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情境任务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2022-03-0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符海燕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 符海燕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试题命制要情境化,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完成作文任务”[2]。
情境任务型作文自2015年发端,目前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常见的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不仅可以在文章立意、作文体裁、表达方式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可能,并且通过预设情境以及设置典型任务,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一、情境任务型作文命题的三个维度
笔者通过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以及实践教学经验,发现情境任务型作文命题有以下几个维度。
1.关注社会发展
通过分析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目可以发现,情境任务型作文在材料选择上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以引导考生从时代大环境中寻求个人价值与意义,明确个人定位以及发展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以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其中尤以文化自信最受关注。由此不难看出,作文题目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居多,旨在引导青少年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如2018年高考作文,以“世纪宝宝”身份回顾中国过去、展望中国未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2019年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关于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抗疫这一热点话题,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国家在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
基于此,平时要指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代变革,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写作,这是写好情境任务型作文的关键。
2.彰显人文情怀及人文精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及人文精神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目标。高考作文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以及语言的实践运用,同时也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关于情境任务型作文的写作,考生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材料,选择文章立意,并熟练运用语言规律以及逻辑规则写作;一方面要通过观点陈述以及推理论证,展现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人文情怀以及审美情趣,彰显自身的人文积淀。
2019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旨在弘扬“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彰显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2020年的全国I卷高考作文“评价历史人物”,不管选择哪个人物立意,都能体现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命题不仅体现了传承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更明确立德树人,发扬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2021年全国乙卷的作文材料以“理想”为话题,以古人的比喻表达对理想的追求。这是一则反映时代青年对理想感悟的材料,突出了青年对人生理想、文化底蕴、家国情怀的思考。
3.注重思维考查
高考任务型作文命题体现了思维特征。考生思维的发展、提升主要是通过语言运用实现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获得思维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以及批判性等品质的提升。
例如2020年全国I卷要求“评价历史人物”,命题巧设情境,在选材上体现了对考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你对哪个感触最深”,需要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上这三个人物的作为和功绩,引领考生在比较中加以鉴别论证,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2020年全国Ⅱ卷第一则材料引用墨子和英国诗人的话,从道德层面和哲理思辨角度,引导学生要正确看待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篇作文材料充满哲学思辨元素。
2021年的高考很多作文题目都充满思辨色彩。如2021年新高考I卷“强弱之变”命题,极富思辨张力,考生可以从“强者”的角度探讨强者不自恃,要把握先天优势,居安思危;也可以从“弱者”角度谈弱者不自悲,面对困境,不怨天尤人,要发奋自强,转弱为强。
平时要注重思维与逻辑训练,学会从多种维度对材料或者问题进行分析。考生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时,要全面分析;在推理论证时要辩证看待问题,切忌绝对化、简单化以及片面化,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理性,做到以理服人。
二、情境任务型作文的命题特点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大都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要素,如2020年高考全国I卷中情境设置为以“历史人物评说”班级读书会为主题的发言稿;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围绕“同一世界,共创未来”展开,要求考生作为演讲人写一篇演讲稿;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则要求考生站在高三学生的角度,围绕“如何自我画像”主题给高一新生写信,2020年全国新高考(海南卷)“带你走近_____”电视节目主持词……这些情境任务型作文题目虽然在角色指令、对象指令、文体指令、内容指令等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类似的情境要素。
这些情境任务型作文大多具备指令明确、贴近学生真实情境的特点:
话题情境,从本质上讲是指写作的根据,这也是考生在进行写作前的核心参考内容,考生在写作时必须要注重“真实”,切勿脱离实际,应紧扣主题。
任务情境,是明确考生的写作范围,即要求考生“写什么”,包括“角色指令”“对象指令”“文体指令”等多个要素。
思维情境,即要求考生写作时要“如何写”。
写作时应当紧扣以上三个方面情境要素,将其作为作文的核心要素。
三、情境任务型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情境任务型作文往往内容及任务都很明确,大大降低了考生在审题时步入误区的可能性。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为切入口。
1.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明确作文主旨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关键,审题一着不慎,就会导致作文全盘皆输。在情境任务型作文审题时,首先要做到吃透材料,整体把握,情境任务型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考生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因为关键词、重点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体现出命题者的意图。审题立意时,把关键词、重点句作为突破口,才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审题立意。
如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材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这道高考作文题凸显了“立德树人”的理念,以故事形式承载了人物的思想和智慧,体现了“文化传承和理解”的核心素养。情境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则材料中,“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是重点句,依据这一重点句要求考生通过对三人的比较,选择出感触最深的人物来写。其中,“最”是整句话的核心字,出现“最”字,就要有思考、权衡、比较和思辨,考生在构思作文时就要注重这三个历史人物之间的对比,从而凸显“最”字,切忌只叙其一而忽略其他。而这个“最”的标准的确定,是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让考生将人物的精神置于现代背景中观照,挖掘其中国智慧、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抓住重点句审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立意:
齐桓公—“我”对齐桓公感触最深:志向高远、胸襟广阔、知人善用、不计前嫌、包容大度、从谏如流,成就一代霸业。
鲍叔—“我”对鲍叔感触最深:顾全大局、不计私利、知人善荐、谦虚礼让、虚怀若谷、甘居人下,促成了齐桓公任用管仲。
管仲—“我”对管仲感触最深: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士为知己死、识时局知变通,尽力辅佐齐桓公。
2.聚焦契合点,把握材料核心
部分情境任务型作文题目大多篇幅用在材料上,这些材料之间看似独立,但联系却极为紧密,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这类作文题时无法将其进行深入的总结及归纳,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作文审题偏题。
情境任务型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对多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可以使用求异法、求同法或互补法提炼材料中心。对于考生来说,明确材料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整体、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要想准确立意,首先比较各个材料之间的异同、寻找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结合写作内容指令,综合判断和归纳,把握情境材料核心。
如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就是将多段材料融合的情境任务型作文,这道作文题目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段引用墨子和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既体现了兼爱与大同的思想,又注重平等团结、共谋发展。第二段、第三段材料表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的美好情景。从这些角度思考,可以明确这三段材料的内在联系,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接着根据材料中提出的主题,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的历史担当”结合进行构思立意。
3.重视情境,要有角色意识
情境条件下的写作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最为突出的是在交际情境和语境中,预设了写作者的身份。如2020年新高考卷Ⅱ卷(海南卷)是“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2020年全国Ⅱ卷是“中国青年代表”,2020年全国Ⅲ卷是“高三毕业生身份”,2019年高考全国I卷是“复兴中学”的学生。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目为“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并明确这一主题情境下叙事者的身份为“青年考生当事人”,要求考生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作文。这是依托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引导考生要有历史担当,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融入个人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的情境设置为班级读书会,这一情境与学生现实联系紧密,又被考生熟知,有助于考生构思作文,不易偏题。要特别注意这些特定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但有许多考生在写作中却忽视了这些特定的情境、角色。
因此,在应对情境任务作文时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1)读懂创设情境。作文材料创设的情境要求考生能从真实的阅读情境和个人生活情境出发读懂题目。假如你是客串《中华地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那你得熟悉当地的文化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等内容。这是依托个人、社会生活情境,引导考生由校园走向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灿烂的祖国文化。
(2)明确文体任务。题目会在预设的情境中限定一个文体任务。这一特征要求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写一封信,还是写演讲稿,或是写观后感,或是写主持词,或是写辩论稿等。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明确“任务”,才能符合题意要求。我们要紧扣“情境设置”备考文体写作,加强学科素养,培养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的能力,更要依托这些情境与问题对实用类文体进行写作训练,如介绍信、辩论稿、倡议书、主持词、开幕词等。
(3)理解交际语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命题思路,能有效指导考生在写作文时避开“宿构”“假话”“文艺腔”的怪圈。这类情境作文往往预设交际语境,包含多个写作指令。面对这类设置了交际语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交际语境,然后写作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题目所设置的交际语境当中,要懂得“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高考背景呼唤着我们在作文审题立意上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应当提升思维,拓宽视野,由浅表走向深刻。在情境任务型作文审题立意时,我们要对情境材料进行信息划分、抓住关键词或重点句、把握材料主旨、聚焦聚合点、明确任务指令,在具体的操作中将以上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