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方法探析

2022-03-01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中心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班规班会师生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中心学校 刘 波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存在欠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被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独断”

在很多小学,班级管理中一般都是班主任“独断”,学生要按照班主任的指示行事,在班级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要经班主任批准,学生才敢开展。虽然这样的管理模式取得了班主任想要的管理效果,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事实上,学生与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集体活动较少

小学生的凝聚意识较差,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总是给学生灌输学习至上的理念,很少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更不要说带学生外出春游,在班会上与学生一起玩游戏。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与学生拉近距离,增加彼此间的了解,还会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得不到增强,进而影响班主任的管理效果。

(三)过于注重学习

受传统教育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影响,班主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甚至有些班主任将班会和课外活动课都用来让学生学习。在这样高强度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久而久之,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也会有所下滑,导致班主任的管理成效不如人意。

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做好榜样。特别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不仅要注重自己外在严肃有礼、态度端正、做事认真的形象,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这样的班主任形象,才能让学生受到最直接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给自己的正能量。在班主任的感染下,学生会以班主任为榜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给学生树立榜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还能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例如,平时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穿戴整齐,举止得体;在面对学生时要严肃又不失礼貌;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在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不说不文明的语言;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犯错的学生耐心教导。通过树立这样的教师形象,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赢得学生内心的尊重,还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对生活负责的态度,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鼓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一句表扬的话能使其激发内在的潜力,也会因为一句伤人的话,让其失去信心。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学生尽可能地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注。但要注意的是,表扬不是不切实际地夸学生,助长学生骄傲的心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闪光点,有根据地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只有这样的表扬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会让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感到不公,进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果。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制定班规,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任务的分配。班上性格活泼开朗、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担任班规的监督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参与班规的制定。在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可以根据监督者的监督情况,对那些遵守班规、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励其他学生,进而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

(三)组织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味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增强师生间的了解。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开设班会主题,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生在班会活动中认识到班主任“调皮”的一面,班主任也会加深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清楚每个学生的特长,以此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班级的管理,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师生间的感情,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学生的归属感,进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例如,在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会主题,如“学会感恩”。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感恩的人是谁,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父母,然后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感恩的心》,并组织学生学唱。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的,回到家父母是怎样打扫卫生、做饭的,以及父母是怎样进行作业辅导的。通过这样的班级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班会主题的理解,还能在游戏中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促进同学间的感情,进而为班级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四)优化管理,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给学生创造更多表现的机会,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苦心,以此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此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宽容、关爱同学,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并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带学生去踏青。在出发前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带上食物和水,到达目的地后,所有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将食物放在一起,大家一起分享。此外,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输的学生要表演节目,教师也不例外。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了解,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还能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而达到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离不开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优化班级的管理,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对学生进行不断鼓励,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以此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和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并提出对班级管理有益的建议。只有师生共同努力,班级管理工作才会顺利、高效地开展。

猜你喜欢

班规班会师生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班规要科学合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