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水平

2022-03-01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演武初级中学柳进荣

学苑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根式轴对称数学教师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演武初级中学 柳进荣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类学生,他们普遍存在偏科现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如果积极与学困生进行学习交流,就可以带动学困生克服数学学习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困生克服数学学习瓶颈,夯实数学学习基础,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积极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带领更多的学困生及时解决数学问题,启发学困生找到数学学习的窍门,进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学困生的培养情况

目前,初中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培养问题。在平时的课内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学困生的课上学习表现。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学困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受到家庭、自身学习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学困生的家庭环境没有学习氛围,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足;第二,学困生的家长很少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进而导致学生无法与家长进行学习互动,逐步失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存在问题,他们普遍处于自卑的学习状态。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往往不太好,当他们面对学习问题时常表现出退缩的态度,而较为自卑的学习状态会进一步导致学困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水平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第四,学困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为考试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出现消极情况时,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见,学困生的个人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想引导学困生完成转化工作,就必须深入分析学困生的个人问题,从而帮助学困生不断克服学习问题,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在学困生的培养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很少与学困生进行学习交流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较多的,他们很少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生活表现等内容,更很少与学困生进行心理、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过于关注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很少分析学困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却没有尝试带动学困生进入学习状态,更很少结合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来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另外,初中数学教师很少关注学困生与中等生、优等生的个体差异,而是为学生提供统一化的学习指导方案。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常不能按照教师给定的学习方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逐步失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对学困生的监督与引导缺失,更很少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与帮扶,从而导致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困生往往更加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沟通,当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教师就能够较为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交流、沟通为学生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沟通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水平。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过程中,仍旧需要积极完善教育教学方案,鼓励学困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困生

教学效果较差以及学困生较多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必须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水平,是每一个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深入分析每一个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并带领学困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文章本部分将对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困生进行分析阐述。

1.开展合作探究数学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就应该让学困生与学习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学困生通过交流沟通以及比较学习,明确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优秀学生建立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榜样,从而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到数学学习的办法。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困生向学习态度较好的优等生学习,从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课堂数学知识内容,通过开展合作探究与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水平与成绩。以《轴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一组都含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等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提高学习水平。接着,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探究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谈一谈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分组分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结合生活中的屋顶设计、脸谱、图书、剪纸、风筝等来谈一谈对轴对称的认识时,往往会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困生谈一谈自己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认识,并鼓励学困生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督促学困生集中注意力听讲。随后,教师可以让每组的学生合作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让学生合作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个题目。同时,教师要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交流后会随机抽查小组内的同学分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而保证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此时,每个小组同学往往会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特别是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会带动学困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问题,进而促使整个小组同学都能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随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关轴对称图形性质的问题,并邀请部分学困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进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2.开展学困生帮扶学习活动。

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就应该邀请全班同学帮助学困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首先,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根据不同学困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邀请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学困生的帮扶中来。教师要明确学困生的帮扶目标,并不断督促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困生跟上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节奏,提升学困生的综合数学水平与成绩。其次,教师需要根据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帮助情况的不同,确立不同的帮扶目标,并结合不同优秀学生以及学困生之间的特点,进一步为学困生帮扶学习提供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困生帮扶学习的效果与水平,整体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以《整式的乘法》教育教学为例,教师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然后再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此时,部分学困生可能对整式的认识较为浅显,进而无法准确理解整式的乘法规则。因此,教师可以邀请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下与学困生进行学习交流,并尝试带领学困生复习有关知识。然后,教师在课上,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整式有关知识,从而让所有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该部分数学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等知识要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习问题,且无法自主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邀请学困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并邀请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进行指导,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数学学习氛围。比如学困生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习困惑。此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困生困惑点,带领学困生逐步理解如何将多项式相乘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进而帮助学困生理解该解题技巧。随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所有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进而促使学生在习题训练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整式的乘法知识点的印象。

3.开展分层次数学学习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不同学困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学困生学习困难程度与困难产生原因不同,教师若无法根据系统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困生培养效果降低。因此,在提高学困生数学水平与成绩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差异,充分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从而更好地带领学困生不断突破数学学习难关、找到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问题是较为突出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依照不同学困生的学习特点与习惯态度等,为学困生提供具体的、分层次的学习方案与学习计划,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逐步提高学困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并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数学成绩与数学综合水平。以《因式分解》为例,教师需要让学困生逐步掌握几个熟悉的因式分解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数学学习方案,让学生分别选择一个学习方案进行探究。比如在提公因式法的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习基础,鼓励学困生尝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并邀请学有余力的学困生尝试结合公式法来解决该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鼓励学困生尝试解决学习困惑。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高学习难度,让学困生分析公式法和提公因式法的区别,进而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解题速度较快的方法给出数学答案。接着,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在课下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完成课后复习巩固、综合运用等题目。学困生在课下尝试完成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会逐渐加深对本节课所涉及方法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分层次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根据自身的不足逐步解决问题,并不断有耐心地高质量完成数学作业。

4.开展问题导学探究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应该鼓励学困生解决问题,并邀请学有余力的学困生尝试提出学习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导学探究活动,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分析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助手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以《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微课,让学生在课下复习二次根式的知识,并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完成二次根式的乘除学习任务。首先,教师要把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录制成两到三个短视频。然后,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在课下探究该部分知识。学困生往往可以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再次回顾二次根式有关知识。同时,学生会主动结合微课中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关问题来预习该部分知识,从而为课上学习打下基础。接着,在课上时间,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分享自己的学习问题解决情况,并谈一谈自己所遇到的学习困惑。学困生在分享学习问题与收获的时候,往往会集中注意力回顾课下预习内容,并尝试提出有待探究的学习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对学困生的学习困惑进行解答,并尝试邀请其他同学帮助该学困生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困生共同学习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学习问题。学困生往往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尝试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让学困生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熟悉乘除规则,进而让学困生掌握快速解题办法。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特别是鼓励学困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而促使更多的学困生转变数学学习态度、加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特别是要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困生不断克服学习问题、找到数学学习的技巧。同时,教师要制定一定的分层教育教学策略,鼓励学困生根据自身水平来设计学习计划,从而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根式轴对称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如何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认识轴对称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2 整式与二次根式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