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体验语言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分析
2022-03-0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中学何意萍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中学 何意萍
中华大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担负着保护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也可以说,我们从出生起就已经被打上了文化烙印。初中时期是每个学生重要的学习发展阶段,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桥梁,应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来,并将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发扬下去。这对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社会实践同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联系,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运用在教学中。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古汉语基础较为薄弱
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背诵默写,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古诗文深层次的核心思想的感悟、体验,对于古诗文中的典故、人物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拓展。学生的古汉语基础薄弱,在学习古诗文时,仅通过阅读难以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更无法体会诗人作品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法所想要突显的深层次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教师不能腾出太多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一字一句,只能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也正是因此,许多初中生认为古诗文晦涩难懂、学习难度很大。学生对于古诗文当中的字、词、句的理解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如果学生的文学基础常识薄弱,很难较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词,这也说明目前初中教学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篇数较多,但仅靠教师课堂讲解,就想让学生深刻领悟优秀传统文化显然是不够的,教学效果也不够明显。虽然在这方面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及精力,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其主要还是了解不足所致。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许多学生对新鲜有趣的多元文化更感兴趣,如网络小说、动漫、电竞游戏、时尚大片等。这些都是文化输出的一种娱乐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同时也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阅读一篇古诗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学生和教师在年龄、生活、成长经历上都有所不同,学生和教师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很多现行的教学方法已经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仍沿用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还会加剧学生畏难心理,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有身心俱疲之感。因此,改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形式美
以往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都是先把古诗文的大致意思讲解给学生,随后让学生多次阅读,再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者是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一些背诵能力较弱的学生就需要在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背诵。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古诗文,学生也同样需要花费更多的课后时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过多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使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对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古诗文相互结合,通过诵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古诗文当中的形式之美,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内容,加深对古诗文的印象。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诵读,再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手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古诗文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形式之美。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8人为宜,并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确保每个学习小组的平衡。随后,教师向学生表述古诗文当中所蕴含的内涵,并将文章分段再分配给学生,每个学生诵读一段加上互相诵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诵读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当所有小组全部结束诵读后,教师可对得分较高的学习小组给以相应的奖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形式美,同时也较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和兴趣,并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营造诗词意境,传承文学美
古代文学家在进行古诗文创作时都会投入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不同事物的感官意识,因此不同的古诗词作品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境。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之美,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启发,就需要在充分把握诗词意境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意境教学既是对内在的培养,也是对外在的培养。内在培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古诗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其中的意境。比如,在学习《望岳》时,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壮志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对文中的个别字词进行重点提示,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从而对整篇古诗文的主题思想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字词提示中要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将学生引入古典文学的学习之中。外在培养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氛围,为学生营造古典文化意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古诗文,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相应的古诗文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着良好文学氛围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选购古诗词挂画等,将其悬挂在教室当中,也可以把黑板报设计成古风风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在进行古诗文教学前,教师可先进行导读,在导读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具有古典文化的课堂学习意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文学习。
(三)深入剖析古诗文,领悟内容美
要想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文所具有的文学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造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情感。例如,在学习《夜雨寄北》这首古诗时,学生要知道这是诗人李商隐在异地他乡为远在家乡的爱妻所写的七言绝句。通过朴实的文字,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再比如,在学习《十五从军征》时,这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讲述的是一位常年征战在外的老兵在回乡途中以及回家后的各个场景,揭示出古代兵役制度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奴役及严重残害,整首古诗充满忧愁的诗境,诵读起来让人不禁感到浓浓的悲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向学生讲解诗词大体意思,再将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讲解给学生,并通过设定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到古诗文的内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