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现状及管理策略探究
2022-03-01重庆市渝北区锦华学校李龙东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学校 李龙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岛太平路小学就与青岛二中开始了九年对口建设的探索之路,直到2008年秋,伴随国家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资源发生变化,城乡差异的出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为此开始较为系统地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建设。重庆市渝北区区也于2008年开始这个课题的探索,笔者有幸进入当时全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工作,亲身亲历了它的艰辛,感受过它的无奈,见证了它的成长。2017年再次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筹备组一员,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一名管理者,角色的改变,意识也随之改变。现将这几年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体验到的管理现状和管理策略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商榷。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优劣”之所见
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较晚,对其研究缺乏,国家和当地政府也缺少专门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政策和法规,更缺少学校管理经验,导致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在扩大,农村在缩小,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涌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切实解决了学生入学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和人民对教育发展的期望。使得教育朝着更加公平化的方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推动作用。正因如此,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中的“利弊”也随着教育的深入,逐步显现出来,现将个人所见浅谈如下。
(一)“劣”之所扰
1.制度上所扰
(1)学校工作任务增多、加重。由于现行的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多数是按小学管理、初中管理两套方案或者两套班子管理,在安排布置工作时,既要完成或者接受小学管理部门安排的事情和任务,又要完成或者接受初中管理部门安排的事情和任务,无形中加重了学校工作任务,增加了学校管理的负担。
(2)《绩效考核方案》无法统一。根据本区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教师普遍是教一个班语文(数学),当一个班班主任,基本能达到平均课时量;而初中教师往往教两个班语文,当一个班主任才能达到平均课时量,初中物理、化学甚至要上4个班才能达到平均课时量。造成课时总数差异较大,不便于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教师工作的均衡和量化。
(3)作息时间的不一致。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正常情况下,小学每天只有6节课,放学时间在下午3:30;初中每天有8节课,放学时间在下午5:00。这样就会造成小学教师可以先离校,初中教师离校晚很多,教师之间会心理不平衡,造成不团结,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2.管理上所扰
(1)对学校评价不全面。通常,九年一贯制学校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要么划分到小学序列管理,要么划分到初中序列管理。无论划分到哪个部分,都将会造成学校在管理中形成一种偏向,对另一部分管理的忽略。
(2)管理重点不一样。根据现实情况,小学更多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更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初中管理由于受到升学等实际情况的影响,更多会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或者初三升学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使管理重点不统一。
(3)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有差异。以锦华学校“体育节”为例,因小学生和初中生教育目标的差异和学生身体特点的差异,小学生在体育节的竞赛项目主要是游戏项目或者参与兴趣为主;初中则以竞技类项目为主,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为目标。其中包括艺术节、科技节、故事节、主题队会等活动,项目设置和开展形式上均有较大差异,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3.学生间所扰
(1)行为习惯的干扰。九年一贯制学校多数不是小学、初中分开的,学校也无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比较好动,初中学生由于年纪的增长,加之学习任务较重,在课余时间也在进行学习,小学生的课余活动必然会对初中生学习产生干扰。
(2)滋生大欺小的现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最大的初中生15岁左右,最小的小学生只有6岁左右,相差在8~10岁。由于初中生慢慢进入青春期,容易欺负弱者,而小学生又太小,没有能力对抗初中生的欺负,甚至受了欺负后还不敢告知教师和家长,滋生了以大欺小的霸凌现象,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3)学生行为的模仿。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在行为习惯、穿衣打扮等方面朝着成熟方向发展。小学生又缺少辨别能力,导致小学生对初中生的盲目模仿,导致早熟现象。
·以目标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即在品牌定位之前,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征,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了解读者需求,以求其定位与读者的需求吻合,并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向读者传达这一定位信息,让读者感觉到这一品牌就是他们所需要的。
(二)“优”之所利
1.利于缓解小升初压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解决了小升初不用考试、选拔,学生直接升入本校初中。家长不用再操心学生初中入学问题,学生也就没有了小升初的压力。
2.利于教育的连贯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从基础年级抓起,有利于学生形成连贯性、一致性的价值观,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的意义。此外,教育的连贯性也避免了小升初带来的教育的中断性,学生不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去适应新的学校,有利于学生教育高质量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化。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策略之所探
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到今天,对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较大不利影响,为此,给出几点管理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调整管理策略
1.分类管理,促进“办学高效”
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殊性进行管理,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导,从而推动人事、财政、师生等多方面的管理,充分突出学校的特殊性。
2.小学和初中划片应一致
(二)创新学校管理策略,做到“四个统一”
管理中做到一套班子,一种理念,一个目标,一种制度,贯穿学校管理始终。在“四个一”的统筹下,让一套班子管理更高效,一种办学理念更加深入,一个目标规划更加长远,一种管理制度更加公平。
1.一套班子统领全校
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党政办、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安稳办等传统的管理部门,分设学部,学部分为1~3年级低段学部,3~6年级中段学部,7~9年级高段学部。这样既避免了管理中对小学或初中不熟悉工作的盲区,又发挥了教师的专业性。
2.一种理念引领全部
一所学校只应有一个办学理念进行引领,以此营造理想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原本两个封闭的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初中与小学的结合性办学。这不仅体现为地理层面的集中,同时也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结合。
3.一个目标规划全局
学校在制定办学目标时,不要分开制定小学或者初中的办学目标,要形成目标的序列化,分年段有计划逐步实施。
4.一种制度管理全部
学校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要具有统一性,全校一个标准,一个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可以有效缓解择校的压力并解决学段衔接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确保了义务教育的连续性以及公平性。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突出问题,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改变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保障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性的持续提高,推动我国教育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