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

2022-03-01陈世平陈书光李燮慧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设备场馆图书馆

陈世平,陈书光,封 旭,李燮慧

(1.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2.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0 引言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行业关注到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应用,积极发挥其“全面感知”能力与作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让图书馆的服务呈现新的特色,无论怎样的图书馆读者角色,都可以在已配置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内得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类型、不同格式、不同内容、不同语言的信息服务,而这种服务需求可以在馆内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可以说,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让图书馆具有了鲜明的智慧标签,与此同时,也引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成为当前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命题[1]。在概述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定义和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图书馆综合服务的应用,构建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

1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概述

1.1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定义

现阶段看,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全球学术界以及行业应用领域并未获得统一权威的定义,研究者们对其定义各有侧重。较为典型的定义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Starner 的解释,认为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应是将计算机微型化后内嵌在人体服饰或其他类似贴身物品后的一类技术,多以服饰套装、眼镜、手表等物品为主,融入计算机、传感器等单元,在无线传播等技术运用中为人类提供信息服务。而在国内,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东义对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定义则是强调以人体为核心,大量研发的为满足人的业务需求而实现对应功能的便于携带的穿戴物,认为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是一种充分展示“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理念的科技产物。综的来看,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就是拥有可穿戴形态样式的便携设备,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完成预设功能。

1.2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特性

如今,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类型多样、产品丰富,均体现出如下共同的特性:

(1)无缝接触性,用户穿戴设备后多和身体接触,可监控测量人体生理指标,成为用户人体数据的报告窗口。

(2)感知交互性,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实现了对人体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对接,使用智能传感技术准确收集人体数据以及外部环境的参数动态,从而加深了人、设备、环境之间的感知交互。

(3)智慧交流性,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设计时就十分注重穿戴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交流,用户经语音、视觉、触觉等感官与设备建立沟通,并可实现即时性的多用户通信交流,体现智慧化。

(4)不间断运行性,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小巧轻便,运行所消耗的电量较少,常规配置的设备可持续运行,为用户提供不间断服务,准确感知用户行为,识别用户意图,监测用户数据,推送服务信息[2]。

2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图书馆综合服务中的应用

图书馆在数字化场馆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对其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了优化创新的探索,积极引入互联网等技术,新建或改造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使得读者在图书馆中可凭借较为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来享受场馆综合服务。然而,随着读者对综合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还需要不断创新追求突破。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特性正好可以满足图书馆新型综合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对于读者所关心的信息服务交互性若弱、通信效率差等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多的参考方案。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对图书馆综合服务的应用可从几个方面来看。

2.1 优化服务环境

图书馆应面向广大读者群体开放,从而展示其事业的公益性,因此能够拥有舒适的环境,是吸引读者驻足的一大要素。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应用于图书馆后,图书馆在不同的厅室内设置可穿戴或可携带的小型设备,最大程度让设备在服务场景中与周围环境形成统一协调的氛围,不会让读者在使用中感觉到不适。可穿戴计算机设备随着对人体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外部环境进行展示,显示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关注读者在馆内对环境感知与评价。可穿戴计算机设备作为便携式的智能终端,与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构成了一个大型的网络环境,读者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习惯都会在设备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后得到反映,从而不断优化读者满意的服务环境[3]。

2.2 创新服务形式

图书馆大力引入和应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后,读者、计算机设备、场馆环境之间都建立了连续运行的数据交互链路,不仅仅是读者自身数据,还有各种交互信息,都会经过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采集、挖掘、分析、提取、传递等处理操作,为读者所需要的图书馆服务提供更合理的方案。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逻辑分析中,大量富有个性化的信息会不定时地推送到设备终端,用户可以选择性进行收听或收看。读者在图书馆中往往都是为了检索馆藏文献,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辅助下,设备会快速定位读者所需要的文献,并规划最短路线,指引读者有效找出文献,若读者的需求较多,计算机设备也会快速计算分析出各文献的具体分布,并规划处途经所有位置的最佳路线,同时还会综合场馆管理系统的信息,实时向读者播报当前文献的借还状态等[4]。因此,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可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使图书馆的服务智能化程度更高。

2.3 增强服务体验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设备的便携化。计算机终端可以经读者穿戴随读者移动而在场馆内实时监控处理各种数据,确保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也就是保障了人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对话,而且读者与读者的探讨沟通也会变得生动活泼。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不断采集数据并通过建模来处理数据后,会有意识为读者提供大量服务信息,一方面是场馆服务资讯,另一方面是用户拟享受服务的预期信息推送。读者可按照自己的真实意图来处理信息,并对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提出客观的意见或建议,相应的评价内容会经过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反馈到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系统会重新考虑调整对读者的服务,从而不断增强读者的体验,增强图书馆的服务价值[5]。

3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构建

图书馆内大量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引入和应用,是构建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重要支撑。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构建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从理论模型上看,主要可分为环境单元、用户单元、计算机系统单元三部分(图1)。从图1 可以看出,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中,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将始终把握以图书馆读者或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用户为中心来开展服务。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拥有灵敏的感应识别功能,因此可以在智能传感技术作用下对用户、场馆环境以及设备自身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营造最适宜的服务环境。在讨论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应是服务主体,而服务客体就是不同的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后,可同步建立交流平台,对某些文献的位置、阅读心得、服务评价等进行交流互动,同时设备对于用户的生理指标、行为轨迹、情感特征、动态认知需求等综合信息进行收集挖掘和提取后,将利用算法积极建模,生成有关于用户意图与行为的模型,可供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应用。而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不能少了计算机设备所拥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系统中随着人机交互的频率增加,各种服务信息将始终保持交互状态,一方面提供咨询型的信息服务,聚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后经过计算机的挖掘分析,为用户在场馆内的服务提供可参考决策,并为用户推送服务项目供用户利用和评价;另一方面提供预测型的信息服务,用户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选择,由图书馆系统预测用户下一步行为意图,增加了各种信息的监测,从而让预测更为准确,更有助于用户对图书馆的综合服务保持客观全面的评价。

图1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构建图书馆新型服务理论模型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主要展示几个方面的功能优势,力求让服务更加人性化、智慧化。

(1)灵敏感知用户行为

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所有服务中,准确向用户提供信息,应作为主要服务内容,这应该是图书馆加强技术改造以及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要工作意图。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要立足于以读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加重读者的切身体验,作为服务评价衡量之核心指标。在使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后,用户对于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需求意图和行为都被系统获取,系统对信息的处理结果要及时返回,然后读者可按照自我知识储备的结构调整对返回结果进行梳理后应用,同时对于服务中各种效果进行评价。用户在图书馆内的需求,更多的是需要寻找一个理想的空间,保持较长时间的停留,浏览书籍学习知识,因此用户的对于哪些厅室可去,哪些位置空出,哪些书籍合适阅读等信息的需求是十分敏感的。这样的意图通过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界面可及时与系统进行对话,对话过程中系统会分析用户的行为属于用户主动咨询还是系统主动预测。若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一定疑问,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对图书馆系统提出要求,系统接受指令及时作出相应,不断向读者推送相关服务项目供用户选择,直至用户获得自己满意的服务。由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随着读者在移动,因此对用户的显性或隐性信息都有较强的跟踪捕捉能力,对于用户的外化动作乃至自身情绪都有敏感性,可及时对用户作出辅助性的提示。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正是通过不断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形成必要的决策资讯或是预测提醒,来灵敏感知用户行为,实现有效干预与反馈。

(2)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优于传统的场馆内计算机PC终端的地方,在于便携灵活,读者走到哪里,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就在哪里,在数字地图上的行为轨迹就自然清晰的标记。读者使用眼睛或是手表随时将自己的想法或意图形成输入型口令或是请求,就可对图书馆其他地理位置的信息进行检索。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像识别、捕捉技术也十分完善,这样就有利于读者对阅读文献的封面进行扫描后,可以及时得到相关的文献介绍,并对关联信息进行整合。穿戴设备的软件也时有更新,能够对馆藏外文文献进行翻译,或是存储读者的历史阅读记录,通过计算读者的阅读时长,优先选定排列出疑似读者喜好的文献书籍,这样推送的书单信息就具有了个性化和专一性。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服务还体现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场馆内,可以使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定位导航技术完成精准导航,若有读者感兴趣的展览或是讲座在某个场馆内举行,穿戴设备会在消息提醒后,提示路线,标记读者所在位置与目标场馆之间的距离,预算到达时间,让用户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直接前往,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3)健全特殊群体服务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在图书馆应用后,另一个服务优势就在于能够让青少年群体、老龄群体以及残疾人士都得到更贴心的服务。这在国际社会的图书馆建设和穿戴设备的应用经验中已经得到一定验证。如可使用OrCan 盲人眼镜来为弱视群体提供服务,有效增强阅读视力;而美国MIT 媒体实验室开发的“手指阅读器”也取得了技术和功能上的巨大进步,能够为在视力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的读者带来便利,在手指碰触按键后,阅读器将自动朗读文献内容,并提供多种语言的自动翻译与播放。随着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外观形态变化增多,特殊群体读者使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而得到的图书馆综合服务将更有保障,对读者而言,身处图书馆获得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可以随时发布个人意愿,而不用再寻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整体上提升了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4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效益评价

4.1 用户交互更便捷

图书馆综合服务新型模式在使用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后,让技术变得更加有人文价值。无论哪种服务场景,用户、计算机设备以及图书馆环境都实现了有机融合,不同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交互更加频繁,且沟通更加高效,各种数据流准确经可穿戴计算机设备采集后分析处理,结果的返回和反馈变得更加迅捷。

4.2 服务内容更完善

可穿戴计算机设备让图书馆的信心服务模式更有内涵,服务内容的类型变得丰富,形式更为多样,无论是计算机采集的用户个人数据,还是在多主体之间完成的交互数据,都让服务更有针对性,服务路径变得开阔,不会简单拘泥于单一思维或简便方案,用户可以得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也可以享受到多方位的场馆服务,服务变得便利高效。

4.3 信息管理更全面

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有较为立体、层次化的理论模型,明确了环境、读者、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让图书馆的信息始终处于服务的核心位置。可穿戴计算机设备让图书馆建设智慧型信息服务机构的进程加快,全馆信息都可浓缩在微型化的穿戴设备上,读者对图书馆更加熟悉,图书馆对读者的信息管理也更有逻辑性,且必要的安防软件的应用,让信息管理更加安全。

5 结语

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引入可穿戴计算机设备成为重要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为图书馆的读者带来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体验,馆内的阅读生活变得富有智慧性。积极将环境、读者、系统作为三大要素来组建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型,释放可穿戴计算机设备的技术优势,才能持续优化图书馆的新型服务模式,为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推波助澜。

猜你喜欢

计算机设备场馆图书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浅谈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的计算机设备管理
图书馆
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规范化探究
大中型企业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研究
场馆风采
计算机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强化管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