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故事田”教学方式初探

2022-03-0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孟丽勤

学苑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调度学科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孟丽勤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故事内容,能够顺利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所谓“故事田”,应该是生长在生活中的故事,带有浓郁的童话气息。教师将数学教学与故事相对接,无疑能够生发更多教学契机,成功调度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小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这是最基本的学情。教师抓住学生关注点做对应设计,自然能够带来丰富学习动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推出一些“故事田”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

一、搜集“故事田”素材资源

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开发,找到更多故事信息,或者是借助教辅材料、网络信息渠道展开故事素材资源搜集,都能够找到适合的故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辅助。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展开故事资源搜集行动,让学生在故事素材整合、故事聆听、故事讲述过程中,进入到数学学习环节,对数学等量关系做深度梳理,启动数学学科思维,在广泛探究中建立数学认知基础。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教师利用信息渠道搜集到一则故事:在数字王国中,以前是没有负数的。这一天,“零”发出了感慨,为什么这个数字王国中我是最小的,它有些不服,就找到“加、减、乘、除”等几位,要求几位大哥帮忙,提升其地位。这几位都不肯帮忙,零便采取了激将法,说有人说你们的坏话了。这几位果然中计,来到大街上,找一些数字理论。因为有零这个帮手,零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原来的数,只能打成平手。减号出场,任何数减零也没有什么变化。零和乘号结合,结果更失败了。零还是不服气,就要求将减号放在身前,继续对比,结果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数——负数。这个负数,比零还要小。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都感觉比较有意思,对负数的实际意义有了一定认识。教师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案例,学生主动做出回应,课堂学习进入深度探究环节。教师搜集到一个负数是怎样出现的故事,看起来很荒诞,却让学生感觉很有意思,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学生对故事内容不会做深度解析,却能够记住一些故事情节,这是极为难得的。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活跃,能够从聆听故事之中建立学习认知,其主动探究作用更为显著。

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其体验指数,教师为学生设计信息搜集任务:课外时间,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最好是与“负数”有关,准备参与班级集体讲述活动。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有更高认同感,都会积极准备。教师要求家长给予一定协助,让学生借助网络做信息搜集,这样可以顺利找到适合的素材。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做讲解,最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内容,推荐到班级之中,并进行重点研究和讨论。一个故事信息搜集任务,将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二、创建“故事田”教学情境

故事融入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故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引入“故事田”内容,将数学学习内容和“故事田”形成多点对接,让学生在聆听观看数学故事的同时,自然启动学科思维,展开数学学习和思考。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讲述故事,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都能够成功调度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科学习环节,在广泛思考探索中形成教学启动力。

数学故事没有固定设定,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环节,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调度效果。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借助网络搜集到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故事:小数点和大铅笔在街上散步,看到平行四边形被砍了一块。小数点说:“这是什么人干的?真是太可恶了。”大铅笔说:“肯定是橡皮大盗干的。”忽然从后面传来小剪子的声音:“这是我干的。刚才我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发愁,因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用正方形来测量,可这平行四边形斜头歪脑的不好测量,我就剪下一个角,然后拼接到另一边,得到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就好办了。”大铅笔说:“不错,这是很好的办法。因为长方形面积公式为: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这个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学生听过这个故事后,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有了直观认识,对这个公式的推导方式也有了清楚了解。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和计算都涉及到了,让学生自然记忆住这个公式,其助学效果是极好的。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故事,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紧紧吸引学生学习目光,学生从故事聆听和深度思考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是多元的。教师将故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对接融合处理,形成更多调度力量。

为训练学生学习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做信息处理,自行创编一个数学故事,要围绕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内容展开。学生对创编故事比较感兴趣,纷纷展开创意思考,对故事情境做设计和构建。故事展示开始,学生大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主动做讲述展示,教师对学生数学故事做点评,将一些亮点筛选出来做重点推介。教师让学生自行创编数学故事,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促使学生自然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三、组织“故事田”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内容众多,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将“故事田”内容做巧妙融入,让数学活动与故事做对接处理,学生会主动展开学习思考和探索,由此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会更为深刻。教师讲述数学故事、学生演绎数学故事、多媒体展示数学故事、学生讨论数学故事等,都能够带来丰富学习主动力,帮助学生顺利建立数学认知基础。学生对数学故事性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适时做出规划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故事活动,在深度思考之中内化学习认知。

教师推出一些数学童话故事,学生会主动聆听,其调度效果也会更好。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鼓励学生讲述关于三角形的故事。学生有一些故事积累,自然有主动回馈的意愿。有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有一只老母鸡,孵化出一些小鸡,老母鸡害怕狐狸来偷吃小鸡,就用木头建筑了鸡窝。狡猾的狐狸来了,用力推动这个鸡窝,将小鸡偷走了。喜鹊看到这个场景后,对老母鸡说:“房子不能建筑成四边形的样子,这样很不稳固,不如将房子建成三角形的,能够增加稳定性。”老母鸡按照喜鹊的建议,将房子重新建立起来。狐狸又来了,这次它怎样也晃不动鸡窝了。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故事做评价,学生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讨论,对三角形稳定性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讲述数学故事,用四边形与三角形对比,对三角形稳定性做故事展示,其渗透效果更为显著。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情结,教师鼓励学生做创意展示,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借助故事讲述和聆听做学习和探究,其学习效果显著。数学故事有生动的情节,学生接受起来没有什么障碍,接受数学原理和知识也非常自然,教师要做更多调度工作,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故事讲述活动之中,其调度作用更为突出。

数学故事带有情节性,学生自然是喜闻乐见,教师组织学生做故事搜集、整理、讲述、展示,最终目标是内化,让学生在故事讲述感知体验中建立数学认知。讲故事学习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以有效提升其学习品质。数学学习与故事对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

四、拓宽“故事田”学科训练

教师借助故事设计课堂训练,这是比较有创意的探索行为。学生借助故事阅读和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学习带有趣味性、思考性、互动性,自然是比较有价值的探索行动。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参与故事素材的搜集活动,学生都有应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适时布设信息搜集任务,学生在故事信息搜集整合处理过程中展开学科学习,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数学题目设计故事,这样可以成功调度学生学科思维。

学生对数学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习内容需要做具体设计,这样才能形成丰富调度力量。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讲述一个悲壮的故事:1967年,前苏联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时,发生了事故,因为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当时的中央决定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宇宙飞船将在两个小时后坠毁,宇航员面对微笑向母亲和女儿告别,他的女儿才12岁。宇航员科马洛夫嘱咐女儿: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个故事给学生带来更多震撼和触动,对小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教师顺势引入小数的性质学习内容,学生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开始了学习和探究。教师适时引入关于小数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其冲击力很强,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学生对小数的认知更为深刻起来。教师精选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形成高度对接,这样才能形成更多调度力。学生对故事比较敏感,教师需要做创新设计,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深入研究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

拓宽故事教学维度,教师需要从更多角度做延伸设计,精选数学故事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好学习环境,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沉浸到故事之中,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立体而鲜活。数学故事渗透到数学训练环节,不仅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触动,还能够培养学生学科灵感,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中建立学习能力,故事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应该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

五、对接“故事田”实践应用

对接生活故事做数学学习,学生感官得到更多历练考验,无疑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利用更多教学资源展开实践探索,以故事创编为契机,推出更多实践应用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数学故事带有生活化特征,教师对数学内容做故事处理,都能够产生更丰富数学学习魅力,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践环节,在广泛应用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能力。

数学故事内容极为丰富,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做适当的修改和创编,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借助故事做深入思考,进而掌握数学内涵。如教学《公顷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开始给学生讲述故事:从前,人们并不会计算面积,对面积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户人家,因为土地交换的事情发生了争执。一个说:“我这块地长200步,宽是7步,当然是比较大一些。”另一个说:“我这块地虽然只有100步长,但它比较宽,有14步,怎么算也是我的地更大一些。”……你能够帮助他们来算一算谁的地块更大一些呢?学生开始计算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起来。教师借助故事来做教学调度,设计了训练题目,学生对此比较有感觉,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计算,形成学习共识。故事很简单,却比较有代表性,虽然没有直接应用到“公顷”这个单位,却传递出一些信息,计算面积有不同单位,面积大小比较也需要通过计算,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其思维顺利启动。

数学与故事结合,这本身就是创意无限的设计。学生对故事有更强认同感,教师针对学生需要做故事投放,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特别是一些趣味性数学故事,将数学原理做深度渗透,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训练效果大大提升。数学故事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从不同角度做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体验,其训练价值更高,学生从训练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学习做设计,其实践意义更为深远。

“故事田”中的故事带有趣味性、探索性,学生对这些故事资源更为关注,其调度作用更为鲜明,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为学生创造更多适合的对接机会,让学生在故事聆听、故事讲述、故事讨论之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小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诉求展开对应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效果,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小学数学教学与故事形成对接和融合,能够带来更多学习成长点,教师适时做出对接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调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