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2022-03-01叶城洁
叶城洁
[摘 要] 网络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媒体已经从技术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思政教育传播源去中心化、网络管理自治、内容巨大化、创作多次化的发展。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学生缺乏凝聚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设置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团队的能动性,传播手段要调整,培养好专门人才。
[关 键 词] 网络媒体;思政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154-04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提出了要以新技术为导向,驱动媒体融合发展,通过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塊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强性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新媒体在传媒领域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1],比如,5G传输运用毫米波和宏基站、微基站相配合,相对于4G技术,传播频率更高,使传播的效率提高、智能度提升,促进传媒业的迭代[2]。将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技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传播媒介,是我国传媒的重要方向,本文梳理近年来关于网络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时代到来
网络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智能手机可以实现网络购物、智能支付、学习探索和身份证明。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而是网络媒体的兴起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流量、WiFi、区块链等通信名词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的热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从报纸、电视、广播拓展到电脑、手机。现在只要拿出智能手机便能了解任何事的实时动态。网络媒体的吸引力不同凡响,2018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展系统实验[3],网络媒体的时代到了。
二、网络媒体的主要功能与思政教育发展
网络媒体已经向各个领域蔓延。这种以复杂化、高效率、智能化、创新性且有价值纽带等特征的新媒体,正在蓬勃发展。未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课堂等领域都将受到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高地使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网络媒体正在对思政教育的发展造成影响。
(一)传播源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不是没有中心,而是中心的分散,有几个亚中心。这些亚中心,有它可以辐射的范围,有一定的权威性。网络媒体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在信息开始传播的那一刻,接收到信息的所有平台,用户的权限大致相等。没有权威的传播源,没有固定的传播时间点,传播信息的威权和节点被削弱,并逐步被打破,网络媒体进入传媒业后,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4]。随着更多的亚中心占据人们的眼球,将削弱主中心对人们的影响。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网络论坛、手机App是目前亚中心的聚集地,人们在亚中心的宣传下,得到每天的基本信息。现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官方媒体,也进入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一起宣传思政教育,彼此之间互相独立,扁平化的传播更得到人们的喜爱。舆论的高地必须坚守。
(二)内容巨大化
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万物物联网”的组网。网络媒体将以支付宝、QQ、微信、今日头条等“人联网”和“物联网”相连接。网络媒体在完美兼容之前所有技术的同时,不断增加功能,扩大新用户的人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仅仅几年5G基站已经实现了全国的基本覆盖,许多人用上了5G网络。并且,网络媒体会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海量的信息总有吸引用户眼光的,通过长时间、多角度的关注,进而增加用户对技术平台的忠诚。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内容为王”的观念也不断普及。只要在内容领域能够求新求变,就算是小平台、亚中心,也能吸引用户。总之,网络媒体带来的海量选择,会将人们锁定在某几个平台。
(三)网络管理自治
网络媒体的高效对应和连接的优势,造成了信息的完全可追溯性,亚中心可以对信息传播的各个节点采取监督管控,在发生问题后及时处理。很多用户自己也可以参与管理,形成平台—用户的双管理模式。平台有审核发布内容的权利,用户也有举报、投诉违规内容的权利。这种双管理模式是网络媒体下用户对网络安全治理的新理解。比如,快手、抖音、哔哩哔哩视频站,既有平台自己准备的视频内容,又有和视频制作人合作的内容,还有视频制作人自己上传的内容。这些视频由于来源不同,内容的侧重点完全不同,这就不仅需要平台自己还需要用户、视频制作人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一旦内容传播造成舆情,及时辟谣的同时,将危害控制到最小。同时,通过全民的自治参与,也提高了民众对信息筛选和鉴别的能力。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它也在形成新的法律框架。近年来,一方面短视频制作者队伍的扩大是有目共睹的,每个平台用户增加都是直观的;另一方面民众积极共同治理网络生态也在向好的方向迈进。
(四)创作多次化
网络媒体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内容,这些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其中有部分作品是通过相同视频剪辑或同一内容的多次创作产生的,虽然素材多样化,但是好的素材还是有些同质化,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引起视频的侵权。我国非常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网络媒体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创作的热情,自媒体人逐步兴起。创作形式和内容也更丰富。传媒版权的内容大大增加,版权已不再属于出版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网络改编和二次创作的版权逐渐被重视,版权的维护也不只局限于传统媒体,许多视频制作人也是版权的坚定维护者。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加入传媒业,无形中增加了全民维护版权的意识,提高了自主创新标准,激发了传媒创作的新气象。现在,同质化的视频不仅得不到观众的认可,还会有法律的惩罚。将来,新时代的内容创作将真正求新、求变。
三、网络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认识还不深刻,许多大学生认为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只是网速快些。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从小接触网络媒体缺乏凝聚力,例如,近年来VR、AR技术大量应用到网络游戏中,使得虚拟游戏立体感和体验越来越强,使一部分学生沉溺其中,减少了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时间一长就变得沟通能力下降,人与人的情感变淡,缺乏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还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差现象。相比高中生活,大学相对自由,可支配时间较多,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外部约束,自我没有约束好,沉迷于游戏、抖音、微信等娱乐软件,长此以往,容易忘记学习和生活,从而迷失方向,影响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面对将要到来的网络媒体时代思政工作者还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意识到国际地位、社会环境、思政环境、平台、媒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如何运用新科技在新平台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在方式和方法上还存在差距。思政工作具有长期性,见效慢的特点,思政工作者要适应变化,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5]。
四、网络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设置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6]在网络媒体时代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新要求,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作用的发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师主导性方面来看,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课堂上使用电脑多媒体单纯播放简单的PPT层面。高校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熟练,有的甚至带有一定畏难和抵触情绪,这种现象直接制约了思政课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现在仍有一些教师使用“填鸭”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看似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在网络媒体盛行的背景下,这种“填鸭”的作用实际上大打折扣了。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增强自己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搞好思政课教学的能力。从思政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的关系而言,教师的“主导性”是关键,是为学生“主体性”服务的;学生的“主体性”要通过教师良好的“主导性”发挥来实现。因此,要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成长,教师就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目标理想、为人处世和话语方式等,据此建立贴近学生喜好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激发大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7]。总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大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式教学,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五、网络媒体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对策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9],奠定了文艺事业与党的关系基础。新时代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任务。网络媒体带来的去中心化模式等直面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强化了伦理道德的约束,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者也担负宣传和维护普世价值的义务。这种变化需要系统地把握和推动。
1.宣传明确对象
新时代的宣传对象包括中小学、大学的在校学生以及老人、社会工作人员等。这些人员面临的问题不同,我们宣传的力度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大学生具有成人、基本独立、即将迈向社会等特点,思想不成熟,处事没经验。这就要求宣传时针对大学,在兼顾学习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方面宣传学习党的有关理论,另一方面通过一个个例子,树立典型,引导和发展优秀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2.细化宣传内容
在明确宣传对象后,工作的细致就是关键,优秀的价值观宣传是不断变化的。在维护舆论高地的时候,不仅要有明确、清晰的主旨,也要有贴近生活的内容。大一积极展示大学生活,开阔视野,鼓励大学生做好大学的四年规划;大二可以增加专业知识的推送,同时这个时候大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生活,可以组织不同班级、专业、年级的学生上党团活动课,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进入大三和大四,可以鼓励大学生升学或者就业,宣传国家对升学和就业的政策,并且鼓励其作为过来者,给大一新生做讲解,鼓励更多同学。
3.反馈和监督
好的宣传内容可以影响一代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压力不言而喻。要建立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随时把握思政教育“三观”的锚点。新时代背景下的反馈和监督要准确,鼓励和教授全民监督步骤,虚心接受人民监督,改正错误内容,调整敏感内容,宣传关心内容。因为思政教育的发展,一定伴随着人民精神态度转变。要促成这样的改变,必须在传播时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目前网络媒体的趋势是去中心化,一旦去中心化,缺少了监督者,一方面促进了信息传播,另一方面丧失了发布失实信息的自纠条件,在没有监管的前提下,信息的不可逆转与快速传播都会影响思政教育的公信力。网络媒体背景下造谣的成本低了许多。只有全民监督,人人自觉遵守,才能对抗当前亚中心传播的错误信息。这也要求思政工作者在基本教学之余,实时关注社会,及时处理谣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发挥创作者团队的能动性
传媒业的自由度高、自治性强、节目丰富,但是也存在监管不足的现象。传媒业自治的效率也备受质疑。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传媒业必须建立成熟的自我监管体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从课堂的正确引导到课后的节目制作,网络媒体降低了传播门槛,必能鼓励一批自发的推动者。
1.建立宣传团队
当前各个高校都已经意识到网络思政平台的重要性,也已经组织了部分熟悉运营的团队。各大高校在热门的网络平台都有思政课程,这些课程坚守了高校的网络思政高地。但是,这些视频仍然存在网络课程强行缩短为短视频的情况以及存在重视内容形式而轻视价值引领的情况,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各大高校仍应该重视网络阵地,用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宣传方面也要学科融合,特別是要开展课程思政。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落实到线上。学生可以作为参与者或者反馈者,但是领导必须是党团组织教师。
2.设置针对性的知识点
网络媒体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碎片化、内容多元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可以让大学生在了解思政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共产主义。这个针对性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与政策,如东京奥运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10];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问题,设置结合知识与政策的内容。
3.推送策略智慧化
网络媒体时代的推送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互动性。强化专题概念、互动式方法和案例式教学。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和直播软件等传播媒介针对性地主动推送资源,开展即时性互动。也要有读评论和用户成果展示,设置问题与探讨(讨论区)、教授知识与巩固(答疑、小测试)、建设虚拟体验平台(传统文化场馆、红色文化场馆、改革成就展)、典型示范(榜样介绍、实践活动和实践基地推荐)等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三)调整传播手段
网络媒体手段的提升,使得思政教育可以满足更多的用户。算法的进步能够自动搜集用户的喜好,定点投送。但是每个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面对巨大的市场,思政教育要有更加细致的方案,一方面要满足各个年龄段的需求,要让全社会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技术进步的红利,另一方面要保证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转,一旦有变,及时处理和调整。
1.话语转换
网络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要考虑当代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新奇”“感性”偏好。这要求高校思政网上课堂建设提高话语的感染力、实效性和渗透力,即增强话语的厚度、黏度、温度,使思政课教学话语入脑入心。具体的话语转换包括:文本表达的理论话语向通俗叙事的情感话语的转换要结合案例,政治文化话语向大众文化话语的转换结合热点,意识形态话语向日常生活话语的转换结合生活。实现话语的转换既要吸收传统文化积极元素达到通古博今,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合理元素达到中西贯通。要“深入”,把理论讲深讲透,还要“浅出”,把理论讲明讲白,最重要的是始终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核和灵魂。
2.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原本是一种商业模式,指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自己定制的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或获得与其个人需求匹配的产品或服务。思政课智慧课堂要增强针对性,可借鉴“个性化定制”软件,汇集大学生基础数据,分析大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后查阅资料、作业等信息,形成“用户数据 个体画像”,获得大学生个性化信息。然后根据这些课程教学信息,推送“个性化定制”学习资料、作业等。需要有更复杂的编辑技术,满足日益庞大的用户需求。
3.高质量原则
内容为王,强化版权意识,鼓励思政教育求变和创新,这是思政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媒体可以加快思政教育的短期增长,但是长期的增长还是要平台和作者共同努力。利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方向,探索和改进网络媒体与用户的反馈。高校的网络平台发展迅猛,种类多样,不断求新求变,覆盖了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如招生宣传、校园快闪、名师直播、答疑解惑、思政教育、学术分享、热点互动等。有些视频播放量非常大,达到上百万,也有的只有几十、几百。内容质量不严谨的视频也时有出现。思政课程的播放量总体不高,高品质的思政课程仍比较少。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要提高内容质量。
(四)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面对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也要跟上。新时代需要更多拥有创新头脑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这些都离不开高校的培养。这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跟随网络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平台,使高校思政教育更让学生理解、并由新一代的学生传承,同时实现高校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在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可,更满足岗位需求,有机地解决了高校就业问题。高校网络媒体的培养可以兼顾专业性和实用性,使大学生具有“互联网+”创新思维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总结
网络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媒体已经从技术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思政教育传播源去中心化、网络管理自治、内容巨大化、创作多次化的发展。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学生缺乏凝聚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设置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团队的能动性,调整传播手段,培养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青林.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基于传媒史的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98-107.
[2]郭全中.5G时代传媒业的可能蓝图[J].现代传播,2019,41(7):1-6.
[3]王晓霏.浅谈5G网络时代到来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7):115-116.
[4]丁晓蔚,何秋妍.論区块链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2):9-13,20.
[5]曹瑞吉.5G时代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J].国际公关,2019(11):173,175.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7]李永进.论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7):101-105.
[8]金永兵.中国共产党与时代文艺问题的理论回答:关于两个文艺《讲话》的关联性思考[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12(2):19-27.
[9]张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123-128.
[10]曹挹芬,唐亚阳.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念与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76-78.
◎编辑 郑晓燕