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理策略阐述
2022-03-01闫亚召
闫亚召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心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环境作为人们生存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大关注力度,进行环境的保护。但是在现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就会侵占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破坏,而且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进一步对环境造成破坏。现阶段,相关人员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需要建立起城市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环境保护。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环境的保护,真正意义上促进了环境和城市协调发展(如图1)。但是在现阶段的红线规划环节,由于城市发展的复杂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在发展的过程中精心对红线的划定进行研究,保证生态保护红线功能的顺利发挥。
图1 城市生态示范区
1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概述
1.1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限。
1.2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提出背景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就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一方面,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建筑发展和工业发展需要资源的支撑,就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而环境作为人们生存的基础,就需要进行保护,于是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就应时而生。2013年,原环境保护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工作,优先选取生态环境优良且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江西、内蒙古、湖北、广西4个省份作为试点开展工作。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2020年底前,我国将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1.3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流程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在我国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其发展速度十分快速。首先就是任务的提出,在2011年,相关部门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生态红线的划定任务;然后是发展阶段,2012年3月,环境保护部组织召开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就生态红线的概念、内涵、划定技术与方法进行讨论,通过2012年4月的《全国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正式定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其次是稳定阶段,在2012年至2018年通过对各个省份的试行,已经基本实现了红线的覆盖;最后就是目标的实现,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的通知》,要求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应于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这样一来,就基本上敲定了生态红线的发展基调。
2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存在的问题
生态保护红线对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工程的复杂性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本身具有的难度,在现阶段的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重视力度。
2.1 生态保护红线自身存在划定不尽、划定不实的问题
生态红线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但是在现阶段的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环节,还存在规划不尽以及划定不实等问题。前者是指在红线区域的划定环节,规划人员针对需要进行保护的地区研究不足,忽视了应该规划在内的地域。后者是指红线规划地域的实际需求和规定不符,出现本应该规划的没有规划,不该规划的乱规划等现象,就造成现阶段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难以将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尽数规划在内。这样一来,城市红线的功能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
2.2 因底图底数不统一、自然保护地边界不清晰和交叉重叠导致的问题
现阶段针对城市生态保护,虽然在法律上有了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各个省份都要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但是红线的划定首先就需要通过测量技术进行地形勘探,然后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划分,在这一环节中,相关人员在数据成图的环节由于缺乏标准的规定,造成相关人员在底数的使用方面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如果缺乏事先的交流,就会造成红线划分出现偏差;然后就是边界的认定问题,由于地域环境并非呈现区域性的整体划分,而是交融性的存在,这就造成相关人员在进行实地考察的环节很容易弄错保护边界,在红线划分方面出现重叠或者是缺漏现象,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功能方面的问题。
2.3 生态保护红线缺乏统筹划定、统一管理
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环境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不能够建立在阻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应该秉承和谐发展的理念。但是在现阶段的红线规划环节,还存在缺乏统筹的现象,就是说部分地区红线的划分没有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在划分过程中和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产生冲突,不仅影响了生态的保护,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就造成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两条控制线间存在交叉重叠、难落地的问题。
2.4 缺乏对山脉、河流等自然地貌的考虑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保护生态的重要工程,就需要将整个生态区域都考虑在内,然后进行整体的规划。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环节,还存在忽视自然地貌的现象,部分人员认为山脉以及河流等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所以在规划环节就忽视了对这些地貌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发展需要的矿物资源和化石能源会对山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工业生产的废弃物也会大量地排放到河流,对水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所以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中自然地貌也十分重要,现阶段的忽视造成了红线划分方面的漏洞,不利于功能的顺利开展。
3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理策略
3.1 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
生态红线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想促进其推进和发展,就需要秉承划定的原则。首先就是科学可行的原则,在进行生态规划的环节,相关人员应该把自然规律、发展规律以及经济规律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进行评估,依托“两屏三带”为主体的陆地生态安全格局和“一带一链多点”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采取国家指导、地方组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然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红线的划定;然后是强制性原则,生态保护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流,需要相关人员大力关注,而针对生态保护红线这一举措,相关部门也已经出台了各种规范,要求各地区在法律的制约下,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最后就是协调性原则,在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环节,还需要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2 运用现代新技术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工程自从21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传统的红线规划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等因素,在效果和质量上一直会出现差异,就需要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引进先进的划定和管理技术设备。首先就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引进,作为3S技术的重要构成,GIS地理信息技术和RS遥感技术就十分契合现阶段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相关人员可以借助遥感技术,通过无人机摄影和照相的方法,进行一些人力难以到达的湖泊和山地的勘查,从而准确得出自然地貌的边界以及具体情况,保证后续制图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就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对定量指标法、通用水土流失方程模型法以及风蚀模型等的运用,准确计算出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地域。这样就能精准地进行生态保护地域的界定,提升红线划定的效率和质量。
3.3 SP-MCR生态保护红线模型的构建
在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还构建出了一种新型的红线划定技术,即SP-MCR生态保护红线模型。该方法基于水平生态过程的空间分析,传统的引力模型和潜在模型或多或少的都局限于生态流的某一个单个元素中,不能完整地体现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需要的数据。MCR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就解决了传统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建立了生态要素空间运动的潜在趋势与缓冲区、廊道之间的模型关系,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这一技术,相关人员在河流等水域生态的调查方面就大大地降低了难度,并且可以取得质量上的保证。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武汉这种多河流和湖泊的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定,武汉等多河流的城市和长江相连,承载着重要的涵养水源功能,就需要借助这一技术,对水域情况进行充分地调查,然后确定可行性的红线划定依据。
3.4 针对生态保护区进行分级和分类管理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划定保护区的重要工程,需要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关注,但是在需要进行保护的地域之间,也要进行等级和类别的划分。一方面是工程重要性存在差异,必须优先考虑迫切需要治理的地域。一方面也是出于人手不足的考虑,现阶段需要进行保护的地域较多,技术较为复杂而且规模较大,在红线的划定过程中就出现了人手不足的局面,就必须通过等级的划分,进行阶段性的治理。在等级划分方面,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生态区域的功能以及不同的生态系统进行划分,并规定核心区以及缓冲区等,进行不同的管理。在类别的划分方面,就需要根据生态的类型进行合理的划分,如水资源生态保护区、森林保护区、林地保护区以及湿地保护区等。而且要和等级划分制度相结合,实现阶级性的管理体系,优先进行核心区的管理。山东省总生态保护区块已经达到五百多个,占地面积20 000 km2,其中一级保护区却只有3 000 km2。这种分级的划分标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红线管理的压力,促进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发展。
4 结语
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为了保护环境的需要,也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但是现阶段的城市发展规划十分复杂,就造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定存在一些隐患,需要相关人员通过遵循划定原则、使用新技术、建立MDR生态红线模型以及进行生态区的分级和分类等手段,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节的问题,促进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