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同步专递课堂运行模式实践探索*
——以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为例
2022-03-01陈文婷张逸佳张哲明钟惠丽
陈文婷,张逸佳,张哲明,钟惠丽
(1.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新民小学,广东潮州 515729;2.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广东潮州 515729)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1]。随着“互联网+”方式逐步推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在政策推动下,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直播教研、远程协同教研、数据驱动精准教研等多形态教研方式开始逐步涌现[2]。基于此,创新传统教学的同步专递课堂方式成为可能,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区域同课异地联动发展,潮州市樟溪镇中心小学立足于本地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教师年龄大,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滞后的特点,积极推动“1+N”同步专递课堂的开展,着力探索“1+N”课堂运行模式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一、“1+N”同步专递课堂运行模式的内涵
“1+N”即是指“一校+多校”“优质学校+弱势学校”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旨在依托互动平台技术,将中心小学的“优质课”向偏远的农村学校进行同步专递,分教点的学生经历与主教点的学生同步听讲,同步回答问题,同步练习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获得同步成长,主要操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1+N”同步专递课堂操作模式图
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实施“1+N”同步专递课堂时,主教点的主讲教师由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主讲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及施教者,负责组织“1+N”方学生实时观看教学过程,在线上进行学习、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当分教点的学生发出发言申请时,切入分教点的画面,呈现最真实的交流过程。分教点的助教教师负责协助主讲教师组织分教点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调控分教点的课堂纪律,当主教点教师发出指令时,指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帮助学生提出发言申请,“双师”合作,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1+N”同步专递课堂存在的问题
自2021年8月开始,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1+N”同步专递课堂在整体实施过程中,与四罗分教点、上广分教点全学期同步开设课程,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课程表,以一年级课程安排为例,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一年级同步专递课堂课程安排表
“1+N”同步专递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平台”为依托,通过中心本部专业教师、优秀教师和教学点教师的合力,将同步专递课堂做到“方向做准、课程做细、成效做强”,达到帮扶目的,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帮扶、网络教研的应用。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同步专递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一)课堂教学同步性差,互动效果不佳
在一开始的随堂听课调研中,笔者发现由于同步专递课堂是跨时空教学,受异地教学的影响,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受到制约。首先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之间缺乏课前沟通,学生听讲过程中出现空置时间、或对主讲教师发出的指令不清楚时,助教教师未能及时地解惑或加以指导,课堂学习同步性差;其次,主讲教师与分教点的学生,分教点的学生与分教点的学生彼此之间不熟悉。学生间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受“视频”模式制约,分教点的学生会认为主讲教师及主教点的学生是视频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存在,师生间缺乏有效地情感交流,互动效果不合人意;再者,分教点的学生大多较为怯生,缺乏自信,不敢主动表现自己,加上主讲教师对分教点学生不熟悉,对其性格特征、认知水平不清楚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大大地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满”,以教师讲解为主
在语文科的同步专递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讲教师面对的是多方学生,同一个问题的回答,顾及听课多方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时间与预定的时间相比,具有延后性。一节完整常规课的教学内容在同步专递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主讲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牺牲”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课堂中,出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的互动单调,课堂缺乏活力。过于“饱满”的教学内容,也成了影响教学成效的诟病之一。
(三)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3]
同步专递课堂普遍存在主讲教师授课后布置的作业,分教点的教师没有在课后及时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主讲教师,导致主讲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下次上课时,教师会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但由于教师在没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已经备好了下一节的内容,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1+N”同步专递课堂运行模式的实施
在前期进行大量的随堂听课、问卷调查、研讨、分析的基础上,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在开展“1+N”同步专递课堂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协同备课、课外互动、课内交互、课后沟通”的课堂运行策略,创建“跨时空”的“零距离”课堂,有效地提高同步专递课堂开展的实效。
(一)协同备课,教师研讨“零距离”[4]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根据调研后的经验总结,采用备课组与教学点教师协同备课的方式。先由备课组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精选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内容,如语文科选择“口语交际课”“写话”及“语文活动课”等内容,细化至目标的设计、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课堂评价等方面综合考量“1+N”方学生的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再由主讲教师将教学设计及教学所需资源与教学点教师进行研讨,进行二次修改。教师集体备课提升了助教教师的参与感,生成的教学预案对于教学点学生来说更有针对性。
如在“大自然的小问号”的写话课备课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协同备课的优势,根据“1+N”方学生的特点,量身裁定教学内容,最终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自主预习、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的过程,充分利用范例帮助学生形成提问的语感,认识和掌握提问的语言形式,用不同方式提问的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参加学与评参与度,体验到主动参与、互动分享的快乐。切实为偏远山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提升互动效果,实现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教学难点;以四个教学环节:(1)以猜为先,激起兴趣;(2)以读为导,激活思维;(3)以说为学,激励发现;(4)以诗为媒,激发自我,串联整个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以“学习评价单”作为学生交流主动性的触发点;以“我是小诗人”为任务驱动,化枯燥为乐趣,化被动为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诗歌制作中。教学预案的诞生,凝聚的是“零距离”备课的力量,闪现的是协同备课的光辉。
(二)课外互动,师生关系“零距离”
同步专递课堂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主讲教师与教学点的学生,隔着屏幕交流,学生总认为主讲教师是“视频”里的老师,因此产生了距离感。为了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2到3次下乡到分教点与学生面对面互动,面对面上课,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创设活动场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予学生真实感。在接下来的虚拟网络中,才能打破空间的距离感。
(三)课内交互,课堂教学“零距离”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同步专递课堂也不例外,多方学生参与课堂交互的参与度与活跃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同步专递课堂的课堂交互主要发生在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主讲教师与三方学生、主场学生与分教点学生之间。
1.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交互
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的沟通与协作,是同步专递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前,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积极做好沟通尤为重要,助教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应熟记在心,当课堂教学中,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主讲教师发出的指令,分教点的学生不清楚时,就需要助教教师进行讲解和说明;主场师生进行交流时,出现互动“空档期”时。学生难免出现躁动。发现学生出现情绪波动而影响课堂时,助教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情况开展活动,“双师制”的课堂互动模式,使得教学节奏更为自然顺畅。
2.主讲教师与多方学生交互
同步专递课堂教学需要协调的是“1+N”所学校的学生,以语文科为例,语文科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以合作、竞赛、展示为主。主讲教师创设活动性的交流情景,发挥主场学生综合素质较好的优势,为分教点学生示范引路,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在《大自然的小问号》朗读环节,教师适时地请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范读,及时加以评价与肯定,为分教点的学生作出示范,降低了朗读的难度,消减分教点学生对朗读的畏难情绪。竞赛的形式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主场学生与分教点学生交互
同一个学校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培养与他人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异地学校之间的交互则主要是相互评价,进行竞赛以及作品展示等,如《大自然的小问号》的评价环节,主讲教师提出评价标准后,放手由多方学生同校之间,异校之间,相互评价、点评。通过生生互动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广度、深度。本环节设计,在于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竞争,通过小组评、集体评,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交流中表达、评价、传递信息,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4.畅通沟通渠道,反馈“零距离”[5]
没有反馈的教学活动犹如一座“烂尾楼”。助教教师及分教点学生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反馈,是主讲教师开展下一次教学的思路的“方向标”。学期伊始,中心小学教师主动与分教点教师建立微信群,每一节课后,助教教师将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存在不理解的内容与主讲教师进行沟通,助教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理解,也可在群里研讨。主讲师师再根据助教教师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录制微视频,由助教教师播放给学生学习,帮学生解难释疑。助教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完成主讲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拍照上传到微信群里,主讲教师通过微信或QQ及时进行点评或作品分享。畅通的交流渠道,“零距离”的反馈,有效地提高了同步专递课堂的教学成效。
四、效果与展望
“是耳朵”“是数字3”……一阵阵洋溢着喜悦与激动的声音从录播室里传来。录播教室里,正在开展一堂语文写话教学课。这堂课与往常有些不一样:来自两个分教点二年级的学生正热切地注视着教室黑板上的大屏幕。屏幕中,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的钟老师正带领着另一群二年级学生,与他们一起通过屏幕,相互交流意见想法,分享学习成果。课后,分教点的学生对今天这堂特别的语文课津津乐道:“我喜欢视频里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语文课,我得到了好多个星星。”“能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特别开心。”学生眼里满是激动与期盼。
像这样的同步专递课堂教学活动,如今在潮州市樟溪镇已成为了常态课,潮州市樟溪镇中心小学作为“1+N”同步专递课堂主校场,以一二年级的美术、音乐、语文、数学等为同步专递课堂的实施学科,通过“智慧课堂”网络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优秀教师送教及在线指导、微课资源补充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在镇中心小学与分教点的共享应用,真正实现了“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的局面。让教学点的学生有机会“走进”中心小学的课堂,共享学习的快乐,共同成长。
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的“1+N”同步专递课堂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但瑕不掩瑜,同步专递课堂的实施是时代的需求,它的有效开展,将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