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试试看!
2022-03-02侯建军 王晓倩
侯建军 王晓倩
建构区投放了一套全新的扭扭建构操作材料(主要通过螺丝把不同的材料拼装到一起),孩子们十分好奇,但是有些无从下手。
指导游戏,示范玩法
于是,我开始引导孩子们认识材料的名称和用途,并示范拼搭的方法。看到我不一会儿就拼出了“跷跷板”,孩子们都很兴奋。但到自己操作时,他们开始有些手足无措。第一次的扭扭建构拼搭是在我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完成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和指导,孩子们对扭扭建构的操作技巧开始熟悉起来,这个时候我不禁想到:如果孩子们总是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拼搭,那这个建构材料对孩子独立探索、自主游戏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自己去想创意,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作品。
参与游戏,不断后退
协助分工,鼓励孩子独立探究
在之后的建构游戏中,当孩子们习惯性地问我“这个怎么搭”“那个怎么用”时,我不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坐下来问:“谁可以收集材料?谁能看懂图纸,进行指挥?谁负责搭建?谁负责辅助?”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各自认领了任务,小组组建完成,按照分工,大家开始各忙各的任务。很快,孩子们把材料收集齐全,放到了我的面前。
虽然在分工过程中,我依旧是指挥者,但是在拼搭过程中,我又“往后退了一步”,并不急于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商量、探究,并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构想。
听从孩子的安排,参与搭建过程
之后,在孩子们的搭建过程中,我做起了一名搭建者,指挥的任务成功地落在了孩子们自己的手中。一开始,孩子们显得有点忙乱,但是慢慢地,渐入佳境……他们能取回正确数量的拼搭材料,能有条不紊地按照设计的图纸进行搭建。虽然中间有很多次失败,但最终,大家还是完成了任务。第一次的拼搭虽然不够完美,但我却很满意,因为孩子们开始作为一名独立的思考者,而不仅仅是跟随者和执行者了。
退出游戏,让孩子自主创意搭建
慢慢地,我在游戏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孩子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除了按照图纸去进行搭建,孩子们还根据生活经验,将家中的滑板车利用扭扭建构的材料拼搭出来,所有见到孩子们的作品的老师无不称赞孩子们的创意!
在上述的故事里,从老师的角色转变可以看到,老师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少,孩子承擔的责任越来越多,这既符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目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老师作为脚手架的支持作用。在家庭中,当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时,我们可以提炼出老师做法中重要的几点进行借鉴和参考。
尊重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他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就像故事中的老师,就能充分地尊重孩子,并努力为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但不要直接给答案。当孩子大脑中冒出稀奇古怪的想法时,家长要接纳和理解,不要嘲笑或否定。如此,孩子才能敢想敢做,独立性和自主性才会得到发展。
信任
始终相信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案例中,孩子在搭建扭扭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多次失败,但老师依然鼓励孩子继续尝试,这就是信任孩子的表现。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耐心观察、认真倾听,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并提供适当的协助,引导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支持
鼓励孩子发展独立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支持和协助。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到,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取支持。尤其是在孩子刚接触一项新游戏或者新任务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熟悉新工具和游戏规则,必要时提供示范。在故事中,老师对孩子的支持是无处不在的—从示范到指挥分工再到鼓励孩子自主探究。但需要提醒的是,支持不等同于干预,在不同的游戏阶段,老师提供支持的具体方向是不一样的,但最根本的是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