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01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湖北小学
□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湖北小学 许 挺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实践分析
1.案例概述
为了对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成效具有更加清晰的研究,笔者以A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情况为例。
从课程的内容层面来说,本次实践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数学为例,其中主要包括:小数乘法、除法、多边形面积、因数、分数加减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学知识,是数学应用和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体现。从教学目标层面来说,教师需结合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构建数学学科框架,辅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逻辑结构,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实践过程
A小学教师在开展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时,一部分教师针对《因数与倍数》部分教学时,直接进行在课堂中设置情景教学环境,并借助PPT课件,与学生一同进行问题探讨,并让学生针对章节课后习题进行讨论练习,而教师善于在课堂中总结学生互动探究的结果,进行课堂互动讨论知识归类,进而完成教学内容。
一部分教师进行《小数乘法》一章教学时,则采取主体教学为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串联”,然后让学生在“模仿”运算的过程中,逐步对生疏的新知识进行运用,也能够达到构建生态教学课堂,发挥“对话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效果。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结合以上A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主要过程归纳,笔者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要点归纳如下。
1.生本课堂理念为指导
(1)理论分析。从A小学的教师的实践过程记录可知:教师无论是采取情景教学法、直接导入法、还是课题互动探究法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始终将学生的原有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作为教学实践的基础要素,再进一步开展章节数学知识教学。由此,笔者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首要要点归纳为生本课堂指导理念为基础,但这并不代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要忽视课堂学科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将两者兼容在一起。
(2)案例分析。例如:A小学教师在开展《因数与倍数》一章教学时,其设置的情景,是带领学生复习“乘法与加法的关系”,然后在进一步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设置了课堂互动买水果的互动练习课堂,使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案例中提到,A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实践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首先对学生的内在知识进行把握,然后再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目的的进行情景设置,同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的反馈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掌握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奥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避免教师课堂教学互动内容与学生的现有水平脱离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是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为引导的实践体现[1]。
2.教学方法多样运用
(1)理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运用,也需把握多样化方法灵活运用。依据A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案例情况可知:该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能够巧妙的利用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法以及引导性教学策略,结合数学学科的内容,目标性的选择教学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目的性的开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践的第二大要点实践运用的体现。
(2)案例分析。例如:A小学教师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章教学时,教师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入手,进行新知识教学导入,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五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图,自主拼接长方体;在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针对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案例中提到的教师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问题引导、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以及自主探究四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教学启发性保留
(1)理论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过程的要点把握,也在于该种教学策略运用启发性的保留。从A小学五年级小学教学过程来看,启发性教学主要体现为:课堂中启发和课后探究性启发。所谓课内启发性,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课堂互动,逐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了的学习。而所谓课后探究,是指学生依据课堂教师教学预留问题,课后自主进行问题分析。两者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各自侧重点不同,但都注重课堂“互动”的特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着主动学习方向转变。
(2)案例分析。例如:A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多边形的面积》和《折线统计图》两部分教学时,就分别运用了课堂内启发性教学和课外互动启发教学策略。
其一,教师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及面积,从而启发学生能否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样,在探究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启发学生能否将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再来推导它们的面积公式。其二,教师进行《折线统计图》教学时,为学生布置了课后实践探究作业:“绘制一周最高气温变化图”,并做适当的分析及预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能熟练“折线统计图”绘制的步骤,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合理的分析和预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案例中提到的两种启发教学方式,就是从学生实践学习的实际层面入手,循序诱导的探究实践过程[2]。
4.彰显教学创新特征
“对话式教学”方式,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策略变革的代表策略,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彰显该种教学方法创新特征。
例如:A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PPT课件、数学学科知识以及生活中数学现象为例,进行学习兴趣的启发、诱导,然后再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而如因数、倍数变换规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等模式化知识归纳,教师均采用理论知识到具体计算分析过渡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
以上提到的A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过程致力于达到以下几个目标: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该教学过程一方面从数学学科素养层面进行“对话式教学”课堂实践引导,一方面又以数学简单式框架结构规划的方法,辅助学生建立理性知识学习思维。这样主次辅助性“对话式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互动性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学科知识思维,从而辅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整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态课堂实践的体现。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是当代教学形式创新的理论归纳,对于义务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建设中应用的优势,应把握生本课堂理念为指导、教学方法多样化运用、教学启发性保留、彰显教学创新特征四方面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