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法联合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脾虚证的效果观察

2022-03-01丘苑珍黄晓霞宁宇明温美花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脾虚穴位小儿

丘苑珍 黄晓霞 宁宇明 温美花

小儿腹泻为小儿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以大便次数增多伴形状改变为主,据报道,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发病率为2.50~3.38次/人年[1]。该疾病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临床对小儿腹泻的处理措施如口服补液盐或增加母乳喂养次数预防脱水、坚持喂养、补锌及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等,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确切,但在临床应用中一些方法不易被实施,如运用不当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依从性较差[2]。推拿是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特色疗法之一,安全舒适,易被患儿接受,可缩短病程,促进康复[3]。穴位敷贴将中医经络理论和透皮吸引技术相结合,其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健脾祛邪,可有效激发机体的经气,从而对小儿腹泻发挥治疗作用[4]。丁桂运脾散是治疗小儿腹泻穴位敷贴的协定方,功效为益气健脾、化湿止泻。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法联合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脾虚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小儿腹泻122例。小儿腹泻的诊断根据文献[5]中《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制定诊断标准。脾虚证诊断标准根据文献[6]中《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拟定,症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后即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病程≤14 d;(3)年龄 3~6 岁。排除标准:(1)先天发育不全;(2)伴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原发疾病;(3)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感染等疾病;(4)重度感染性腹泻患儿;(5)对研究用药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男40例,女21例;年龄3~6岁,平均(4.40±0.56)岁;病程:4~11 d,平均(7.03±0.81)d;腹泻次数 3~6次/d,平均(5.03±0.61)次/d。观察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3~6岁,平均(4.34±0.59)岁;病程:4~11 d,平均(7.03±0.81)d;腹泻次数 3~7次/d,平均(5.11±0.62)次/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基础治疗:参照文献[1]给予两组患儿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合并感染者采取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双歧杆菌活菌胶囊(生产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60040,规格:0.35 g/粒),1粒 /次,餐后口服,早晚各1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推拿法联合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治疗。推拿采取循经推腹法,患者仰卧,依次给予按腹、摩腹疗法。按腹:指按腹部,以肝经、脾经、胃经在腹部的走行为中心,取梁门、关门、天枢、府舍、大横,当按压一定深度时应按而留之,维持此时压力及深度。摩腹:双手指心搓热1 min以上,放置于肝经、脾经、胃经在腹部的走行部位,快速摩动,使以上部位出现温热感觉。1次/d,每周5次。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疗法:丁桂运脾散药物包括丁香9 g,肉桂 9 g,党参 9 g,黄芪 12 g,白术 8 g,茯苓 12 g,砂仁 5 g,炙甘草 6 g;将上述药物打细粉,以适量黄酒和水将药粉调成糊状,敷于天枢穴(双)、脾俞穴(双)、神阙穴,纱布包扎固定,每次约8 h,2次/d。两组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粪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脾虚证症状评分。按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评价患儿的大便稀溏、食后即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分别记分为0、2、4、6分。(3)比较两组疗效。根据文献[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脾虚证总分减分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脾虚证总分减分率<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30%≤脾虚证总分减分率<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脾虚证总分减分率<30%。脾虚证总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愈显=临床治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愈显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大便恢复正常、粪常规恢复正常、呕吐缓解、腹痛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退热时间 大便恢复正常时间 粪常规恢复正常时间 呕吐缓解时间 腹痛缓解时间对照组(n=61) 1.93±0.30 3.30±0.41 2.95±0.37 1.99±0.31 1.87±0.28观察组(n=61) 1.63±0.25* 2.65±0.33* 2.03±0.26* 1.40±0.19* 1.55±0.21*

2.3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大便稀溏、食后即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便稀溏、食后即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1) 5.04±0.67 1.73±0.22* 4.99±0.56 1.77±0.21* 4.90±0.53 1.49±0.18* 5.13±0.58 1.44±0.19*观察组(n=61) 5.09±0.64 0.93±0.13*# 5.03±0.54 0.83±0.11*# 4.95±0.55 0.79±0.09*# 5.17±0.60 0.77±0.09*#组别 大便稀溏 食后即泻 面色萎黄 神疲倦怠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疾病。西医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为预防和纠正脱水,继续喂养,补锌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等[8-9]。然而,口服抗生素或活性菌等的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肝肾受损并破坏肠道“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衡,甚或患儿出现呕吐等副作用[10]。小儿腹泻归属中医学的“泄泻”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脾、肝等脏器密切相关[11]。中医学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如《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所述“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12]。且小儿生机蓬勃,脾胃负担相对较重,一旦遇到寒湿或者伤于乳食等,可损伤脾胃[12]。脾胃虚弱,不能腐熟水谷,生湿生滞,肠道功能失司而为泄泻,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泄泻[12]。故临床治疗宜以提高免疫,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为主。

本研究中采用循经推拿法的部位位于肝经、脾经、胃经在腹部循行范围,采取按腹、摩腹手法,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脾健则运化正常,水湿健运,气机升降恢复正常[13]。且在推拿过程中对特定穴位进行点压刺激,如胃经的梁门、关门、天枢穴,脾经的府舍、大横;其中关门、梁门可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消积化滞;府舍可健脾理气、疏肝止痛;天枢、大横可调理脾胃、行气通腑。有研究认为,脾虚而致小儿泄泻的病机不仅在于脾气虚,而且患儿常合并脾阳虚,脾阳不振失于温煦使运化无力,以致泄泻迁延难愈[14]。本研究中丁桂运脾散中丁香补肾助阳以助脾阳;肉桂补火以助阳气;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炙甘草调和诸药。所选穴位中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大肠募穴,可调理胃肠气机,是治疗泄泻之要穴;神阙穴有温通元阳、运肠胃气机、化湿积滞的作用;脾俞穴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的功效。将上述药物贴于这些穴位,可发挥穴位和药物双重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愈显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大便恢复正常、粪常规恢复正常、呕吐缓解、腹痛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大便稀溏、食后即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便稀溏、食后即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本组推拿法联合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脾虚证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有助于患儿症状体征和中医症候的改善。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地方,如样本过少,研究时间较短,推拿手法有参差,患儿依从性差,这些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本组推拿法联合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脾虚证的效果显著,能促进患儿症状体征和中医症候的好转,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脾虚穴位小儿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小儿涵之三事
夏季穴位养心
小儿难养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