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生活之源,活生物教学之水

2022-03-01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学苑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内容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万 荔

高中生物教学要立足生活,构建生动多彩的生活场景,挖掘生活中蕴含的学科知识,建立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依托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理解生物知识。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其核心是遵循自然、顺应天性,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容。教师要让儿童的天性得以回归,为他们享有自由活动的条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囿于生物图片的观察,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生物实体,从而达到“归于自然”的目的。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能独立于生活之外,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生活,因而学校教育要关注生活、联系生活,要满足生活的需要。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教师要摆脱“死书本”的束缚,要关注教学之外的生活,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共生,让生活决定教育,让教育改造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方法,都要与生活相匹配。教师要拆除学校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壁垒”,让社会成为教育场所,让生活成为教育内容。

生活化教学是将学科教学活动融入生活气息的背景之中,让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育、情感的体验过程向生活世界开放,能调动他们的探求动机,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知识的习得与经验的积累、生命的成长相互连接,让学生摆脱“唯知识”“唯技能”的局限,在生活中习得有活力的知识。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融入到探索、交流之中,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能形象化地理解知识,从而能突破学习障碍,解决难点问题。但很多生活化的教学显得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不能与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合,问题不围绕教学内容、不贴近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

1.生活内容表面化。

生活化的教学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才能易于学生理解内容、把握重点。部分教师将生活化视作花哨的摆设,只追求趣味性、新颖性,成为烘托课堂气氛的“噱头”,不能借助学生的认知背景与生活经验层层递进,不能发挥促学价值。

2.生活教学形式化。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前,要通过调查、访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生活经验,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地域、兴趣、知识背景提问,将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学生身上,就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要依据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经验施教,因地制宜地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运用所学内容去解决身边的生物学问题。

3.教学语言随意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趣味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能让生物课堂妙趣横生。教师要规范课堂语言的使用,对于概念的讲解、问题的解释要做到科学、准确、精练,让学生直接地感知生物学概念,但如果教师课堂用语随意,学生就不能准确地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进行交流。

三、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学资源生活化,建立思维表象。

高中生物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表象不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要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从家庭、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入“源头活水”,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能促进资源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融通,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二“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课内容时,教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课前分组完成的遗传病的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学生探究经验的积累、合作意识的提升。学生打开材料袋,阅读卡片内容,将对应的单基因遗传病分类填写,并以海报的形式,介绍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方法。

2.教学情境生活化,促进形成感知。

教师创设教学生活化的情境,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技能的把握,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让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乐趣。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背景,让学生有思考遐想的空间,让他们能感受生活的气息,能产生亲近自然的乐趣。

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假如这是今天的最后一节课,你的身体有何感觉?你想吃饭了吗?吃饭后你为何又觉得有力气了呢?为什么?如果你在校运动会上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时,你认为能尽快为你补充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教师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很多,但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熟悉的糖的名字?并指出除了以上熟悉的甜的糖之外,还有淀粉、纤维素等很多糖是不甜的。教者提出问题:你知道糖类为何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糖类可以分为几类呢?每一种类型又有哪些具体的糖?它们又有什么功能?学生虽然学过相关内容,但了解较为浅显,教者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能促进他们对糖类知识体系的理解。

3.教学内容生活化,调动求知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聚集于课堂,引发他们探索生物知识的动机。教师可以用生活热点事件,如亲子鉴定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供体细胞克隆猪、大头娃娃事件、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等,能通过这些社会热点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形成热爱生活、健康成长的意识。

教师要挖掘生活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寻找学生触手可及又易于忽视的问题,让教学内容披上生活元素的“外衣”,让学生去接触这些生活知识,探究生活问题中蕴含的生物知识,让枯燥的内容、冰冷的知识变得富有“生活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在预学教材内容后,提出问题:糖类都甜吗?甜的物质都是糖吗?什么糖最甜?日常生活中你都接触到了哪些糖?什么食品中果糖含量最高?有了生活背景的依托,抽象的知识融入了生活的气息,变得触手可及,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中有诸多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很多学生存在饮食不合理的现象,早上时间紧而来不及吃早餐、午餐用零食来解决、经常用泡面来应付;部分学生逃避体育锻炼,常找借口呆在教室,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部分学生效仿影视中“吞云吐雾”耍酷的感觉,为满足好奇心而吸烟,结果染上烟瘾不能自拔。教师要借助生活的真实事例,引领学生探讨生活,让他们认识到不良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后果,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远比空洞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4.教学活动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情感的熏陶、生活的体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形成有深度的理解。

讲述是较为传统,也最为实用的方法,其看似简单,实质彰显教师的演说功底。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能以情感染人,流露出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喜厌之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能让他们在倾听中身受感染。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以生活化的语言讲解,能超越层面,让学生接受人格魅力的影响。

对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抽象、枯燥的内容,教师引领学生用扮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能化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生活化的扮演活动能“活化”学习内容,调动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一课内容时,对于组成DNA 的核苷酸的种类、RNA 的核苷酸的种类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由 A、C、G、U 四种碱基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等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能促进他们对DNA、RNA 结构的认识。学生亲历扮演过程,获得感官的刺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促进学生的记忆理解。

教师要让学生回归自然,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重温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工具去探索生活世界的奥秘,理解生物概念,让学生在探索求思、讨论交流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能掌握不同的探究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内容时,教师提出问师: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相同吗?吸引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通过准备、制片、染色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观察并绘制图像,说说两者细胞有何不同?学生在实验中合作交流、分析比较,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问题,从而能促进实验规律的把握。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依托媒体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拓展学生视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教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活为依托,向学生直观地呈现生物结构、遗传进化等抽象的内容,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能促进他们观察力与思维力的提升。如在学习苏科版必修二“DNA 分子的复制”一课内容时,教师以多媒体呈现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演绎推理,探寻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 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教师将媒体的使用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能活化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5.课后作业生活化,培养实践能力。

教师要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于生活实践之中,能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让他们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价值。教师要布置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调查作业,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后,教者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为种植大棚蔬菜的菜农的增产增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关注癌症”内容后,教者让学生深入医院、病房和卫生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地肿瘤的发病率,并对防治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能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要开展生活化的探究实验,将“学”与“做”“思”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分析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布置生活化的实验作业,引领学生探究生活,形成科学探究的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三“其它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内容后,教者让学生完成用熟苹果为柿子“催熟”的实验,并阐述实验的原理。针对有人担心儿童吃了激素催熟的水果、蔬菜后会引起性早熟的观点,你怎么看?教师设计生活实验,引学生探究、思考,能让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升华。

教师要布置生活制作类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让他们获得生物制作的成就感。生活中的馒头、泡菜、腐乳、酱油等皆用到生物知识,教师让学生尝试制作这些食物,并在制作中感受发酵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BMI 设计科学合理的营养餐,以维持自己的生长发育;学生可以制作一个生态鱼缸,保持微型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生在制作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促进他们操作能力的提升。

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抽象难懂,仅靠语言的讲解难以把握其特征,教师要借助于模型等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征。如布置制作DNA 双螺旋模型的作业,学生用折星星的方法折出“脱氧核糖”,用剪纸的方法剪出稍小的“磷酸”,制作 A、T、G、C 四种碱基,并保持 A 与T 的数量相等,G 与C 的数量相等,再用透明胶布将它们粘起来,用记号笔画出化学键,再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制作碱基对,按磷酸和脱氧核糖反向平行的原则组装。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生活化教学表面化、形式化、随意化的误区,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开展生活化教学,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增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内化,以及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物内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第12话 完美生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