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建筑领域的三个趋势

2022-03-01金秋野常涛

世界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变革工具

金秋野,常涛

关键字:虚拟现实,空间感知,建造工具,去中心化

这里谈建筑的趋势,未免有夸大之嫌,但事实上一些可见与不可见的变革正在发生。经常能听到各种哀叹,及对数字技术兴起的担忧,传统建筑行业的挽歌是否已经奏响?其实数字工具让人对世界的精微控制加强,生产力的分辨率提高了,与自然的拟合更加紧密,一直扮演着反自然力量的工业技术也可得到进一步的驯化,特别是人居环境的形态会因此改变。现在变革正在发生,它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

1 思维模型的变革

近百年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物理空间)和主观世界(神经科学)的了解都大大加深。从立体主义开始,“一点透视”的科学透视法受到全方位冲击,人们使用摄影、摄像、装置、行为等途径重新定义“观看”和“再现”的方式。所谓“透视”就是以二维再现三维。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式的平滑空间受到相对论质疑,德勒兹(Gilles Deleuze)描述的空间充满了褶皱,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使用照片拼贴来描述游移的视点,并重新认识东方艺术。现象学呼吁对主体性的关注,从知觉到身体,主体“在场”成为沉浸式艺术的理论基础。从思想意识到感官经验再到空间地理意义上的去中心化过程一经发动就无法回头。

CAD 其实还是正投影法的延伸。此前1000 多年间,这个工具提供了便利,也限定了思维方式[1]。投影面拉开距离,物我有别,二元论“观看”,平立剖面主导了建筑师的头脑,甚至将工程图看作建筑本身。马里奥·卡尔波(Mario Carpo)认为,窗口视野与印刷术的发明有关,从此二维平面(窗口、画框、书页、荧屏)就成为再现世界的媒介,而此前建造活动是直接操作三维素材[2-3]。而今充斥在城市中的直线、可导曲线和重复单元,让城市单调而充满“异物感”[4],其实是认知模型的反映。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转换,空间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场,作用于人而成为感知现象。在现实或虚拟中,什么样的人造空间是有意义的?

2 建造工具的变革

伴随着思维模型的变革,“三维虚拟空间”和脑机接口等技术兴起,继续挑战人对“真实性”的理解。虚拟现实破除了窗口视野,使身体重回周遭,自内向外去观察世界。相应的,以信息压缩和精确计量为目的的正投影法也受到质疑。游戏行业对虚拟空间信息表达进行了大量摸索,如数据量与信噪比、材质贴图和光环境、实时渲染中的距离精度等,其建立一个“连续真实的现象空间”的目标与建筑学一致。虚拟世界同时是可感知的现象和可测量的数据,辅以高效灵敏的传感器,可以让建筑设计在真实物理空间中虚拟定量地操作,比如工人在空白场地上透过目镜观看标高变化、柱子定位和隐蔽走线,业主也可在建造前就进入模拟的完成后空间。此前,人们用1:1 实体模型来想象空间,似乎现在不再必要。二维投影被三维映射取代,平立剖面的作用类似三维游戏中的导航地图。

与之相应的,是直接调用三维数据的机器建造。它可以像机械臂那样“编织”,也可以像3D 打印那样“铸造”,但都避免了图纸转译过程中的种种麻烦和误差。随着自动机器的进步,个性化和零售式的建造成为可能,并与社会性建造分庭抗礼,就像20 世纪初便携式相机和大画幅银盐摄影并存。过程可能相当漫长,但适应小型集约化的建造材料和施工方案因其经济高效必将普及,使去中心化的个体设计和建造成为可能。这一转变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简化和雷同,使城市(如果还名为“城市”的话)面貌趋于多样。对建筑师来说,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是:当2D 工具被3D 工具取代,用什么来支撑建筑的外壳,并覆盖它的表面?

3 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环境危机。地球从来没有养活过这么多人、达到这么巨量的资源消耗水平。人居环境过度集中的危机已经显现:气候变化、资源压力、细菌和病毒传播,以及远离自然对人类身心的毒害。

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规模建造。之所以存在这种组织化的大规模建造,跟人类的中心化社会结构有关。因为资源集中有赖于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浪费就成了必然。试想,如果个体劳动高效、自足且有余裕,哪还要依赖集体的施予?当建造成为一种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更高、更大就成了值得追求的,所以当今社会一边呼吁环保,一边对种种奇观赞叹不已。

但这种对奇观的赞叹,很容易在下一个时代转移到虚拟空间,在那里,瑰奇壮丽成本不高,反倒是精细的身体感知模拟难以实现。假设一种可能性: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与建造,逐渐打破组织化、专业化的坚冰,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在真实和虚拟两个领域实现土地资源配给的进一步灵活多样化,妥善利用个体化建造工具的潜能,实现“人人都是建筑师”的梦想并不遥远,反过来又能从源头上遏制资源浪费问题。

加上突破式发展的信息技术,人居环境迎来了新机会。3D 打印等建筑生产模式,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物流交通模式,以及元宇宙等远距离“在场”的个体交流方式,让大规模聚居变得不再必要。城市的本质是聚居,以人为信息载体进行密集交流,建立新节点以促成新机会,现在这种节点可以在虚拟世界搭建。大规模、组织化的建造活动减少,个体化、精细化的建造活动成为主流,虚拟社区的下一步就是虚拟城市,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结为一体,而个体散居于自然中。

今日之日,我们需要认识到“空间是信息、建筑是现象”,这也是解决当代生存困境、进入下一个人类世代的钥匙。□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变革工具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变革开始了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