱意以及即将离别的不舍,音乐进入再现部。当再现部中的第二个A段到了尾声时,音乐逐渐缓慢,低八度的伴奏音响预示着魅影的到来。魅影演唱的旋律位置从小字二组的D开始,与拉乌尔演唱的低音位置形成鲜明对比。韦伯通过这种对比统一的方式,表达魅影内心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克丽斯汀的爱的渴望。音乐最后重复B段,用魅影的主题旋律作为尾声,调式由C大调转向c小调,剧情进入第二幕。
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韦伯用一个复三部曲式把三角关系完美的展现出来,把很多戏剧场面、细节都包括在一个复三部曲式里。通过角色的转换、速度的变化、音域的对比,把戏剧场景推到高潮。这种对唱方式不但避免了音乐重复带来的乏味与枯燥,而且体现出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情绪的对比。音乐旋律的相互反复与交融,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恩爱场面,将对比统一做到极致。
二、用音乐为剧情发展提供线索
韦伯作为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异于常人的音乐才华在《别无所求》中得到完美的展示。他在音乐中始终秉持紧扣戏剧情节的创作理念,用音乐语言配合剧情发展,对故事的戏剧化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坚守音乐线索的逻辑性,用音乐衬托三位主角的情感纠葛,力求在还原故事情节的同时,与大众审美紧密结合起来。
(一)调式调性的转换
“转调是促成乐句发展、提高音乐表现力、扩大音乐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通览全曲,这首情歌对唱始终保持在大调进行中。韦伯运用bD大调明亮、宽广的音乐色彩,暗示男主角拉乌尔和女主角克丽斯汀浪漫的爱情。旋律自然的反复,带来静谧温和的听觉体验,音乐宛如溪水一般缓慢流动。到了呈示部与中部的衔接小节时,调式由bD大调转为bA大调。二者属于近关系转调,由于其转调关系较协和,过渡较平缓,因此韦伯采用调内和弦作为共同和弦。韦伯通过调式调性的转换让音乐平缓进行,把转调用在情绪和意境即将转折的地方,用变化的音乐为接下来三人出现情感的纠缠做出预示。
(二)变化的终止式
“终止式是作曲家为了营造终止感并最终形成终止感而设计的和声配置方式,”终止式不同的运用体现出作曲家创作的音乐风格特征。在开头A、B两段的结尾处,韦伯将最后一句停留在属和弦上,用开放终止结束A段,用完满终止K46-Ⅴ-Ⅰ来结束B段,接着进行A段反复。B段结尾回到主和弦,与A段开头的主和弦完美衔接,这种音乐创作手法很好的展现出男女主一问一答的对话模式,丰富了音乐的层次。
(三)乐器代替人声演奏旋律
根据前文所述,《别无所求》这首歌曲中有大量重复的乐段和乐句。在音乐创作中,旋律反复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通过旋律的反复可以将优美的音乐延续下去,在听众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音乐的前后呼应。韦伯为了音乐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将主题旋律做了多次反复后,依然带给听众全新的音响效果。他不仅让人声互换旋律,而且让乐器代替人声演奏主题旋律。不同的音响效果营造不同的音乐氛围,通过音色的变化与剧情发展相配合。
音乐作为音乐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了突出主题和配合剧情发展的作用。《剧院魅影》的成功离不开韦伯别出心裁的音乐设计,他用音乐预示剧情,用音乐表达情感。在《别无所求》中,韦伯以独特的作曲技法将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串连起来,在配乐的编排上注重层次递进,利用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对旋律加以精雕细琢,使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不但为剧情戏剧化的发展提供线索,而且为传递三位主角之间的情感关系增添色彩。
三、突出三角關系的戏剧性发展
“音乐剧是以简单而有创意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和舞蹈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将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音乐剧是建立在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的综合性音乐体裁。它和歌剧相比,更注重戏剧情节的发展,更具戏剧形式的优势,音乐、舞蹈等一切都服从于故事情节。在《别无所求》这首歌曲中,韦伯将剧情与音乐完美结合,突出了三角关系的戏剧性发展。
(一)推动戏剧情节发展——三人关系交叠引发冲突
纵观全剧,《歌剧魅影》描写的是一场唯美的三角恋爱。但若不细细品味,很容易会理解为这就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当魅影透过地下室的缝隙中看到美丽的克丽斯汀,听到她天籁般的歌声时,他就无可救药地陷入爱情。魅影天生一副畸形丑陋的面孔,令他心生自卑,他不敢向克丽斯汀告白,他只能带着面具生活在迷宫般的地下室。克丽斯汀无可挑剔的样貌弥补了魅影内心深处的缺失感,他默默地守护她,期盼克丽斯汀能够长伴他左右。而克丽斯汀也痴迷于魅影带给她的美妙的音乐世界,对他产生了一丝朦胧的、难以隐喻的情感。但拉乌尔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关系。当克丽斯汀初次登台后,她那天使般的歌声引起了拉乌尔的注意。拉乌尔邀请克丽斯汀共进晚餐,魅影得知后顿时心生嫉妒,这便是三人爱情关系的开端。经历一系列的矛盾与慌乱后,这个英俊、富有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克丽斯汀,而克丽斯汀也接受了拉乌尔的爱,魅影面对克丽斯汀的选择而变得伤心欲绝。故事发展到这里时,韦伯以《别无所求》作为拉乌尔与克丽斯汀互表爱意的定情之曲,并在结尾处穿插了魅影带有愤怒情绪的演唱,极具戏剧性之味,它不仅推动剧情发展,将剧情与人物情感变化无缝衔接,而且交代出此刻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二人如痴如醉的深情对唱,让魅影的心随着音乐一点一点被嫉妒淹没。他心中的愤怒逐渐转变为仇恨,与拉乌尔之间的“敌对关系”就此确立,冲突已然形成。
(二)音乐旋律表达情感——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音乐剧的音乐必须具有起码的戏剧性,它必须生成于情节发展之中,符合人物性格及其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特定的情感抒发需要。”魅影、克丽斯汀和拉乌尔三个人有着不同的人物性格,他们就像是三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爱情才有了交集。魅影是一个拥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他既有善良真诚的一面,又有狂妄霸气、阴暗腹黑的一面。他对克丽斯汀的爱执着而热烈,可命运的不公使他变得孤独又自卑。拉乌尔有着显赫的身世和背景,他年轻有为,成熟稳重,对克丽斯汀的爱忠贞不渝,是克丽斯汀心中的白马王子。当拉乌尔演唱《别无所求》表达心意后,观众便从曲风和旋律中得到非常直观的感受。大调之间的相互转换,明亮简洁;旋律平稳级进,和声规整统一。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展示了拉乌尔忠实沉稳的性格特征,让观众进一步对拉乌尔的人物形象有了新的认识。而当魅影唱起了拉乌尔对克丽斯汀表白情感的旋律时,就代表了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注定输给拉乌尔的。魅影虽然重复了拉乌尔的旋律线条,但却提高了音域位置,与拉乌尔柔和抒情的音乐旋律相比,他演唱的音乐旋律带有一丝悲愤和尖锐,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反差。魅影用了“情敌”的音乐旋律,这便是人物自卑心理的写照。除了带有讽刺意味之外,也影射出魅影命中注定的悲剧性命运,令观众为之叹息。
《别无所求》虽然主要由代表拉乌尔和克丽斯汀的两个主题组成,但魅影的加入给音乐带来了更具戏剧性的色彩。不同角色、不同唱词的不同演绎,既表达了两位男主角对克丽斯汀不同的爱情,又表达了克丽斯汀面对二人爱恋时的勇敢和温柔。韦伯利用这首歌曲配合剧情的发展,进一步刻画出人物形象,将三人的情感浓缩在一首歌曲里,既展示了三人此时的情感状态,又艺术性的表达了矛盾与冲突的升级,突出了整部剧“三角关系”的主题。
四、结语
《剧院魅影》作为一部风靡全球的音乐剧,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人性的思索。该剧通过艺术形式描绘了三人爱情的戏剧性色彩,利用魅影不可能实现的爱情梦想传递出“悲剧性”的审美价值,为世人缔造了一个如真如幻又神秘优美的音乐世界。韦伯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剧作曲家,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音乐类型之间的界限,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演艺理念,游走于古典与流行之间。他用音乐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神经,不论是气势辉宏的交响乐,还是温柔抒情的优美旋律,无一不使观众的心灵为之震撼。韦伯以其创新性的音乐才华,引领音乐剧走上又一个黄金时代,为当时低迷的音乐剧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该剧的成功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为音乐剧产业链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使之像常青藤一样立于当代音乐舞台的中央。时至今日,《别无所求》作为《剧院魅影》中重要的音乐唱段,依然是人们最喜爱的曲目之一。
参考文献:
[1]徐雯宣.戴留斯创作技法与风格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探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
[2]魏扬.金湘合唱作品中的纯五度复合和声[J].音乐研究,2017(06):77.
[3]张艺.音乐剧的概念及起源[J].才智,2009(07):229-230.
[4]居其宏.如歌抒咏 直指人心——音乐剧音乐创作散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4):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