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整合
2022-03-01山东省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二七一双语小学
山东省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二七一双语小学 黄 俊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愈加严格,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核心素养。对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教程。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
(一)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随着计算机向必备技能的转化,信息技术教育应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加完善的教育系统和整合性的教育方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一定要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实践应用能力等。为此,就要让学习联系生活,把学以致用的思想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通过一些真实情境的演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其学习热情。例如,健盘的快捷操作、鼠标的精准移动和两者之间配合的神奇特效等,都可以整合学习,再结合其他附加软件或者硬件的学习来教学。大多数学生喜欢动画,那么就可以结合画图软件的学习,利用实用效应产生的强大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思维转化,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并运用到实处,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实用的朴实感,让知识和能力合二为一,让信息和实操融洽地整合。
(二)扩大格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革新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下,需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在于提高学生信息时代的素养。这不仅包括直接吸收,还包括间接思辨。也就是说,现代的信息教育标准更加深入化,需要在培养学生基础认知意识和能力的情况下,整合出更多道德品质的内容,让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双向增长。以防学生的思想迷失,或者说,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普及给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多方面内容,包括相关的法律、规定、用途、提取精华和优势、摒弃恶习和纰漏,告知学生不可过分沉迷网络游戏。积极分享信息技术带给生活工作的便利,带给科技的发展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学生树立远大的追求,种下小小的梦想。
二、安排科学有效的教学架构
(一)结合情感,培养正确的使用习惯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不注重将其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入一些图片、视频等,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部署一些课程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规律等,通过情感、生活等需求方面来考虑,逐步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训练,使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贴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厘清思路,传授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
信息技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处于一个交替及进行的状态,所以信息技术的课程不可能一成不变。小学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是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符合核心素养的思想,也能让学生获得切实的收益。所以教师需要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做出相应调整。让学生的头脑清晰、基本功扎实,也让学生的手法熟练,形成能力和本领。众所周知,在新课改制度推出之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清晰科学的教学目标,并按照目标的引导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唯有如此,才能够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推进提供指导。
三、整合教育资源,保证齐头并肩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使其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具体来说,有效的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发挥出来。
首先,教师要将配套光盘中的一些教育素材整合起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下作业的针对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整合实践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结合教学大纲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动画、视频等,并将其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由此优化教学结构,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与多样性。做到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合其他学科和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能够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加重视这门学科,使得课程进度流畅通顺,彼此共同前进。
除了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以外,教师也要重视其他学科教师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融入。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几乎所有学科都需要用到信息知识和技术。因此,本专业的教师要勤于对于其他教师的指导或者培训,让大家都跟上节奏,让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流畅,让教师的工作更加轻松快捷,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统一,以实现教育的全面整合和落实。比如,一些实用的小程序、小平台的普及可以带给教师更加高效的办公节奏,一些专业技术或者数据能够更好地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指向,这就十分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符合综合素养背景下,整合信息教育的中心思想和目的。
四、结合生活点滴,融入合适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课堂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与学习规律,为其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其与生活情境相融合,由此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一些抽象知识,并使其实现知识内化与吸收,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另外,教师需要通过构建良好教学情境的方式,不断地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促使其成为一名道德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是一个重要内容,这需要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与道德品质,从而真正地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整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学大纲的内容等,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引导,并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