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问题及方法优化

2022-03-01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山东头小学姜程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段古诗文素养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山东头小学 姜程程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传统重点,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材中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突出汉语本质的回归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古诗文的教学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不仅要重视古诗文的教学,而且要有能力、有策略把这块知识教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有质量发展。但是目前,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源主要就是一点:教师存在静态思维,没有考虑到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学情变化,整个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以贯之地单一采用“诵、读、背”策略,而不是基于学情的“与时俱进”。

一、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素养教育

新课改突出强调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所有教师都在教学中积极落实此项工作。但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却存在着素养教育着力不多的现象。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高,学习古诗文本身就存在一些难度,如果再加入素养教育内容,学生可能“消化”不了。

(二)教学深度不够

古诗文有其特定的规则和特征(如格律、平仄),要想提升古诗文的解读能力,就必须对这些基本的常识知识进行了解和把握。但仍然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信心不足的原因,多数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只教其意,而不对学生讲授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把握就长期处于浅层,而得不到进阶。

(三)缺少拓展意识

语文表面上是语言类学科,其实从其内容上看,它是一个社会性、人文性、知识性很强的综合类学科。学好、用好语文,不仅是要掌握字词句篇,而且需要广博的知识、经验、情感的积累为支撑。如《示儿》这首诗,如果只是想大概知其意,简单一讲,学生就能听懂。但是要想深刻把握其精神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学生要清楚“九州”包括哪些地方、要知道“王师”是哪个王朝的军队、要清楚宋朝的发展脉络。所以,学习古诗文,学生积累越厚、越广,质效越高。但在这个方面,教师也是投入精力不多。

二、策略的优化

(一)继续保持诵记

古诗文,特别是古诗,极强的节奏和韵律是其突出的特征。而且,古诗文常常会用于日常交流和写作表达当中。这两个特点,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节奏,并且把之熟记于心。哪怕在表达中不用古诗文,但能够解读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因而,从低学段就开始使用的古诗文教学策略——读、记、诵、默,在高学段应该沿承(这套基本策略,对古诗文的学习来说,无论什么年龄或学识阶段都适用),而不是抛弃。例如,学习《游子吟》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晨读时,反复地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仅能够把节奏牢牢地印在大脑深层,而且在写作关于亲情、母爱、感恩主题的作文时,“慈母手中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顺笔而出,提高文章的情感张力。

(二)深化审美教育

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审美的方向也比较多元。既可以从作者的精神思想出发,也可以从前面所述的诗词格律、平仄上进行审美,还可以从诗歌所描写的情境、意境上进行审美。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古诗文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教育的重要抓手。更何况,在语文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中,审美是一个重点。其实在中低学段,教师通常会通过古诗文进行审美教育,但总的来看,深度不够。主要是因为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比较弱,培养审美素养发展比较吃力。其实,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抽象思维、联想思维等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因而,在这个学段,审美教育是可以向深度推进的。如果在引导学生审美中遇到阻力,教师通常可以使用情境法轻松解决。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除了格律之美外,此诗还具有宏阔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但通常来说,理解这样的意境美,即便是高年级小学生也存在着阻力。主要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想象力再好,也使不上力。因而,教师从网络上找到一些资料图片和视频(在一些地理、科教、历史类记录片中比较容易找到适宜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如果再从古装电视剧中截取一些古代征战的场面镜头让学生看,学生马上就能感悟到诗歌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且陌生的美。

(三)强化思想人文素养

高学段的学生不仅是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情感积累,对于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有较好的条件。而且他们已经或正在进入青春期,思想意识、价值观等方面即将成型,也亟须得到正确的引领。古诗文恰好在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强烈的感染力,且对于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来说,古诗文是主要的抓手。在这个方面,教师主要是从诗文的内容和内涵上着手组织。比如,教师让学生阅读朱熹的《春日》时,以诗歌中的美丽春景为话题,让学生说一说,“你都去过哪里,见到过什么样的春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其亲近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感;再比如,结合学习韩翃的《寒食》,教师给学生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使学生建立平等意识,也体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平等的社会中。

(四)多教诗文知识

在中低年级,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在涉及一些知识学习的时候,主要是以让学生感知为主,并不进行深讲。而到了高年级,教师应该给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不应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一般来说,教师结合具体内容,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什么是五言,什么是七言,绝句和律诗的区别在哪里,诗歌的首、颔、颈、尾与起、承、转、合的对应关系,以及基本的平仄与对仗规则等。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在进行古诗文独立解读和赏析的时候,水平层次会有一个明显的跃升。而且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意无意控制平仄,使文章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写作水平也有提高,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注意延伸拓展

在教高年级古诗文的时候,教师不应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因为学生理解和把握速度比较快,教师有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至于向什么方向拓展,则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去灵活把握。通常是按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拓展方向。比如,诗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场景地理、传统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拓展方向。比如,在学习《寒食》的时候,想要理解诗意,就必须了解寒食这个节令的风俗。后来寒食节渐渐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寒食节的来龙去脉以及其风俗习惯,顺便还可以和学生聊一聊其他节令的风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延伸。这种拓展学习,教师还可采用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安排他们课下利用网络去查资料进行学习,还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高年级小学生相较于中低年级,无论是学识、经验还是心智都有较明显的成长。在这个学段组织古诗文教学,教师不宜沿用读读背背的模式,而是基于发展的考虑,深化素养教育,推进学习深度并注意延伸拓展,以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

猜你喜欢

学段古诗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