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2022-03-0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潘卫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观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潘卫庭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概念

从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需要分解成为具体的素养才能确保多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则具体包含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证实、时空观念以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从实际来看,历史知识的发展和研究包含了多种复杂的内容和机制,如果学生的历史观念较为正确,那么其多种价值观念也将得到良好的培养。良好的历史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深化,让学生的史学观念得到明确,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发展历程和当前发展情况有着更加客观的认识,确保学生的民族自信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能够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开展学习活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中华民族是重视教育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观念。从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能够用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需要教师能够对这些素材加以认真提炼和分析,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德育机制。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时代介绍和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些知识,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讲到张骞通西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形势,拓展学生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确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长河中一些人对我国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奋斗和艰苦牺牲的精神,满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有助于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教学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理念和信念。初中历史教学中多种事件都能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着较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能够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实的社会主义信念,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则需要通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目标,使学生对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进而使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

(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包含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礼义廉耻信的道德准则以及天人合一的发展观念和自然观念。而在人们物质条件逐渐优越的今天,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培养,社会的进步最终也将落脚于每一个人的家国情怀的发展之上。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了解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明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对教育、个人和社会的要求,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承和深入落实。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在家国情怀培养过程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加以筛选,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盲目堆砌,缺乏侧重点的情况。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在家国情怀培养过程中注重历史的发展规律,不能单一凭借一段历史资料就直接得出结论,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对待历史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的历史资料必须具备更强的真实性,在家国情怀培养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视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一旦整个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家国情怀难以得到正确培养。

(三)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可行性加以全面把控,不能急功急利,企图几天之内达到教学目标,而是要掌握好对应的尺度,确保家国情怀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效果,达到培养目的,确保整个教学更具可行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历史教学不冒进的原则,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精准客观全面的评价,为学生带来更加有效的价值引领,防止学生出现反感和抵触的情绪,确保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抓住历史事件强化学生人文底蕴

在历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人物和事件。不同的历史都是以这些要素开展的。在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紧紧围绕着历史事件构建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考感悟充分激发。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相关内容时,这堂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加以了解。这堂课程在整个课本中也有着一定的过渡作用,对新文化运动的先进观念加以全面继承和弘扬,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着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进行学习,引入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和音频,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并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加以评价,使学生养成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全面培养,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确保家国情怀素养得到良好培养。

(二)引入真实历史事件丰富精神内涵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达到预期的要求。引入真实历史事件是当前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较为契合,能够起到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的目的,让整个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与直观。除此之外,历史事件中本身也有着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这些故事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真实历史事件,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印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可以引入死字旗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位老父亲在儿子出征之前,为儿子送了一面死字旗,并希望儿子不要有后顾之忧,只希望儿子能尽忠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有着较为厚重的父爱,同时也表现了一个老父亲的爱国主义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民族精神,让学生能够对全民族的抗争这一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有着直观的理解和体会。

(三)组织主题教育活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能够使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确保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应用初中历史知识。

五、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够结合教学要求,引入更加完善的教学机制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确保教学过程符合客观、可行的要求,推动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