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感恩教育

2022-03-02彭凯平高婷

父母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和事人类心理

彭凯平 高婷

感恩教育,既能从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出發,潜移默化地强化孩子感恩之心,也能通过对比,从消极事件中激发孩子对当前生活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什么?自古以来,无数思想家、哲学家赋予了感恩深刻且丰富的价值内涵。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感恩的内涵有什么不同,感恩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在与彭凯平教授的交流中,我们能一窥其中的究竟。

感恩是一种

积极的心理体验

感恩是对自己曾经或现在拥有的事物的一种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伴随而来的是温暖、积极的情绪,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正向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的。

我们所提倡的感恩并不等于报恩,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恩更多体验的是人与人之间积极的能量,而报恩更多考虑的是该如何行动,包含了交换的成分,会自动考虑大小、多少、值与不值的问题,积极的感受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人类的情感一定是通过某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感恩可以引发报恩的行动,有了感恩之心肯定会有回报之心、合作之心。所以,我们要提倡感恩,而不是报恩。过度强调报恩,可能会导致交换行为甚至形成道德绑架。

感恩是一种

重要的心理资本

我们从小进行感恩教育,是因为感恩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本。研究表明懂得感恩的人,往往也是高自尊、心理特别强大的人,这是因为懂得感恩的人首先拥有积极的心态,能够自我关怀、自我欣赏,也更容易发现来自外界的善意,并愿意把这种善意传递给他人。

感恩是一种

实用的生存、生活方式

感恩有美德之巅、人类最高贵的品质的说法,但它真正的价值不是高贵,而是一种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处世方式。站在人类进化的角度看,在动物本能方面,人类种群与野兽相差甚远,力气不比它们大,跑得不比它们快,逃生能力不比它们强……但是,为什么人类种群能战胜野兽,存活下来呢?就是因为人类有感恩之心,懂得团结、合作,这是人类天生就有的基因。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更愿意和懂得感恩的人合作,遇到困难时,也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充满感恩之心能让生活更顺利,人际关系更友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这也是个人的一种竞争策略和优势。

这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感恩教育是孩子的一堂人生必修课,也是开启孩子幸福人生的钥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父母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尤为关键。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外,父母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发现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感恩教育。父母要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即使是爸爸妈妈的拥抱、小伙伴之间的嬉戏、幼儿园老师的微笑、温暖的阳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感激。

培养获得感和满足感

我们为什么会对别人表达感恩,往往是因为我们有收获、进步或者成长。所以除了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从中获得了什么,比如温暖的阳光让我们一天都有愉快的心情。同时,要引导孩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自己拥有的一切,当一个人拥有获得感和满足感时,感恩之心会油然而生。

养成感恩的习惯

回忆。那些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人,以及周围人的善良之举,不管这些行为是大还是小,都要经常带孩子回忆,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有了感恩之心,自然会衍生出感恩之举。

感恩手账。把观察到应该感恩的人或事记录下来,能帮助孩子更有可能获得持久的感恩情绪,并增加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

行动。用行动表达感恩,比如对提供帮助的人说谢谢,写一封感谢信,打一通表达感恩的电话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孩子的感恩之心。

从负面体验中找到积极的价值

感恩也可以在磨难和挫折之后发生,困难和磨砺同样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馈赠,很多人在经历磨难之后才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教他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苦难或者逆境,引导孩子挖掘负面事情背后的积极意义,鼓励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的获得和拥有。

养成回馈社会的习惯

感恩不是简单地回报向我们施恩的人,而是效仿他的精神和行动回馈社会、回馈其他人,这才是感恩的真实意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把感受到的善意传递出去,将温柔、温暖和爱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人和事人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与死
心理小测试
人类第一杀手
心理感受
谁变成了人类?
已过去的2015年里想要感恩的人和事?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樱桃手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