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群众都给检察官送什么“礼”
2022-03-01唐姗姗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一代宗师》中,宫二这样说。这句台词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哲学结构,将一个现象上升为一个概念,将一个个体体验上升为人类普遍的情感,但有时却不能严格敲定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顺序。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信访接待大厅里,触目皆众生。自2021年跑口第十检察厅以来,我几乎每周都会找一天在信访接待大厅里坐一天。这里并不似人们臆想中的那样,有声嘶力竭的喊冤,有难以控制的哭闹,有拉起的横幅,有堆积的材料……这一年里,我所目睹的,大部分信访群众都是坐在等候区里等着叫号,窗口接访的检察官们根据递交的材料判断是不是检察机关的受理范围、还需要哪些材料要补交等,一切井然有序。
是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坐一天,我甚至会怀疑自己来到了银行的业务大厅。而信访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毕竟是因为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或群众认为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所以负面情绪和思绪纠葛,说句实话,不可回避。
一位步履缓慢的大爷似乎有些气管方面的问题,每说一句话喉咙里就像拉了一下风箱,说到激动处好像随时都会晕厥。
一位大娘坐在窗口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任由检察官如何解释需要补充哪几方面的材料,她就是不听也不看,只是反复地一遍一遍诉说着自己遭受的委屈。
一位衣着光鲜的女士,神情坚毅,与接访检察官的对话条理清晰,然而将材料递交上去的最后一刻突然失控哭起来,“有人管了就好”,她说完这句话,擦干脸上的泪,礼貌地颔首,如同上一秒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走出大厅。
一次,《方圆》的摄影记者随我一起前来,拍摄一些空镜头和工作场景,临走时的一个招呼让旁边等候的一位大哥注意到了我。他看了我好大一会儿,突然没头没尾地对我说道:“我本来想问问你,我的案子能不能报道,再一想要是够报道要求的话,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事,算了算了。”然后又陷入沉默。
……
陈君是老上访户了,他在21世纪初与某保险公司因用工合同纠纷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2021年已经走完了所有的司法程序,穷尽了所有的救济方式。败诉的陈君在这一天刚刚参加完简易公开听证,他说虽然官司输了,但是最高检的领导和律师、心理咨询师一起听他把话说完,又鼓励他继续好好生活,他觉得这件事也可以放下了,以后不会再来信访,“息诉罢访具结书,我就不签了,现在我对任何签名都有阴影”。10分钟后,陈君又出现在大厅里,他放下一个果篮转身跑了,之后的两个月,我也确实没有再见到他。
《方圆》记者唐姗姗采访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凡俊检察官(右),了解接访工作。(来源:资料图片)
我问过大厅的检察官,果籃是不会被退回去的,那是群众的一片心意,但就这样“收礼”必然也是不行的。常规的做法是将“谢礼”折合成人民币,由当地的检察院送到群众手中。
检察官还告诉我,来访群众送出过形形色色的“谢礼”。最简单粗暴的是钱,有邮寄来的,有被转身就跑的来访群众扔在窗口的,这一类“谢礼”解决起来最容易,原封不动送还回去就是,连人民币编号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各种土特产是比较常见的“谢礼”,平谷大桃、莱阳梨、岭南荔枝、海南椰子姑且不算,东北大米和山东大葱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也有一些“谢礼”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一名来访群众寄来了他自己名下公司的所有公章,当地检察院派人送还他也拒不接受;还有人送来了自己的发明创造,附带着发明专利证书的那种。有的“谢礼”甚至让检察官们脑洞大开,比如一把普普通通的铲子,有5G冲浪的检察官认为这是一把参加过动工仪式的铲子,放在床下,可以保佑生男生女;也有热爱方言的悲观主义者认为,这也许是对自己工作的无声嘲讽,意思是“你办案办了个铲铲”……
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帮助行动不便的信访者进入大厅。这位老先生不是第一次过来了,工作人员远远地就跟他打招呼。
有时我也会跨越接访窗口的那一层玻璃,坐到检察官们身后的角落里。负责接访的检察官在最高检是最好辨认的一个群体,他们永远穿着熨烫平整的检察制服,站在第十检察厅接待来访群众的第一线,是最高检最接地气的“门面担当”。
接访并不是简单的分分类型收收材料,而是建立群众对检察机关信任的第一步。基于来访群众反映的情况多数不符合最高检受理条件,多数案件已走完法律程序,接访也往往是释法说理的重要战场。娴熟的法律知识只是最低要求,将心比心、做好群众工作是接访检察官的重要职责。
小枫在午休的時候传授我“以貌取人”的秘诀,“如果一个中年男子来信访,估计是来了一个陈年积案。但是呢,看上去衣帽整洁,精神状态也不错,这就说明他大概率有家庭,有人照顾他,这时候,先问问他的家庭情况,了解一下他的困难,方便下一步沟通”。
长期的“以貌取人”也有“破财”的风险,小枫遇到过一个老人,穿得让他心酸,在接访后小枫追出了大厅,硬塞给老人一百元钱让他买件厚外套。
小郑则是喜欢在接访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再聊十块钱的闲话”来拉近距离,有一次了解到来访的小伙子快3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立刻现身说法大谈在恋爱关系中脸皮厚的重要性。现在小伙子还偶尔和他通个电话,谈谈人生。
不过也有撞到“铁板”的时候。有一个姑娘来咨询自己车辆在扣押期间被损坏的赔偿事项,小郑解释后照旧想再聊几句,姑娘不耐烦地说:“我听懂了,这个事不归你们管,得找交警队去。”然后扬长而去。
信访群众坐在等候区等待叫号, 按顺序前去窗口办理事务。
检察官到一位信访者家中了解相关情况。
信访大厅负责接待的检察官发现这位来访者衣衫单薄,给了他100元钱,希望他添置衣服。
一向笑脸以对的大刘也有强硬的一面,面对一味闹访、拒绝与自己沟通的大妈,他站起身来严肃地说:“你这样闹是没有意义的,我穿着这身检服才愿意坐下来好好跟你交流,脱了这身检服,我看都不看你一眼,你到底愿不愿意坐下来咱们好好说个明白!?”大妈立刻偃旗息鼓,两个人平心静气地进入了有效沟通中。
“亲切感很重要,权威感也很重要。”大刘这样说,“咱们把信访群众当成家人一样,自己的家人胡闹起来,也不能放任自流是不是?”
宏姐一样也有“两副面孔”,前脚刚轻声细语地送走来访群众,后脚一通电话直接打给地方检察院,“你们务必要抓紧时间办理,行政申诉60天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别让人家空跑一趟”。
贾主任说,有时自己必须要与来访群众站在一个视角看问题。一名来访群众的老婆和大儿子被伤害致死,因为一直没有找到真凶,便四处上访,由于当事人来访时情绪过于激动,局面险些失控,贾主任翻看厚厚的材料后告诉当事人当前的问题在哪儿,公安机关可以做什么,怎样向公安机关反映问题,以及向当地反映情况时需要注意什么……“我也支持你找到真凶,不然以后上坟都没法跟老婆孩子交代。”40分钟过去,这名来访群众心平气和地走出了大厅。
到最高检信访接待大厅的来访群众多种多样,诉求不同、心态各异。既有不服法院裁判、检察机关决定,情绪激动地来最高检“讨个说法”的;也有因不理解法律规定,固执地认为司法机关互相推诿、“踢皮球”而到最高检寻求最后的希望的;还有一些本人表达不清诉求也听不明白解释的……越是到了接访的环节,就越要把法律和人情结合起来,没有一份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心,没有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和追求,就难以胜任接访工作。
信访接待大厅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如同伍尔夫所说,“走向人内心的路,永远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长得多”。(文中人员均为化名)
《方圆》记者唐姗姗采访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凡俊检察官(右),了解接访工作。(来源:资料图片)
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帮助行动不便的信访者进入大厅。这位老先生不是第一次过来了,工作人员远远地就跟他打招呼。
1.信访群众坐在等候区等待叫号,按顺序前去窗口办理事务。
2.检察官到一位信访者家中了解相关情况。
3.信访大厅负责接待的检察官发现这位来访者衣衫单薄,给了他100元钱,希望他添置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