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持续影响下空管运行策略分析

2022-03-01民航中南空管局

民航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空管管制航班

□ 民航中南空管局 钱 旭 尚 锋/文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疫情对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冲击仍在持续。疫情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带来的航班量持续起伏波动给空管保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空管运行的“新变量”。疫情影响下空管运行部门如何应对运行波动,做到尽早预判、及时应对,做好风险识别和管控工作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话题。

认识新变量:疫情影响下安全运行的不确定性

2021年8月3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2020年世界航空运输统计报告(WATS),受疫情影响,“航空业度过史无前例最困难的一年”,全球航空运输业2020年客运量仅为18亿人次,比2019年的45亿人次减少60.2%,这是“自1950年开始追踪全球航空客运需求以来航空客运量降幅最大的一年”。

(一)航班量持续波动

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航班流量和管制运行从2020年春运前期的高负荷骤降至近十年来的新低。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民航空管系统累计保障各类飞行不足298万架次,同比减少41.54%。以某区域为例,从图1可以清晰看出疫情以来,航班量波动明显,且对航班架次的影响呈现持续性。

图1:某区域疫情以来日保障航班架次变化

(二)疫情衍生风险增多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波动,民航单位经营安全投入、运行保障、队伍稳定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飞机在低利用率和封存状态下适航风险上升,这些衍生风险都给空管保障带来不小的挑战。2020年上半年,某辖区共完成运输飞行88.1万小时,同比下降46.0%,但不安全事件信息仅同比下降26.5%,低于运输飞行小时降幅19.5个百分点。不安全事件数量降幅远小于运行量降幅,突出反映疫情衍生风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航空运输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缓慢增长、波动反复的态势,空管运行人员执勤期减少导致技能生疏、思想松懈的问题将会持续存在。同时,货运需求爆发式增加,高负荷运行、飞机老旧、夜间运行等因素增加了空管运行的风险。

(三)运行复杂程度加剧

通过对某辖区2020年流量管理系统的发布记录统计分析,该辖区所发布的对外主动限制中,复杂天气和空域受限原因分别占比47.8%和38.7%。2020年以来,国内突发灾害性天气频发,航空器偏绕航等非常态运行增多,管制指挥难度和压力增大。加之当前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空域其他用户活动日益频繁,也是空管运行面临的“新变量”。由此可见,在疫情条件下,叠加复杂天气、其他空域用户活动影响,管制指挥考虑因素增加了新的变量,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增加。

(四)人员麻痹意识抬头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效果成效显著,疫情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明显降低,由此导致人员松懈麻痹思想有所滋生。去年暑期南京机场的疫情就是最惨痛的教训;人为原因不安全事件未随运行量同幅下降也是较好的佐证。个别人员对不安全事件的敏感性下降,对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不落实;安全工作盲目乐观、沾沾自喜,处理问题时避重就轻,安全敏锐性亟待提升,安全责任亟需进一步压实。

适应新变量:运行节奏的分析和把控

(一)数据驱动,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

持续关注航班量波动,每日利用流量管理系统对前一日的运行数据进行滚动分析,及早发现疫情期间航班量增减情况;对早、中、晚、夜班航班量及占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更早发现航班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为管制运行提供决策依据。如表1所示,该科室航路点BIGRO和GYA-POU航段航班量下降明显,而航路点DABER则变化不大;从时间分布上看,早班、中班航班量占比增加,中班航班量增幅较大,晚班和夜班占比降低,夜班尤甚。可见,白天运行需要重点关注扇区容流匹配和人员储备,夜间运行关注航班量较长时间处于低位时人员值班状态。

表1:空管某科室疫情期间每日运行情况与疫情前情况对比

(二)依托数据,适度超前调整管理节奏

流量波动变化带来峰谷交错的运行阶段特征。不同的运行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不断轮动,其运行风险和运行策略也将随之变化(见表2),这就需要管理者不断调整管理措施,不断优化扇区开放和人员排班等运行方案。

表2:不同运行阶段及场景下的策略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以来中南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通过办公网OA系统累计发布运行风险提示共30余条,及时有效地提醒了运行风险,为现场管理和运行节奏提供了有力支持。

把控新变量:安全风险管控对策分析

(一)前瞻管理,作风管理不松懈

1.以数据动态分析为依据,强化典型案例复盘分析。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抓早、抓小”,通过对一线运行数据、不安全事件数据、现场纠违数据、技能检查数据等系统分析,及时发现一线现场运行偏差,积极采取纠正措施,斩断事故链,将不安全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一方面,通过对某管制单位疫情以来管制运行管理系统记录的1863条现场纠违数据的每周、每月的量化分析,为识别一线运行风险提供支撑,让现场安全检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对运行中的典型案例和不正常情况,及时开展案例分析和事件复盘,其目的不为处罚,而是深入研究其规律和特点,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实现安全关口前移,从而塑造积极健康的安全管理文化。

2.以重点环节专项治理为抓手,群防群治松懈麻痹。疫情带来的航班量长时间低位运行,人员松懈麻痹难以避免,运行风险更是不可小觑。但做好“三防”工作要有具体的抓手,比如交接口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和主动指挥意识最能反映管制员的值班状态。以某管制单位为例,针对疫情期间转频环节频率错误、机组复诵错误未纠正以及机组返回证实等异常情况汇总分析,可以有效发现易出错人员,易出错频率(如相似频率和英文通话)和易出错移交点(如高低空、高低扇)以及易出错时段(如交接班前后30分钟),通过对上述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管控措施并动态跟进,实现闭环管理。

3.以工作作风量化管理为依托,落实全面从严的总基调。当前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的双重压力凸显,如果对从业人员思想教育不到位,极易发生工作作风问题。某航空公司“2.20”机上冲突事件就是沉痛的教训。管制单位应以“六个起来”为主要导向,以“举一反三”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工作作风量化管理为依托,深入分析短板弱项,找准核心风险和问题。一要盯紧安全运行中的核心风险,盯牢关键环节和操作的作风问题;二要对照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负面问题清单,加强管理力度;三是奖惩分明,以“安全之星”等评选为手段,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营造氛围。

(二)关口前移,技能保持不滑坡

以核心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为根本,回归管制本源,灵活设置培训场景和方法,激活新的培训体验。牢牢抓住两个“窗口”,一是抓住“平时养成”这一培训窗口,从管制员复训、学员日常培训入手,以复训场景清单为指导,以中南空管好习惯八个方面为支撑,规范管制工作习惯;二是重视自查自纠的隐患发现窗口,汇总日常纠违和资质排查中暴露出的管制员基本技能问题,并有针对性开展补习培训,通过安全检查来反哺培训管理。

培训方式要更加灵活多变。如可在国际航班长期低位运行时,将特定场景通话和协调英语等加入复训相关科目,有效保持人员英语能力;以学员为主角的“学员说”、“三人行”等翻转课堂的开展,将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拆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加深了学员的理解;利用航班量低位运行时的人员充裕时机,开展技能专项提高,从管制现场、模拟机以及重点时段录像分析入手,对所有人员逐层级围绕工作状态、管制技能、安全意识等开展专项提高。

(三)系统治理,应急管理不掉队

1.以非常态场景预案为核心,提升日常应急指挥能力。非常态运行的核心是前瞻管理。以非常态运行下的雷雨绕飞为例,通过设置16个典型雷雨天气场景,明确运行预案,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绕飞方案统一培训,实现各席位预先具备一致的场景意识。领班主任在现场运行时,及时对运行环境做好前瞻分析,统筹安排航班流绕行方案,重点关注雷雨绕飞协同程序是否明确,管制边界及权限是否清楚,自动化设备参数配置是否正确,班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等问题。

统一的运行方案,协同的工作场景,一致的情景意识,预先管理的“加法”将带来现场运行临时协调的“减法”。

2.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完善突发应急保障体系。2021年7月8日,南京机场信息系统故障导致值机办票、安检验证等业务办理带来的航班取消问题给空管应急管理工作也敲响了警钟。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既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重视防范灰犀牛事件。一方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突发疫情管制现场应对工作;另一方面,健全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预案构成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一体推进空管单位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构成的四级应急预案体系;此外,结合运行风险和突发事件特点,抓实应急演练组织实施、总结讲评、问题改进,促进协同联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总之,疫情影响下,航班量持续波动的形势遂将延续,民航尤其是空管运行的不确定性也将持续。只有牢记“六个起来”工作要求,主动把控运行节奏,强化以数据驱动为主的前瞻管理能力,尽早预判、及时应对,才能适应和把握新的发展形势,并不断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和运行效能。

猜你喜欢

空管管制航班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放松管制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如何做好空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内部审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