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的自信与风险
2022-03-01孟华
文 / 孟华
8月1日起,台海的气氛就变了,其中佩洛西的行为起到导火索的作用。8月3日下午17时,佩洛西离台。8月4日中午12时,军演开始。
台积电认为自己重要
《汽车人》曾经在《台海局势动荡,芯片供应不稳》一文中提到,台积电的核心资产位于台湾岛内,而且在未来几年,台积电还将继续强化岛内资产的权重,特别是90%以上的先进制程(7nm以内)产能。
6月份,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称,没有计划投资于欧洲,对于美国亚利桑那项目,暂时也没有进一步扩张计划。这一点,美国人是不满意的。
而对于日本,在日本政府的补贴下,台积电与索尼在熊本合资建厂,瞄准的则是成熟制程(22/28nm)。
即便是在佩洛西没有成行之前,台海也被外媒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潜在军事热点”。台积电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给人的感觉是哪里不对劲。要么台积电有些决策依据,不为外界所知;要么就是台积电对未来台海局势的走势,有足够的信心。
8月1日,在风口浪尖的时刻,刘德音接受了美媒访谈。让人不理解的是,在“国家统一”、“地缘政治碰撞”这种历史大格局的重要转折时刻,一个商业公司居然跑出来蹭热度,高调地“集火”自身,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访谈过程刘德音释放出来一些信息,似乎可以找到一点台积电的想法脉络。
刘德音的讲话要点如下:
一、战争没有赢家。如果发生战争,意味着地缘政治改观,“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崩坏。
二、没有国家能武力控制台积电,因为芯片生产需要国际产业链配合、生产过程需要密切协作。即便控制,也无法正常运作。
三、与中国大陆的生意,占台积电业务10%。
四、台积电停止运作,将给中国大陆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最先进的芯片供应将消失。
五、和平是台湾的特点,也是台积电发展的基础。
六、美国和中国大陆的竞争对手比台积电落后数年。
七、大陆不会在战争中获益(得到台积电)。
这些话槽点满满。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大陆业务对台积电来说不重要,但台积电对大陆而言却至关重要,大陆无法以任何方式得到台积电(的产能)。
这番话隐含的潜台词是:台积电被刘德音一厢情愿地标为“统一付不起的代价”。刘德音试图将台积电的商业价值(市占率、产业链关键节点)作为砝码,放在国家大战略的对面,其逻辑的核心是“投鼠忌器”。
只要局势演变到极端情况,车企运营一定会遭遇莫大冲击,从现在起,就要做好替代准备。
这份自信令人惊讶,历史上还从没有一个私人公司,能以自身存续,作为要挟大国的“权衡要件”,无论这家公司生产什么对人类至关重要的东西。
车企需求占三成业务
让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台积电认为能左右台海局势的核心资产。
2021年,台积电的芯片代工业务占全球的56%(台积电自称比例为61.3%)。这的确占据了全球芯片代工业的龙头地位。传统汽车芯片业务,占台积电的盘子不超过25%。汽车算力芯片业务,算是汽车芯片的新业务范畴,占台积电业务的5%。
有争议的是,刘德音称大陆业务占据台积电的10%。
但是,台积电自己的财报称,2021年代工营收3837亿元人民币(增值部分),而台湾出口芯片为1555亿美元。
2021年大陆对台逆差1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10015亿元都买了芯片。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42.3%。台资在大陆投资累计1500亿美元,大陆出口额前10大公司中,7个有台资背景(2019年数据)。
一般而言,台湾对大陆顺差和依存度如此之大,应该理解为大陆具有贸投优势。但台积电则理解为优势在台。
背后逻辑,就是刘德音暗示的台积电的代工能力,特别是先进制程能力不可替代。这就是台积电把自己价值估得如此之高的原因:如果台积电停止运营,大陆将遭受巨额损失。
同时,刘德音也强调国际供应链对芯片生产的影响。即台积电将核心资产集中于台湾,就是赌大陆永远不敢对台动武,而且很重要的原因是台湾有台积电。
刘德音的谈话,8月1日见诸媒体(谈话本身的时间可能更早)。台积电已经对自身命运下了赌注,落子无悔。刘德音本能地替自身立场和决策辩护。
其实不用等到史无前例的“围台”军演,台积电方面就意识到这番表态太高调了。
在8月3日早上,佩洛西还在台湾的时候,就与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和刘德音会谈,希望台积电“扩大”投资亚利桑那项目。而台积电方面,对会谈回应是“不予置评”。这就回到了商业公司不公开介入政治的正常轨道上。
但是,8月1日的谈话,已经无法收回。
车企面临的风险与替代
台积电自恃在产业界地位重要,但就算其制程率先突破5nm和2nm,它的技术护城河也并未到不可替代的地步。
对手追上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再向前一步,已经到了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这条技术路线的尽头,清晰可见。台积电倒了,会有其它对手填补其生态位。
就算制程暂时无法达到台积电当前的高度,大不了用7nm或者14nm。更高制程带来的竞争力集中于消费电子。更低功耗、更少发热,只在和平时期的商业竞争中有价值。
无论汽车应用,还是军事应用,台积电根本没有它想象的那样不可替代。说的直白一点,低制程又不是不能用,又不是没用过。
何况刘德音自己也说了,其客户都是民间客户,其产品集中于民用。
台湾舆论都在担心,解放军的军演是封锁台湾(船舶和空中航路)的预演。这一点,已经在4日的实操中得到证实。
如果事情进一步演进,即便不向前走,只是照样再来一次,或者拉长演习周期,台积电担心的事情就会发生。此时并无战争爆发,但就是供应链断了,台积电必须要减产,甚至可能在极端条件下停产。
其实,刘德音强调台积电不会被武力控制(暗示可能在战争中自毁),并不明智。因为从另一面说,只要统一战争一启动,台积电停产,其价值就归零,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刘德音所暗示的战略价值。没有现实价值的公司,更谈不上什么权重。
这样的风险,在可见的未来已经不是零。对于企业端用户而言,确实在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这里面的确存在实际的商业困境。
短期而言,台积电停业,对车企而言近乎无解。这意味着车企拿不到下定的芯片产品。
上一篇(《台海局势动荡,芯片供应不稳》)我们提到“考验库存深度”,其实是呼吁车企和一级供应商,突破成本管理的局限,对车机SoC(系统级芯片)下更大规模的订单。
虽然新增订单的交货周期,已经从十几个月,缩短到三四个月,但对眼前局势无补,它取决于车企数月之前的决策。而眼下的新订单,则能维系未来几个月的供应安全,如果台积电还能正常运作的话。
因此,只要局势演变到极端情况,车企运营一定会遭遇莫大冲击,力度上可能和上海疫情相比。
中期而言,车企必须寻求替代。那么考虑风险,不如从现在就做好技术准备,并要求备份供应商少量供货。其意不在库存,而是让备份供应商恢复生产。
假设因不可预测因素,车企无法拿到台积电高制程产品(主要是算力芯片),车企的备份措施就会“转正”。
譬如车机芯片,大不了回到恩智浦的i.MX8产品上,甚至更早期的i.MX6芯片也照样能用(其它一级供应商也有类似产品,这些芯片非台积电代工)。经过痛苦的调整,车企将重新理顺生产和供应链秩序。
真到了台积电玩完的时候,个人消费者会理解车企要“回滚”到上一代产品的苦衷。
简而言之,台积电对车企很重要。但没了它,汽车产业的日子照样过,只是必须要付出调整成本和运营损失。
不过,大陆现在禁止向台出口天然砂,被解读为制约台积电,这是附会。因为晶圆依赖高纯度硅,最大的生产商在美国。这和建筑用砂不是一回事。而且高纯度硅对运输成本不敏感,无法对台积电构成制约。
台积电和其它台企一样,虽然平时一副跨国公司面目,但难免露出眼界狭隘的岛民思维模式。
台积电作为一家商业企业,自诩什么“护台神山”,纯属自我认知出了问题。一旦历史如预期那样演进,回过头来看刘这番言论,可能颇具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