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
2022-03-01周泉良张文勇
周泉良,张文勇
(盱眙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淮安 21170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侵犯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好发于婴幼儿,可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在肠道内聚集,引起小儿腹泻,该病起病急,且部分患儿病情较重。蒙脱石散是一种以矿物质成分为主的药物,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胃肠道有害成分,包括炎症介质和细菌病毒,同时具有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可以分布在胃肠黏膜表面,对胃黏膜的损伤发挥修复作用,临床上多被用于急性腹泻的辅助治疗[1-2]。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一旦饮食不节或受外邪侵犯易引起脾胃受损、升降失宜水谷无法运化,从而发病,又因常在秋季发生还被称为秋季腹泻[3]。醒脾养儿颗粒是临床上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用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包括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及蜘蛛香等多种药材,具有固肠止泻、醒脾开胃、理气散寒、清热解毒的功效[4]。本研究旨在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盱眙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5个月 ~3岁,平均(1.89±0.85)岁;病程 1~5 d,平均(2.09±0.48) d。观察组中男患儿30例,女患儿16例;年龄4个月 ~3岁,平均(1.65±0.82)岁;病程 1~4 d,平均(2.33±0.97)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中医判定属于肠胃湿热兼有寒湿阻滞型轮状病毒性肠炎者;年龄为4个月 ~3岁者;近期无止泄药物服用史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肠炎者;合并其他感染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本研究经盱眙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博福 - 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规格:3 g/袋]空腹口服给药,年龄<1岁的患儿3 g/次,1次/d;1岁≤年龄<2岁的患儿3 g/次,2次/d;年龄≥ 2岁的患儿3 g/次,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15,规格:2 g/袋)口服给药,年龄<1岁的患儿2 g/次,2次/d;1岁≤年龄 < 2岁的患儿4 g/次,2次/d;年龄≥ 2岁的患儿4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5]对治疗后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估。显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明显好转,排便次数显著减少,每天小于或等于4次;无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无好转甚至恶化,排便次数每天大于4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记录。③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进行评估,包括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气味臭、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项,按照严重程度分为0分、2分、4分、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④心肌酶谱。采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约3 mL,置于预先盛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取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LDH、CK、CK-M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d)
组别 例数 止泻时间 退热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6 3.65±1.02 2.55±0.54 7.65±0.23观察组 46 2.23±1.01 1.76±0.33 7.32±0.11 t值 6.709 8.467 8.779 P值 <0.05 <0.05 <0.05
2.3 证候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气味臭、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证候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儿临床证候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3.87±1.04 1.33±0.34* 3.75±1.04 1.02±0.37*观察组 46 3.98±1.21 0.78±0.12* 3.77±1.05 0.79±0.34*t值 0.468 10.346 0.092 3.104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气味臭 烦热口渴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4.45±1.02 1.54±0.23* 4.65±1.12 1.67±0.21* 4.57±1.15 1.71±0.35*观察组 46 4.49±1.07 0.74±0.11* 4.59±1.18 0.79±0.13* 4.58±1.25 0.78±0.13*t值 0.184 21.282 0.250 24.166 0.040 16.8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心肌酶谱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浆LDH、CK、CK-M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血浆LDH、CK、CK-MB水平比较( ±s ,IU/L)
表4 两组患儿血浆LDH、CK、CK-MB水平比较( ±s ,IU/L)
注:与治疗前比,*P<0.05。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组别 例数 LDH CK CK-MB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212.65±40.65 151.76±21.44* 62.77±8.66 50.76±6.33* 145.88±15.99 110.65±11.65*观察组 46 211.55±40.67 121.43±17.88* 62.34±8.39 36.88±5.78* 145.89±15.38 90.99±11.44*t值 0.130 7.369 0.242 10.982 0.003 8.16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通过感染肠上皮细胞合成内毒素,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大量释放并积聚,进一步激活钙依赖性氯离子,使氯化物分泌量快速升高,引起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生[8]。蒙脱石散可与肠胃组织液相互作用,从而保护表层黏膜组织免受各种致病菌、胃肠液及外界物质的刺激,防止体液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预防患儿出现脱水症状[9-10]。
中医认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于“泄泻”范畴,其病因为饮食所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脾胃受损,脾主运化水湿,喜温运而恶寒露,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清浊不分而导致腹泻,治疗应遵循健脾固胃、利水渗湿的原则[11]。醒脾养儿颗粒方中的毛大丁草为君药可健脾止泻,蜘蛛香和一点红共为臣药,蜘蛛香可消食健胃、理气止痛,一点红可助君药健脾,并可消食,山栀茶为佐药可清虚热、除烦止渴,诸药合奏醒脾开胃、固肠止泻的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醒脾养儿颗粒可明显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时间,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轮状病毒性肠炎虽然主要损伤在肠道,但长时间腹泻、呕吐可导致患儿脱水,从而引起机体循环血量不足、血压下降最终诱发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心肌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最终损伤心肌细胞,因此在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心肌酶谱的监控至关重要,LDH、CK、CK-MB是其重要指标,可敏感反映心肌损伤程度[13-1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醒脾养儿颗粒方中山栀茶内含有三萜、木脂素类物质可以抗病毒;毛大丁草内含石竹烯、三甲基硅脂类物质可以清火消炎;一点红内含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溢出,发挥抗炎作用[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浆LDH、CK、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醒脾养儿颗粒可有效减轻患儿的心肌损伤,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缓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轻心肌损伤,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