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2-03-01张莉莎吴承博李佳林苗松邴彦秋
张莉莎,吴承博,李佳林,苗松,邴彦秋
(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小儿术后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术后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意识紊乱、恐慌、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改变[1]。近年来,由于科技智能手机及其他数码种类逐渐增多,小儿斜视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而治疗小儿斜视矫正术过程中,对手术时间的要求较高,通常不能超过30 min,并要求小儿麻醉后的苏醒时间较短,因此,探究小儿麻醉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2]。麻醉药物中七氟醚的使用率较高,其中丙泊酚具有可实施麻醉诱导、麻醉后苏醒时间快的特点,但存在可控性较差的不足,而七氟醚属于无刺激性香味液体,不会刺激小儿气道,且血气分配系数达0.63,MAC值1.71,对小儿麻醉的应用极为有效且适用[3]。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麻醉手术的90例小儿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七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麻醉手术的90例小儿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8±2.47)岁。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88±2.86)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丙泊酚麻醉措施,观察组患儿实施七氟醚麻醉措施。两组患儿均在麻醉前6~8 h禁食,且麻醉前患儿未曾注射任何治疗药物,推入手术室后可通过Philips IntelliVue MP40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待建立静脉通道后,观察组患儿注射0.075 mg/kg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2 mg/kg的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3μg/kg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0.1mg/kg阿曲库铵[上药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27],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通气完成后,需维持麻醉,可通过气管插管让患儿吸入1%~3%的七氟醚,待患儿心率加快麻醉变浅后,可静脉注射1~2μg/kg芬太尼和1 mg/kg丙泊酚,为了加深麻醉效果,可增大吸入七氟醚的浓度。若患儿心率<60次/min,需静脉注射0.01 mg/kg阿托品,使患儿心率恢复到正常情况。对照组患儿的麻醉方式除七氟醚麻醉药外,其他均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实施麻醉后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使用拮抗药物占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MMSE量表评价术前4 h,术后3、24、48 h患儿的认知功能,若评分<24分则表示患儿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s,min)
?
2.2 两组使用拮抗药物占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使用拮抗药物占比为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高于对照组的1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使用拮抗药物占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MSE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术前24 h,术后3、24、48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MSE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MSE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术后6 h和术后1 d,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治疗小儿斜视矫正术中要求患儿麻醉苏醒时间较短,通常不得超过30 min。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麻醉药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通常,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接受手术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而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可降低患儿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通常小儿认知障碍主要在术后的几天内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记忆力低下、知觉等,可多个发生也可单个发生[4-6]。临床中常采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患儿进行麻醉,其丙泊酚的可控性较差,常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快速诱导以及缩短苏醒时间,而七氟醚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无刺激性气味、血气分配系数较低、麻醉诱导平稳、苏醒时间快、麻醉深度方便控制、不燃不爆,较适用于小儿麻醉[7]。
经动物试验表明,吸入七氟醚会导致大鼠在短期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对雄性大鼠的表现更为明显。高浓度七氟醚可上调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使其活化,并使钙离子流入细胞内,激活蛋白酶,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导致氧自由基大量释放,从而导致海马神经元脂质过氧化损伤[8-9]。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小儿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患儿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原因可能与患儿吸入七氟醚的浓度较低有关,未对神经元造成损伤,相关研究表明,患儿在行麻醉诱导时,若父母能时刻陪伴,可缓解患儿行诱导后发生的焦虑情绪,而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七氟醚在喉罩下的麻醉苏醒时间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表明七氟醚是目前治疗小儿斜视矫正术的一个有效麻醉方式,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利依据[10]。
综上所述,通过对斜视患儿吸入1%~3%浓度较低的七氟醚或丙泊酚,不会造成患儿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同时,麻醉的安全性较高,而临床中发生认知障碍的因素较多,最常见的则是麻醉药物的浓度,而麻醉深度也是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因此,需要相关学者做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